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隐私安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7 14:29:3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34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论探索

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安全问题探究 邱均平 李艳红

(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 湖北 430072

摘要文章分析了社交网络中用户隐私信息的种类、隐私信息泄露的途径以及保护用户隐私的途径, 对社交网络中的信息安全问题进行了全面论述。

关键词社交网络服务用户隐私信息安全

A Stud y of Privac y Securit y Issues of Social Network Users

Qiu Junping Li Yanhong (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uhan University, Hubei, 430072

Abstract

This p a p er anal y zes the t yp es of users ' p rivac y information in social networkin g , p rivac y information

leakage channels and ways to protect user privacy. These are a comprehensive discussion of information security in the social network service through the three aspects in this article.

Ke y words Social Network Service, user p rivac y , information securit y 在Web2. 0的大环境下, 社交网络服务(Social Network Service, 简称SNS 已成为当前最具发展前景的互联网应用服务之一。社交网络的出现, 使得人们的网络生活与现实生活联系得越来越密切。社交网络已成为人们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进行社会交流活动的重要平台, 它具有互动性、开放性、及时性和共享性等特点。在当前网络环境下, 社交网络已在全世界得到大范围的普及, 国外的社交网站如Facebook 、Twitter 、LinkedIn 、MySpace 等, 国内如新浪微博、人人网、开心网等都吸引了大量的用户。截止到2012年6月, 仅中国社交网站用户的规模就已经达到2. 5亿[1]。随着越来越多的用户通过社交网络进行信息交流与传播, 安全问题正日益凸显出来, 通过社交网络收集和利用用户隐私信息变得更加容易; 用户的隐私暴露的风险不断增加, 用户个人权益遭受损害的可能性也不断增加。因此, 社交网络中用户的隐私安全正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1

社交网络用户隐私的种类

尽管社交网络的根本目的是提供给用户一个线

上互动和交流的平台, 但大部分网站的定位、目标和实现方法等都存在很大的不同, 如LinkedI n 主要是面向商业用户的社交网络, 人人网则主要是基于校园关系的实名制社交网络。不同的社交网络有着不同的特

点, 因此其信息泄露的内容、信息泄露的方式也变得多种多样。社交网络中用户的隐私信息类型主要包括四个方面, 分别是用户的个人信息、用户分享的信息、用户的人际关系信息以及通过数据挖掘所获取的信息。

1. 1用户个人信息社交网络正是在人们日益增长的交友需求中发展起来的, 用户在注册之初, 就被鼓励提供更多的个人基本信息。以人人网为例, 作为国内最大的社交网站之一, 人人网拥有真实注册用户超过1亿[2]

。在社交网络的个人档案中, 包括用户的身份证号、出生日期、电话、即时通讯工具、电子邮件等诸多真实的个人信息, 这些信息有可能被网络诈骗者利用, 并以用户的名义获得服务或者访问个人网上银行账户等。

随着国内网络实名制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社交网站要求注册者提交真实的个人信息。除了政策原因以外, 社交网站本身的特点也需要用户提供更多的个人信息。例如, 要想在社交网站上找到更多的朋友, 用户就必须提供更详细的真实资料, 如教育背景信息、地理位置信息、个人爱好等信息。通过对这些真实资料进行分析和整理, 系统才能更/懂你0, 社交网站才能帮助我们找到更多朋友, 才能让我们获得更多感兴趣的信息。在这种情况下, 用户往往陷入两难的境地, 如果全部填写真实信息, 用户的个人隐私往往暴露在网络之中。但是, 如果填虚假信息, 又往往会失去玩社交

35

情报资料工作2012年第6期 理 论

探索网站的真实感, 无法将社交网络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其实, 不管用户愿不愿意, 社交网站的服务商们总希望用户能提供最详尽的真实资料, 从而为用户建立更加紧密的关系网络, 让系统显得更加/智能0。1. 2用户分享的信息

用户每天在维护社交网络的过程中可能透漏出大量的个人信息。例如, 很多人乐于随时随地使用/地理位置分享服务0(又称LBS , 通过随身携带的手机, 将自己的地理坐标分享给社交网站和微博上的好友, 这样就将自己的活动轨迹暴露于人前。据调查, 在国内大中型城市的15~30岁的网民中, 有95%以上会注册一个或几个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