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美学试题精华打印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1 12:18: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音乐美学

第一篇 音乐表演美学原理

二、选择题 二、选择题

1、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有哪些?(ABC )

A 忠实原作与表演创造的统一 C 表演技巧与艺术表现的统一

B 历史风格与时代精神的统一 D 表演者与欣赏者的统一

1、你怎么理解作品的真实性?

所谓真实性,是指对音乐原作的忠实体现。任何一部音乐作品,都属于一定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在体裁形式与表现内涵上也都有其各自的规定性。充分了解作曲家的历史时代与风格范畴,切实把握音乐作品形式与内涵的规定性,是进行第二度创造的基础,是音乐表演获得真实性的基本保证。

追求音乐表演的真实性,必须把乐谱作为基本依据加以认真对待。乐谱是作曲家创作意图的直接记录,随着记谱法的日趋完善,许多作曲家倾向于尽可能详尽地把自己的创作意图加以标示,因此对于作曲家写下的乐谱进行认真的研读与揣摩,对于获得真实性的音乐表演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然而,我们也并不同意某些音乐家把乐谱作为唯一的依据,把音乐表演真实性的追求仅仅局限于照谱演奏的观点。在我们看来,乐谱固然重要,但是不应把它孤立起来,对作曲家美学观念和创作意图的探讨,对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和风格范畴的研究,同样是不可忽视的。音乐表演者必须从更广阔的视野、在更高的层次上去理解和把握音乐作品,只有把音乐作为在特定历史时代产生的文化意识,作为具有丰富内涵的作曲家的人生体验的艺术表现,才可能真正获得音乐表演的真实性。

2、简述现代音乐美学是怎样看待音乐表演创造的?

现象学美学提出音乐作品是意向性对象的理论,从根本上为音乐表演的意向性活动规定了方向。那就是,音乐表演的意向性活动的目的,在于对音乐作品这个意向性对象进行意义的填充和丰富,并由此体现音乐表演的创造性,这已如前述。而从释义学的观点来看,音乐表演的创造性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历史释义学所提出的对音乐作品意义的还原和重建,要求表演者努力回到作品产生的历史时代,从对与音乐作品相关的历史背景和作曲家创作意图的追寻中,实现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的还原和重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出表演者的创造性。但问题在于,历史释义学只把这种创造性局限于对历史的追寻和再现,忽略了表演者所处的时代精神和美学观念,特别是忽略了表演者作为实践主体的创造性。因此,从现代释义学的观点来看,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更主要地是体现在解释者在现实视界中的创造,即音乐表演者要站在现实视界的立场上,运用当代的审美观和艺术理念,对音乐作品作出新的理解和解释,使音乐作品通过当代的表演解释焕发出新的光彩。现代释义学对现实视界的强调,为音乐表演创造性的发挥开辟出没有止境的广阔前景。肯定当代人对音乐作品的新的理解和解释,就意味着在音乐的情感性质和历史风格共同性的基础上,在音乐表演中更大限度地融入当代人的理解和感受,赋予音乐作品以新的时代感。现代释义学提出的“视界融合”为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注入了新的内涵。视界融合,既不同于历史释义学,仅仅是历史的重建和还原,也不是只有现实视界、脱离原作去进行随意的解释和处理,而是把历史视界和现实视界融合起来,并在二者融合的基础上,达到新的理解,创造一个新的视界。这种

视界融合,对于音乐表演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要求音乐表演者既要有历史的视界,对音乐作品的历史意义和原有内涵有深刻的理解和体验,同时又要有现实的视界,用现代人的立场观点和思想情感去理解和体验历史作品的意义和内涵,使音乐的理解和解释达到一个新的境界,音乐表演的创造性正是在这里得到充分的体现。

3、简述音乐表演创造的时代性与历史风格的关系。

历史性与时代性的统一,作为一项音乐表演的美学原则和理想是必须坚持的,那种完全不顾作品的历史风格,而片面强调音乐表演的现代化,或只是局泥于作品的历史风格,而完全排斥表演的时代精神的极端化的观点和做法是应该避免的。而且正像我们在论述音乐表演的真实性与创造性的统一时所指出的那样,在音乐表演的历史性与时代性之间寻求某种平衡,做到二者完美的协调与统一也是有可能的。只是,我们还必须看到,由于表演者的美学观念和个人条件的不同,在实际演奏中侧重于某一方面,或强调音乐作品的历史风格,或者突出音乐表演的时代精神,这不仅应该允许,而且是有益的,因为它可能导致音乐表演风格的多样化,并且有利于音乐表演者个性和特长的充分发挥。

1、你怎样理解音乐的内涵?

