票据经济职能的八大表现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5:26: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票据经济职能的八大表现

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就有票据的产生,并逐步完善而扩大使用,以适应商品生产和流通的需要,票据的使用,可以扩展业务,避免运用现金时的危险和 麻烦,使货款结算能顺利进行。票据的机能一旦与信用制度结合起来,可以流通转让,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执行货币职能,成为信用货币,以补充货币流通量 不足,或代替货币流通,票据的经济职能是多方面的,各种票据也各有其独特的经济职能。

根据票据的经济职能:在商品交易方面,是商品形态化的中介,是便利再生产的手段;在金融活动方面,是真实货币的化身,资金融通的保证,汇兑金钱的契据,转帐结算的工具。 票据经济职能的具体表现 1.汇兑功能

票据的汇兑功能指票据作为现金与现金中介的功能,即人们在异地支付交易款项时,先将现金转化为票据,然后在异地再将票据转化为现金用于支付的功能。

票据在我国及在世界各地出现的历史说明,最根本和最直接的原因就是为了避免现金输送的困难与危险,方便贸易往来而产生的汇款业务和货币兑换业务。在商业交易 中,交易双方往往分处两地或远

居异国,如果以现金支付交易产生的债务,将十分不便,因为货币,特别是金钱货币的携带很不方便,而且途中的强盗或海盗出现将 使商人的现金荡然无存。于是,实践中就出现了商人们在某地给汇款和货币兑换的经营者以一定数量的现金,领取兑付款项的凭证,在到达交易目的地之后,向汇款 和货币兑换经营者开设的分店或代理店出示凭证,领取相等数量的在当地可通用的货币用于支付。 例如,威尼斯商人因购买米兰商人的布匹需要支付 贷款,为支付方便他在威尼斯将自己的货币兑换成票据,携票据到米兰并在米兰的兑换行将票据兑换成米兰货币支付款项。这种隔地兑付款项的凭证可以说是本票的 起源,而在汇款和货币兑换业务发展以后,为了扩大业务,汇款和货币兑换经营者相互之间逐渐建立起业务往来,开始相互接受各地汇款和货币兑换经营者所发的付 款证书,相互代为付款,汇票的形式就逐渐形成了。

可以说,票据的最初功能就是作为隔地输送现金的汇兑作用。无论是在中国唐代和宋代,还是在 12世纪的意大利城邦国家,票据的产生和发展的相似性充分说明票据的汇兑功能是票据使用的直接动因。作为票据原始性功能的汇兑功能,在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 仍然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票据可以作为异地支付的工具,这一点以汇票体现得最为显着。当人们需要在异地之间转移金钱时,可以把相应的款项交存当地的银行, 取得以异地银行为付款人的票据,而后再从异地银行提取该款项,现代的国际贸易,几乎绝大多数是在利用票据

的汇兑功能进行国际支付和结算,从而实现减少现金 的往返运送、避免风险、节约费用的目的。但是,由于现代电汇、邮汇业务的发展,票据作为汇兑工具的职能已经有所缩小。 2.支付功能

票据的支付功能指在交易中以货币的支付代替现金的支付。此种功能也是票据的一项最原始、最简单的功能。当票据作为汇兑工具的功能逐渐形成后,在交易中以支付 票据代替现金支付的方式逐渐流行起来。在大量的商品交易活动中,金钱支付的需要经常发生,如果直接以现金进行交付,在需要频繁支付或支付较大数额的情况 下,现金保管、清点交接的工作将消耗大量的人力和物力。商人们为了方便交易,就在支付时不再由付款人凭票据提取现金,而是直接将票据交给交易对方,这样, 交易对方可以灵活地处理票据,既可以自己去提取现金,又可以拿票据支付自己欠别人的款项,此时,票据的支付就代替了现金的支付。

例如,在上例中,威尼斯商人并不在米兰的兑换行将票据兑换成现金,而是将票据交付给米兰商人任凭其自由处置就显示了票据的支付功能。票据在汇兑工具的基础上发展出支 付工具的功能,尤其是支票的支付功能在当今仍尤为明显,可以说,票据作为商品交换活动中的主要支付手段,既是商品经济发展的需要也是商品经济发展到较高阶 段的表现,人类社会从以物易物的支付到一般等价物即货币的

支付,再从货巾的支付到票据的支付,反映了支付手段从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商品经济从 低级到高级的发展历程。 3.流通功能

票据的流通功能指票据代替货币在一系列交易主体之间转让,从而活跃经济的功能。票据作为 支付工具,从一个交易主体之手流转到另一个交易主体之手,这本身在某种意义上显示了其流通性,自从背书转让制度出现以后,票据的流通性就大大加强,持票人 可以将他的票据背书转让给他人,而且在票据到期前,转让的次数没有限制。所以,票据具有较为强大的流通功能。当然,票据的流通并不完全等同于货币的流通, 因为票据的流通不像货币那样具有法定强制性,只有在愿意接受票据的当事人之间,才存在票据的流通。 票据的流通功能比汇兑功能和支付功能出 现得晚,但正是票据的流通功能的出现才使票据的功能有了飞跃性的发展,甚至可以说,票据的作用只有通过其流通性才能表现出来,而在发达的商品经济中,如果 没有票据的流通,也就丧失了票据制度在经济上的作用。可以说,正是票据的流通功能的产生,才使票据成为真正的有价证券。 票据的流通作用,在 现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也是极为重要的功能,这一功能是通过票据的背书转让实现的。接受票据支付的持票人,在票据到期前如有新的支付需要,就可以将所有的票据 经背书后转让给第三人,从而使一张票据实现多次支付,最终实现票据的流通。而

且,由于背书人对转让的票据有担保付款的义务,因此票据上的背书次数越多,票 据的流通力越强,其信用价值也越高。目前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家,票据被广泛地运用来代替现金作为支付手段和流通手段,而现金结算只占一小部分。同时,利用 票据的流通功能可以进行多次商品交易,从而达到节约商品流通中的货币资金、促进货币周转速度加快的作用。 4.信用功能

票据的信用功能指当票据出票人或者背书转让人出票或背书转让时,已经得到基于一定票据基础关系而由对方给付的相应对价,如货物、劳务等支出,但出票人或背书人仍 可以通过在票据上记载将来的某一时间为付款日,从而在事实上获得了相应期限内的对方给付对价的所有权或使用权。在市场交易中,最初是交易和付款同时进行, 称为现货交易。现货交易不存在付款人将来能否支付价款的问题,所以也不存在收款人对付款人支付货款的信任问题,即付款信用问题。后来的交易,交易与付款并 不同时进行,而是在交易之后的一定期日再予以付款,接受将来付款的交易人,是基于对付款人的信任而同意期后支付的,这种交易也就存在信用问题。票据,特别 是远期票据,是代替将来货币支付的一种工具,本身表现了收款人对付款人的信任和付款人的信用,所以具有信用职能。

与票据的汇兑功能、支付功 能和流通功能相比,票据的信用功能的形成是相当晚的,但它一经形成,就立刻成为票据的最主要的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