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2/25 17:43:4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精品文档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测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60小题,每小题1分,共60分) 1、哲学就是( )的世界观。
A、理论化、系统化 B、规范化 C、理想化 D、社会化 2、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B、精神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C、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关系问题 D、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关系问题 3、用某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原初”物质形态来解释世界的本原的是( )。 A、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B、近代机械唯物主义 C、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D、宗教唯心主义
4、对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和缺陷表述错误的是( )。 A、辩证性 B、机械性 C、形而上学性 D、不彻底性 5、下列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的是( 存在即合理)。
A、宗教神学的上帝创世说 B、王守仁的“心外无物” C、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 D、唯我论 6、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 A、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B、具体科学为哲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具体科学以哲学为基础
D、具体科学与哲学各有侧重、互不相干
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 )。 A、德国古典哲学 B、黑格尔的辩证法 C、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 D、星云假说
8、马克思主义全部学说的理论基础是( )。
A、马克思主义哲学 B、政治经济学 C、科学社会主义 D、《资本论》 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主要、最显著的本质特征是( )。 A、实践性 B、科学性 C、革命性 D、辩证性 10、物质的唯一特性是( )。
A、客观实在性 B、可知性 C、多样性 D、系统性 11、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是( )。
A、运动 B、静止 C、发展 D、矛盾 1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是( )。
A、是否承认矛盾 B、是否承认运动 C、是否承认发展 D、是否承认物质 13、最复杂、最高级的运动形式是( )。
A、社会运动 B、生物运动 C、化学运动 D、机械运动 14、在人类意识的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 )。 A、社会实践 B、生物进化 C、抽象思维 D、感性认识
15、意识是人脑对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反映,其正确含义是( )。 A、意识是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像 B、意识是大脑的机能 C、意识先于物质而存在 D、意识的内容是主观的 16、世界的统一性原理认为,世界统一于( )。 A、意识 B、物质 C、精神 D、运动
17、“城门失火,殃及池鱼”这一成语说明,事物是( )的。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A、变化发展 B、普遍联系 C、运动变化 D、充满矛盾
18、“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这一典故说明,事物是( )的。 A、客观实在 B、变化发展 C、充满矛盾 D、相对静止
19、人们常说,做事要注意把握分寸,这里的分寸就是( )。 A、质 B、度 C、量 D、变化 度:保持一定质的量的限度。 20、质变的特点是( )。
A、微小的变化 B、飞跃 C、不显著的变化 D、渐进 21、量变与质变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
A、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 B、质变是量变的必要准备
C、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D、质变和量变相互包含、相互渗透
22、“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这句古语告诉我们要重视( )。 A、质变 B、量变 C、限度 D、分寸 23、关于辩证的否定的错误说法是( )。
A、辩证的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 B、辩证的否定就是抛弃
C、辩证的否定是事物发展的环节 D、辩证的否定是新旧事物联系的环节 辩证的否定是“扬弃”
24、矛盾的基本属性是( )。
A、普遍性和特殊性 B、同一性和斗争性 C、共性和个性 D、主观性和客观性
25、关于矛盾的同一性,正确的观点是( )。 A、矛盾双方相互否定 B、矛盾双方相互依存 C、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D、矛盾双方相互分离 26、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 )。 A、联系 B、矛盾 C、运动 D、实践 27、事物变化的根据是( )。
A、外因 B、内因 C、规律 D、运动 事物变化的条件是:外因
28、白居易诗:“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表现了矛盾的( )。 A、普遍性 B、特殊性 C、同一性 D、斗争性 29、事物的性质是由( )决定的。
A、主要矛盾 B、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 C、次要矛盾 D、矛盾的次要方面 30、唯物辩证法最根本的规律是( )。
A、质量互变规律 B、对立统一规律 C、否定之否定规律 D、新陈代谢规律 31、理性认识的特点是( )。
A、直接性 B、具体性 C、间接性 D、生动性 抽象性、间接性、普遍性
32、下列不属于感性认识形式的是( )。 A、感觉 B、知觉 C、判断 D、表象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理性认识的三种基本形式
33、关于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的关系,错误的说法是( )。
A、二者相互依赖 B、二者相互渗透 C、二者相互排斥 D、二者辩证统一 34、实践的最基本形式是( )。
A、科学实验 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 C、生产实践 D、社会实践
精品文档
精品文档
35、不属于实践的基本特点的是( )。
A、客观物质性 B、主观能动性 C、客观规律性 D、社会历史性 36、真理与谬误的对立性表现为( )。
A、二者相比较而存在 B、二者相斗争而发展
C、二者有本质的区别 D、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37、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 )。
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 C、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 D、劳动者 38、最典型的政治结构就是( )。 A、阶级 B、政权 C、国家 D、政党
政治结构包括政党、政权机构、军队、警察、法庭、监狱等实体性要素以及政权的组织形式、立法、司法、宪法和规章等制度性要素 39、划分阶级的标准是( )。
A、政治标准 B、文化标准 C、经济标准 D、历史标准 40、下列属于社会意识的是( )。
A、自然环境 B、人口因素 C、政治思想 D、生产方式 41、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 )。
A、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 B、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 C、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 D、英雄与群众的关系问题 42、关于杰出人物的作用,错误的说法是( )。
A、一定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策划者 B、一定历史任务的组织者 C、历史发展基本趋势的决定者 D、能加速或延缓历史任务的解决 43、人的本质属性是( )。
A、生物属性 B、自然属性 C、社会属性 D、自私属性
44、在各种社会关系中,对人的本质形成和发展起决定作用的是( )。 A、政治关系 B、法律关系 C、生产关系 D、伦理关系 45、关于人的价值,错误的说法是( )。 A、人的价值是社会价值与个人价值的统一 B、人的社会价值就是人对社会的贡献 C、人的社会价值是人对社会的索取
D、个人价值是社会对个人自我需要的满足
46、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C、有其因必有其果 D、量变必然引起质变 47、“千人同心,则得千人之力;万人异心,则无一人之用。”蕴含的哲理是( )。 A、量的积累必定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B、人的价值是在奉献社会中实现的 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D、局部和整体之间是辩证统一的
48、面对国际金融海啸的冲击,有人说:“就算今晚一片浮云遮住了星光,谁能说明天早晨不会是满天朝霞呢!”这启示我们( )。 A、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B、要学会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C、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D、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49、“没有哪一次巨大的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恩格斯这句话蕴含的哲理是( )。
A、矛盾双方相互排斥 B、矛盾双方相互渗透
精品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