概括起来,音乐的精神内涵,即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以人的感情表现为核心,从类型上可以划分为:(1)情感—情绪—情态,属纯粹情感范畴;(2)情思—情意—思想,属感情与思想相结合的范畴;(3)情境—形象—意境,属感情与客体形象相结合的范畴;(4)性格与气质,属人的感性特征范畴。音乐表现的情感,不是一般的、日常人的喜怒哀乐的原样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高度集中化、典型化、升华了的情感,是艺术化、音乐化、诗化、美化了的情感。它是作曲家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体验,是其丰富精神世界的体现,与作曲家的时代环境、生活道路、艺术道路、创作特征以及标题内容密不可分。

2、在对作品的风格把握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因素?

音乐风格是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所呈现的总的艺术特色。音乐表演者在研究音乐风格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该作品的作曲家个人的风格。它是作曲家独特性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反复出现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特征。在对作曲家个人风格的把握上要注意(1)是否该作曲家风格前后统一,有无重大风格转变。(2)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中是否反映出作曲家风格的多样性。

2、该作品所具有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与流派风格。

3、在音乐表演中要注意在上述两个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自己完美地表现出来。

总之,对音乐风格的表现,其核心是纯正性,即按照音乐原有风格进行表演,而不是凭表演者的随心所欲,把什么作品都演奏成一个味道,一种样式。

二、简答题

音乐形式分析应从哪几个方面进行?

1、横向的形式结构分析 :对音乐的动机主题、乐句、分段一直到乐曲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和把握。

2、纵向的总谱分析:旋律声部与伴奏声部间的关系,各平行声部之间的关系,作品的调性布局,多声部中和声与复调的运用以及管弦乐配器的效果等进行分析。

二、不定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音乐精神内涵范畴的有:( )

A 情感—情绪—情态,属纯粹情感范畴;

B 情思—情意—思想,属感情与思想相结合的范畴; C 情境—形象—意境,属感情与客体形象相结合的范畴; D 性格与气质,属人的感性特征范畴。

答案:ABCD

2、下列哪些因素会影响到音乐的风格:( )

A 作曲家的个人风格 B 时代风格 C 民族风格 D 流派风格

答案:ABCD

得分:

三、问答题

1、你怎样理解音乐的内涵? 隐藏答案

概括起来,音乐的精神内涵,即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以人的感情表现为核心,从类型上可以划分为:(1)情感—情绪—情态,属纯粹情感范畴;(2)情思—情意—思想,属感情与思想相结合的范畴;(3)情境—形象—意境,属感情与客体形象相结合的范畴;(4)性格与气质,属人的感性特征范畴。音乐表现的情感,不是一般的、日常人的喜怒哀乐的原样再现,而是经过艺术加工过的,高度集中化、典型化、升华了的情感,是艺术化、音乐化、诗化、美化了的情感。它是作曲家对社会生活和人的思想感情的体验,是其丰富精神世界的体现,与作曲家的时代环境、生活道路、艺术道路、创作特征以及标题内容密不可分。

2、在对作品的风格把握中需要注意哪些方面的因素? 隐藏答案

音乐风格是音乐作品的形式和内容的有机统一所呈现的总的艺术特色。音乐表演者在研究音乐风格时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

1、该作品的作曲家个人的风格。它是作曲家独特性在他的一系列作品中反复出现并形成相对稳定的特征。在对作曲家个人风格的把握上要注意(1)是否该作曲家风格前后统一,有无重大风格转变。(2)同一时期的不同作品中是否反映出作曲家风格的多样性。

2、该作品所具有的时代风格、民族风格与流派风格。

3、在音乐表演中要注意在上述两个研究的基础上运用适合表现这种风格的方法和技巧,并通过自己完美地表现出来。

总之,对音乐风格的表现,其核心是纯正性,即按照音乐原有风格进行表演,而不是凭表演者的随心所欲,把什么作品都演奏成一个味道,一种样式。

第二篇 表演艺术发展>> 第四章 中国音乐表演艺术的历史发展及其美学思想

二、论述题

1、《溪山琴况》的音乐美学思想。

(1)《溪山琴况》以和、淡、古、雅为核心的审美准则 “和”是中国传统音乐美学思想的核心范畴。《琴况》关于和,首先提出古人制琴“其所首重者,和也。”“和之始,先以正调品弦、循徽叶声,辨之在指,审之在听,此所谓以和感,以和应也。和也者,其众音之会,而优柔平中之龠乎?”接着,《琴况》提出它最重要的美学思想:“吾复求其所以和者三,曰弦与指合,指与音合,音与意合,而和至矣。”

