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高二人教版必修三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第一课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案语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5:10:0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教学设计

高中组 3号

教材分析: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选自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3第一单元第一课,是本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的开篇章。中国的思想文化源远流长,蓄积深厚。儒家思想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它对中国社会、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影响深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同时,它也是世界文明史中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本课在整本教材中具有\开篇点题\的地位和作用。

但是,教材在结构编写方面,几乎都是在介绍各派学说的观点,而没有能够很好体现“争鸣”这一内容,因此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如何体现“争鸣”这一重要内容是本节课一大难点。另外,关于百家争鸣的原因和意义,教材中并没有涉及到这一块的内容,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必须在教学的过程中深入地挖掘这方面的内容;进而加大整节课的深度。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1)知道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了解孔子、孟子与老子对儒家思想形成和发展的重要贡献。 (3)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2、过程与方法

学生可以根据教材与教师提供的材料以及课前自己的学习所得,进行推理分析。主动探究问题的答案,并学会用观察法、比较法等方法学习有关问题,学生要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教师应注重启发式教学,设计具有针对性、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并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予以及时而恰当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活跃而繁荣的文化盛况的介绍,使学生对这一中国文化史上的光辉时段有更深入的认识,从先秦文化中吸取宝贵的精神财富,如仁者爱人的博大胸怀、克已复礼的谦恭自牧、自强不息的阳刚之美、厚德载物的阴柔之德等民族精神,激发学生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春秋战国时期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四家学派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2、难点:百家争鸣在出现的原因与历史意义。

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 小组合作, 问题探究 ,场景模拟 自主学习, 分组合作, 探究实践 ,角色扮演

教学用具:

多媒体设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知识线索 教学活动设计 第 1 页

导入: 教师:引入2019年5月14日,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钟厅向师生们作了一个即席演讲音频《仰望星空》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寥廓而深邃; 那无穷的真理, 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庄严而圣洁; 那凛然的正义, 让我充满热爱、感到敬畏。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自由而宁静; 那博大的胸怀, 让我的心灵栖息、依偎。 我仰望星空, 它是那样壮丽而光辉; 那永恒的炽热, 让我心中燃起希望的烈焰、响起春雷。 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 1.“百家争鸣”的含义: (1)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2)所谓“争鸣”是指争论和辩难 “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世间万物进行解释。他们著书立说,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于是形成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百家争鸣”的原因: 春秋战国时期是社会大变革时代,奴隶社会日益崩溃,封建社会逐步确立。 经济上:生产力的发展,井田制崩溃。 政治上:周王室衰微,诸侯纷争。 阶级关系上:“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 思想文化上:“学在民间”。 3、主要派别代表: 儒家:孔子、孟子、荀子。 道家:老子、庄子。 1、学生认真听、看。 2、师生对话,引入课题 结合温总理这段诗引导学生理解:“一个民族有一些关注天空的人,他们才有希望;一个民族只是关心脚下的事情,那是没有未来的。我们的民族是大有希望的民族,我们应该学会做人,学会思考,学会知识和技能,做一个关心国家命运的人。”从而引出一个国家、民族都要有思想,精神。从而进一步引入到我国古代传统思想对今天中国及全世界的影响。激发学生兴趣进入课堂。 围绕“百家争鸣”,教师提出以下问题以便学生讨论分析: 1、理解概念? 学生先回答后,教师通2、社会原因? 教师:“诸子百家”为什么要争论辩难?有什么深刻的社会原因?提示:政治、经济、阶级关系和文化等方面介绍 学生:讨论。借助于教材 教师:投影归纳 3、主要派别? 教师投影头像插图,学生列举 教师:春秋战国,学术思想空前发达。学派很多:三教九流——。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4、历史影响? 教师阐述:这些学派相互诘难、批驳,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同时,各派吸收、融合,逐步形成了中国的传统文化体系。对当时和后世影响深远。展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过投影解释。 第 2 页

墨家:墨子。 法家:商鞅、韩非等。 4.历史影响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史上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1.孔子的思想 哲学思想:“仁”者爱人; 道德思想:克己复礼 政治思想:以德治民 教育思想:“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人性主张:性相近 2.孟子、荀子的思想 (1)孟子 政治思想:主张实行“仁政”,“民贵君轻” 伦理思想:性本善 (2)荀子 政治思想:主张 “仁义”,“王道”;“君舟民水” 伦理思想:“人之性恶” 哲学思想: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2.儒家思想的演进 儒学春秋时形成,战国时发展成为诸子百家中的蔚然大宗。 示稷下学宫图片,说明稷下学宫形成了先秦百家争鸣的高峰。请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对中国社会有何重大影响?并可结合诸子百家的思想内容进一步理解其影响。 1、教师:你对孔子知多少?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无人不晓。 学生:举手回答 教师:向学生展示几幅有关孔子的图片,简要介绍孔子生平、思想及孔子的地位和影响。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段有关孔子思想的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孔子思想的内容。 2、多媒体展示资料 —— 孟子和荀子简介。用多媒体向学生展示几段有关孟子、荀子思想的历史材料,让学生自主归纳孟子、荀子思想的内容。 3、探究:孔子、孟子、荀子思想的比较? 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 4、教师总结: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后来,孟子、荀子对儒家思想加以总结和改造,又吸收了其他学派的积极合理成分,使儒学体系更加完整,儒家思想更能适应社会的需要。 三、道家、法家、墨家学派 1.道家: (1)老子 核心思想:道法自然 政治思想: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哲学思想:万物和社会对立运动,相互依存,相互转化。 (2)庄子 哲学思想: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相对的。 2.法家: (1)韩非子的主张:“以法治国”,君主专制。 (2)影响:韩非子的学说为秦朝统一,建立专制中央集权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3.墨家: 墨子:兼爱,非攻,节俭,尚贤。 四、课堂小结: 1、多媒体展示资料 ——老子、庄子、韩非子和墨子简介。 教师:介绍“庄周梦蝶”故事,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教师:提示学生看书,以表格形式归纳总结。 问题式总结:在这节课中,我们学习了春秋战国时期思想方面的主要成就。通过对各学派及其主要代表人物思想的分析,可以看到当时思想领域之所以空前繁盛,与春秋战国时代的社会环境密切相关。请同第 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