(整理)投资环境分析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22:57:4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阿根廷投资与贸易分析报告 一、投资状况

外国直接投资状况

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爆发后,阿根廷投资环境不断恶化,外资流入大幅减少,一度下降到17亿美元的历史最低水平。基什内尔上台执政后,外资流入有所恢复。2007年外国直接投资规模达到64.7亿美元,但仍仅为20世纪90年代外资平均水平的70%。2008年,流入阿根廷的外国直接投资为97.3亿美元,占GDP的3.0%。2009年,受全球经济危机影响,外国直接投资额回落至40.2亿美元,与2008年相比减少了近一半,占GDP比重的1.3%。吸引外资最多的是服务业,尤其是零售行业。因经济低迷和出口萎缩,制造业部门外国直接投资额大幅下降。2010年,阿根廷吸收外国直接投资61.9亿美元,占GDP的1.7%,投资总额比2009年增加了54.2%,但与2008年相比仍有较大差距。2010年,从阿根廷流出的外资为9.5亿美元,与2009年相比增加了33%。

阿根廷在吸引外资政策和环境方面没有明显优势,2010年阿根廷吸引外国直接投资规模排在巴西、智利、秘鲁和哥伦比亚之后,在南美洲地区仅名列第五。近几年,外国投资主要集中于能源、矿产和制药等领域。

二、投资环境 投资政策

1993年,阿根廷颁布了《外国投资法》。该法规定,在阿根廷进行经济活动的任何外国资本都将享受和履行宪法赋予国内投资者的同等权利和义务。与投资相关的法律还包括《商业公司法》、《民法典》和《商法典》等。这些法规允许外国投资者选择公司、合伙、合资、独资、分支机构、特许经营、代理机构或许可协议等形式进行投资。

阿根廷法律规定,外国投资者享受国民待遇。外商投资可以进入大部分公共和私营生产部门,并参与国有部门的私有化过程。在矿业、林业、汽车制造、旅游业、高新技术、服务外包等行业领域政府给予特别的优惠政策。外国投资者可以向外汇出其投资收益,也可在阿根廷境内扩大投资。

阿根廷境内设有特别关税区、保税区。绝大多数省份都出台了鼓励外国企业开展各类生产、经营活动的优惠政策。尽管各地区在优惠幅度、期限和鼓励投资行业等方面的规定有所不同,但大部分优惠政策都涉及税收减免、减低公共服务费用、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资金支持及设备租用便利、为购买和租赁国有资本提供便利、享受省级招标项目的优先权、省级出让和出租项目列入降低各类海关关税细则等内容。

阿根廷是《关于解决国家与其他国家国民之间投资争端公约》(简称《华盛顿公约》)和《联合国承认和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简称《纽约公约》)的签字国,这将在一定程度上保障投资纠纷的解决和境外仲裁结果的执行。

金融体系

阿根廷的银行体系由中央银行、商业银行、投资银行、国外银行等机构组成。其中,中央银行执行货币政策,负责对其他商业银行的监管。2001年,阿根廷遭遇金融危机。银行系统遭受货币贬值和资产比索化的双重打击,美元资产出现巨额亏损,储户和投资者的信心不足致使大量资金外流,银行储蓄存款迅速减少。金融危机后,大量金融机构资产持有重组后的政府债券。近年来,依靠政府的有限补偿,阿根廷银行体系随宏观经济形势好转略呈回弹之势,资本金恢复到监管要求水平,但其资产规模及放贷能力依然脆弱。由于实际利率为负,阿根廷国内储蓄率非常低。阿根廷国内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规模都比较小,许多金融公司持有美国证券。与拉丁美洲其他国家相比,金融市场仍相对狭小。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2001年阿根廷金融危机爆发后,由于对外支付能力不足,阿根廷曾一度实行外汇管制,其国内公司用汇都要进行审批和报告,居民和国外间美元外汇交易都需在中央银行进行登记,并且国外投资者在阿根廷的美元存款期限至少要达到一年以上。此后,管制措施被逐步取消,取而代之的是临时性外汇限制措施。2009年以来,为遏制世界金融危机对金融体系的冲击,阿根廷政府坚持实行有管理的汇率干预政策,在确保本国货币比索汇率具备出口竞争力的同时,缓和了比索汇率的波动幅度。

20 10年2月,阿根廷政府成立了货币、汇率和金融政策协调委员会,以加强对宏观经济政策的协调,维护金融市场稳定,避免经济部和中央银行在货币、汇率及金融政策上出现分歧,进而影响金融市场的稳定。为防范洗钱、避税和美元外流,2010年6月,阿根廷政府又颁布了加强外汇管理的措施,规定从6月8日起个人或企业每年购买外汇超过25万美元的,须提供相关的收入和财产证明;每月购汇超过2万美元的,须通过银行账户进行交易,不得使用现金交易。

税收体系

阿根廷税收主要包括企业所得税(外国公司分公司及永久性代表机构在阿根廷的税率为35%)、个人所得税(处于95~355之间)、社会保障税(以工资为基础)、增值税(2l%,进口、生产、商业流通及各种服务行业均应缴纳)、资产税(按资产值)、商品税(对本国生产及进口的消费品征收特殊税)、房地产转移税(相当于房地产售价的1.5%)、土地税(由首都及各省征收,每公顷每年交纳8~13比索)、机动车税(由首都及各省征收,税率依不同地区及机动车车况而定)等。外国投资者如投资于制造业、矿业、林业和旅游业等领域,可享受中央和地方政府的一些优惠,如补贴和地方税减免等。对投资于中小企业的外资企业,阿根廷政府给予税收优惠。2002年以来,阿根廷开始加大出口关税的征收力度,关税逐渐成为政府主要税收来源。2009年11月,阿根廷国会通过了税收一揽子法案,规定除火地岛外,对其他省份生产的手机、电视机和照相机等电子产品所征增值税进一步提高。费尔南德斯总统期望借此保护和创造就业、促进国内电子工业发展及增加财政收入,但是阿根廷大多数行业领袖认为,该法案的实施将提高消费成本,不利于电子行业的中长期发展。