关于“淡”,《琴况》指出:“独琴之为器,焚香静对,不入歌舞场中;琴之为音,孤高岑寂,不杂丝竹伴内。清泉白石,浩月疏风,悠悠自得,使听之者游思飘渺,娱乐之心不知何去,斯之谓淡。”

关于“古”,《琴论》提出合于“正声”、“雅、颂之音”的审美要求;而关于“雅”则提出归于“清静贞正”的“大雅”的审美观念。

(2)《溪山琴况》的演奏美学思想:弦、指、音、意的关系

琴况》对音乐演奏美学的最大贡献在于它抓住了琴乐演奏的四个关键环节:弦、指、音、意,并且出色地论述了四个环节之间的三对关系:弦与指,指与音,音与意,要旨在于它们之间的“合”,即协调一致,彼此谐和。

弦与指合:弦是琴弦,指是弹奏者的运指。“夫弦有性,欲顺而忌逆,浅实而忌虚。” 指与音合:运指固然要符合弦的特性与规律,然而其目的则在于弹出美妙的声音。而要做到这一点,就要懂得和把握:音有律,即分清弦上的徽位和分数,准确地把握音高和韵律的变化,不可混而不明;音有理,即明辨篇、句、字等乐曲结构和节奏运行的细微变化,不能紊乱、无序。

音与意合:《琴况》的“音”是指音乐的声音和音响形式,而“意”则是指音乐的意蕴内涵,其中也包含有对演奏者心意的要求。二者关系的关键则是“音从意转,意先乎音,音随乎意“,由此才能“众妙归焉。”而二者相合的要旨则是:“体曲之情,悉曲之意”,(体会曲意,感受曲情)“以音的精义而应乎意之深微”,即用音的精粹去体现意的深微。

2、中国传统唱论的基本美学思想。

中国的传统唱论两个基本的美学观念 “字正腔圆”与“声情并茂”

(1)“字正腔圆”——吐字与声腔的关系

字正腔圆是中国唱论的基本美学观念。它的基本要求是吐字真切,以字行腔和字声相谐。吐字真切在中国唱论中占有首要地位。这与中国唱论“诗言志,歌咏言”这一基本美学思想密切相关。传统唱论为使

歌唱吐字真切,对汉字字音的构成与吐字方法进行了深入而细致的研究。

(2)“声情并茂”——声音与情感的关系

中国传统唱论不仅在字与声的关系上讲究“字正腔圆”,而且还进一步在声与情的关系上要求“声情并茂”,只有把这两个方面结合起来才能完整地体现中国传统唱论的美学思想。所谓声情并茂,正如唐代诗人白居易所说:“唱歌兼唱情”。唱歌兼唱情,就是要在唱歌的同时唱出情感,把歌中的情感充分而鲜明地表达出来,而不能只是没有感情地唱声。这种唱歌兼唱情,声情并茂的主张可以说是中国传统唱论一贯的美学思想。

“字正腔圆”和“声情并茂”是中国唱论最基本的两个美学范畴。二者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缺一不可。只有字正腔圆、声情并茂才能实现中国唱论的美学要求,才能达到歌唱艺术的理想境界。

二、简述题

西方现代音乐表演形成的历史条件。

1、近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产生了广大的第三等级。

2、随之而来的是音乐家们也逐渐摆脱了王公贵族和教会的控制,成为以音乐为生的自由艺术家。

3、歌剧院与音乐厅的出现,为现代音乐表演提供了场所。 4、乐器的不断改良为现代音乐表演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手段。

5、演奏技巧的丰富与提高是现代音乐表演产生与发展的又一基本条件。 6、记谱法的逐步完善,为记录与传承音乐提供了保证。

第三篇 表演心理理论及人才培养>> 第六章 音乐表演心理

二、选择题

1、临场克服紧张的方法有哪些:( )

A 首先要有严肃的表演态度 B 经常的演出实践

C 熟悉自己的身体部位和表演动作在精神紧张时会出现的情况,并找出办法来克服它 D 通过充分的练习和对表演曲目的纯熟掌握,来加强表演的信心

E 一旦出现小纰漏,镇定自若,把这种小的纰漏对演出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

答案:ABCDE 三、问答题

1、怎样发挥想象在音乐表演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