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5 22:58: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提高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作者:朱长辉

来源:《新课程·上旬》2017年第06期

(广州市增城区朱村街中心小学)

摘 要:小学德育工作是整体教学工作的核心,开展小学德育工作,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由于缺乏正确的教学理念指引,目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仍存在一定的弊端,亟待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这也是现代小学德育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小学教育;德育;教学创新;实效性

提升小学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实现现代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发展方向,是现代素质教育的根本要求。要想提升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必须构建新型德育体系,创新德育方式,实现德育工作总体水平的提升,实现现代小学德育目标。 一、打造生活化德育课堂,引导学生形成道德意识

在小学德育当中,有效培养和提升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打造生活化课堂入手。在传统的小学德育教学过程当中,教学效果不够理想,很多学生对德育存在一定的抵触情绪,因为小学德育教学内容与现实生活明显存在着脱节的现象,学生对于课堂和教学内容缺乏认同感,无法深刻感知德育课程蕴含的道理与教学内容。对于此,要想利用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道德意识,要从构建生活化课堂入手,让德育课程教学内容与小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提升其认知能力,进而通过理论宣导,引起学生的联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主体思想与德育意识。

在教学实践当中,小学教师要充分运用多样化教学素材,内化于心、外化于形,让学生深入课堂体系当中,提升对课堂教学内容的接受程度,提升道德培养效果。举例来说,在小学语文所学内容当中,很多文章都是开展德育的合适载体,比如说在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中,有一篇名为《将相和》的课文,教师在讲解课文过程当中,不仅要讲解历史典故,更要结合现实生活引导学生学习古人的气度与胸襟,培养自己高尚的人格。因此,在德育过程中,教师要将生活习惯与德育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搭建现实生活与道德知识之间的有机桥梁,提升学生的领悟力和自我认知能力,最终构建和培养自身的道德意识,帮助学生早日成为一名思想品德合格的优秀公民。 二、创新德育方式,强化课外教育效果

德育是小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应该贯穿到教育的全过程之中,教学中的德育开展,对于提升德育的整体效果具有巨大促进作用,另外,课外学习中的德育,也将对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提高德育的质量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所以,除了在课堂教学中开展德育外,学生课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外学习过程也是渗透德育的重要途径之一。通过丰富的课外阅读材料,可以使学生在拓展知识面的同时养成优秀的思想道德品质,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促进学生高尚品质的形成。在此过程中,教师应该针对不同年龄段小学生的特点,在网络上寻找和选择适合学生成长特点的有利于德育的课外读物,给学生布置课外阅读任务,并且定期开展阅读交流活动,让他们在阅读中有所收获,使学生在提高综合素质的同时,逐渐养成良好的思想品质,促进德育的有效开展。基于此,创新德育方式,强化课外教育效果,是提升小学德育有效性的重要方式。 三、运用现代教育资源,提升德育实效

德育是小学教育的重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探索和改进德育的方式,把德育贯穿到教学的全过程,从而提升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在如今的网络信息时代,小学教学中的德育主要通过课堂上进行,但不应该仅仅局限在这个过程中,应该采用丰富的形式,真正将德育贯穿到小学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寻找一些具有教育意义的电影或者纪录片,然后将电影在课堂上进行播放,让学生观看的同时接受德育,潜移默化地提升学生的思想素质。

在观看影片之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谈一谈观后感,并在课上与同学们进行交流,通过思维的碰撞,加深学生的印象,强化德育的效果,也可以采用征文竞赛的形式,让学生写出观后感,然后在班级内部进行评比,并且设置一定的奖励措施,对优秀的文章予以奖励,这样既可以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也可以提升德育的整体质量。另外,还可以通过其他活动,比如在演讲比赛中,确定一个与德育相关的主题,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作文题目等等,让学生通过竞赛或者作文的书写,使自己的思想品质在日常教学活动中不断地提升。

综上所述,在目前的小学德育工作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其中最为突出的问题就是教学实效性不高。在教学实践中,小学班主任和德育工作者要创新思维,运用现代德育方式,提升德育的有效性,实现小学德育工作水平的总体提升。 参考文献:

[1]刘凤梅.小学德育在新课程背景下的实效性分析[J].教师,2016(3):11. [2]陈敏.如何在实践活动中提高小学德育生动活泼的实效性[J].新课程(小学),2015(4). 编辑 司 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