目前, 阿根廷税收体系间接税负担重,逃税问题较普遍,征税效率低。政府面临的税收体系改革的任务较重。 双边关系 政治关系

1972年2月19日,中国与阿根廷建交。建交初期,双方政治往来不多,但经贸关系发展较快。自20世纪80年代起,两国在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军事等领域的交流与合作日益扩大,双边关系得到全面发展。中阿两国在国际组织和国际会议中保持着良好合作。2001年4月,江泽民主席对阿根廷进行国事访问,双方建立起21世纪全面合作伙伴关系。2004年11月,胡锦涛主席访问阿根廷,双方决定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除互设大使馆外,阿根廷在上海和香港还设有总领事馆。2010年7月11日,克里斯蒂娜总统访问中国,与中国主席胡锦涛、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和政协主席贾庆林等国家领导人进行了友好深入的会谈。中阿双方签署了12项涉及交通、能源、渔业、农业、植物检疫等领域的合作协议。虽是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但两国至今未建立战略对话机制,双边政治关系仍有待进一步加强。

双边贸易

阿根廷是中国在拉丁美洲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之一。自2004年决定建立和发展战略伙伴关系以来,中阿双方经贸关系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2000年,中阿贸易额仅为15.4亿美元,2004年增至41.1亿美元;2008年,中阿贸易总额飞速增至144.1亿美元。2009年,受全球金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融危机的影响,中阿双边贸易总额降至77.9亿美元。

2 0 1 0 年, 因阿根廷频繁制定对中国产品的贸易保护措施,中阿贸易摩擦加剧。据世界贸易组织统计,阿根廷发起的反倾销调查中有四分之一针对中国产品。截至2010年,阿根廷共对中国产品发起了84起贸易救济调查。其中,反倾销调查79起,保障措施5起,涉及轻工、纺织、机械、汽车、金属制品、化工、冶金、电子、建材和医药10个行业。2010年,中阿双边贸易总额为129.2亿美元,同比增长65.9%。其中,中国对阿根廷出口61.2亿美元,同比增长41.9%;自阿根廷进口68.0亿美元,同比增长95.4%;中方逆差6.8亿美元。

中国是阿根廷第二大贸易伙伴和第一大农产品出口对象国,阿根廷则是继巴西、智利和墨西哥之后中国在拉丁美洲的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对阿根廷出口的主要产品为电机、电气、音像设备及其零附件,机械器具及零件,有机化学品,车辆及其零附件,塑料及其制品,钢铁制品等;自阿根廷进口的主要产品为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矿产品、皮革制品、动物产品、纤维素、纸张、化工产品等。中国是阿根廷豆油的最大进口国。

双边经济合作

中阿两国经济技术合作起步较早。自1980年签署中阿经济合作协定以来,两国在农业、牧业、采矿、酿

酒、水果加工、港口疏浚、渔业、小水电等方面进行了广泛合作。1992年11月,中阿签署了促进和保护投资的双边协定。2004年11月,中阿两国政府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与阿根廷共和国关于贸易和投资领域合作的谅解备忘录》,阿根廷正式承认中国的市场经济国地位。2009年3月,两国在金融领域的合作取得重大进展,两国央行签署了双边货币互换框架协议,互换金额分别为。700亿元人民币和380亿 阿根廷比索。

中国是阿根廷重要的投资来源国。据统计,2010年,中国在阿根廷完成非金融类直接投资金额6603万美元。2010年,中国企业与阿根廷企业签署了多项投资协议,涉及石油、天然气、化工、矿业和家电制造等多个产业,其中能源和交通领域所占投资份额最大。2010年7月14日,中国和阿根廷达成一项铁路投资合作协议,未来数年中国将向阿根廷投资约100亿美元,用于改造阿根廷铁路和地铁系统。

中国在阿根廷承包工程始于1985年。据统计,2010年,中国公司在阿根廷完成承包工程营业额1亿美元。截至2010年底,中国在阿根廷累计签订承包工程及劳务合同28.9亿美元,完成营业额8.9亿美元。2010年,阿根廷在中国投资项目七个,实际使用金额94万美元。截至2010年,阿根廷在中国投资累计设立企业399家,实际投入金额1.74亿美元。

总体风险评估

经济增速放缓,经济扭曲等因素导致阿根廷可持续增长风险增加。目前,阿根廷依靠持续动用外汇储备偿还到期外债,在一定程度上降低短期债务偿付风险。现政府实行的扩张性宏观经济政策将确保经济增长,但增速将比上一年有所放缓。克里斯蒂娜政府已获得连任,刺激经济增长的扩张性政策将难以发生根本变化,但经济有可能面临由此产生的风险:宏观经济健康运行及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受到价格扭曲等因素的影响持续扩大。一方面,扩张性财政和货币政策将对通货膨胀的加剧产生较大的压力;另一方面,政府依靠控制供应而不是抑制需求来抑制通货膨胀,两方面的措施会阻碍关键部门的生产性投资,从而最终使通货膨胀加剧。 影响阿根廷经济可持续增长的其他因素还包括以下方面:一是,经济结构较为脆弱,对农业初级产品出口高度依赖,工业技术落后,产业结构老化。二是,长期以来政府债务负担沉重, 国内外融资困难。目前仍面临与“巴黎俱乐部”债务谈判的巨大压力,最终结果将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