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0 19:35:5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2.P72页动脑筋 3.P75页活动与探究

C 精讲点拨:

1. 讲述农耕技术的改进时,可分为两个方面讲解:一是农具的改进,包括犁壁和耧车的发明;二是牛耕技术的改进,普遍使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法。对于这些,学生由于接触太少,不易理解,教师可借助于计算机、录像片、投影仪、挂图或模型进行讲解,增强直观性,启发学生的想像力。与第7课内容相联系。

2.两汉农业的进步表现在兴修水利、农具的改进和农作物的种植三个方面。

3.提花机是一种提花设备,能在织物上织出花纹。 4、解释五铢钱。并同秦朝的圆形方孔半两钱作比较。

5.强调农业、手工业和商业三者之间的关系。农业的发展为手工业的进步提供了有利条件,农业和手工业的发展,又促进了商业的兴盛。它们之间不是孤立的,是有其内在联系的。

达标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对于黄河的治理,汉朝比较重视的两个皇帝是( ) A.汉高祖 B.汉景帝 汉文帝 C.汉武帝 D.汉武帝 光武帝 2.东汉时期,主持治理黄河的水利专家是( )

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3.水排是一种( )

A.纺织工具 B.冶铁工具 C.灌溉工具 D.耕种工具 4.我国铁制兵器取代青铜兵器是在( )

A.西周 B、春秋 C.秦朝 D.汉朝

5.汉武帝在经济上实现大一统的措施有①收回地方铸币权 ②盐铁官营 ③统一铸五铢钱 ④奖励工商业(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 6.发明水排的是( )

A.杜诗 B.张衡 C.王景 D.郦道元

7.小红家中收藏一枚五铢钱,请你判断一下这枚钱最早铸于( ) A.战国时期 B.秦始皇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春秋时期

8. 东汉时,著名科学家张衡著有《两京赋》,其中的“两京”指的是( ) A.咸阳和洛阳 B.长安和洛阳 C.长安和镐京 D.咸阳和长安 9. 西汉的都城和东汉的都城非常繁华,其根本原因是( )

46

A.两汉时期政治稳定,经济发展 B.城里有专门的商业区,商品繁多 C.城市人口多

D.街道宽阔笔直,长安城内有比较完备的排水沟和下水道 10.长安城里的“市”是指( )

A.商业区 B.居住区 C.作坊区 D.宫廷区

二、识读下面两幅图片

11.上面两幅图片分别展示的是汉代在农业方面的什么成就?这说明了什么?

参考答案:

1.C 2.C 3.B 4.D 5.D 6.A 7.C 8.B 9.A 10.A

11.牛耕普遍采用二牛抬杠的耕作方法;西汉采用耧车进行播种。说明汉代农业生产技术已经有了很大进步。

拓展提升:

1、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在我国古代历来被称为“害河”,展示你的聪明才智,你认为我们今天应如何有效地治理黄河,以使它造福于人类?

2、假如你生活在西汉,你愿意做一个农民,还是商人,说出理由。

47

课堂小结:

教学反思:

48

第14课 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

学习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了解匈奴的兴起和在我国古代历史上所作的贡献,匈奴与两汉的关系,包括汉武帝时期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呼韩邪单于归汉和昭君出塞。

学习重点和难点:

冒顿统一蒙古草原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是本课重点。 正确理解当时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课堂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天堂》,学生随唱,营造学习本课气氛,欣赏汉武大帝片尾曲《等待》

师:在刚才的乐曲中,我们不仅感受到广阔、优美、和谐的草原风光, 还听到了古代草原的金戈铁马和前方战士的奋勇拼杀。让我们穿过历史的长河,共同感受我国古代劳动人民与边疆各民族的是是非非。认识和了解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第十五课《匈奴的兴起及汉朝的和战》

A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时间:______________ 人物:______________

经济发展:________________ 二、卫青、霍去病大破匈奴 1.条件:______________ 2.时间:_____________ 战役: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 三、昭君出塞

1、呼韩邪单于归汉:时间____________影响__________ 2、昭君出塞: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_ 对象:____________________ 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

B 合作探究:

1、与当时匈奴强盛相比,西汉初年的经济状况是怎样的?什么是和亲政策?西汉对匈奴为什么要采取和亲政策?

2、为什么汉武帝时期开始大规模反击匈奴?其中影响较大的有哪三次战役?(识图P78页西汉和匈奴战争示意图)

49

C 拓展提升:

对于汉武帝反击匈奴的战争,有人说是失败之举,因为它耗尽了西汉的财富,增加了人民的负担;也有人认为是英明之举,因为它巩固了西汉的疆域。你的看法是什麽?

达标检测: 一、选一选

1.匈奴历史上称首领为( )

A.可汗 B.单于 C.赞普 D.大王 2.匈奴在统一后经济迅速发展,其中不包括( )

A.畜牧业兴旺 B.冶铸业发展 C.制瓷业发达 D.逐渐有了农耕 3.秦汉时期反击匈奴的战争之所以具有正义性,是因为( ) A.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B.促进了民族融合 C.保护了中原的经济文化 D.打击了外族入侵 4.使匈奴不再能与西汉抗衡的历史事件是( ) A.白登之国 B.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 C.蒙恬出击匈奴 D.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5.下列是两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其中属于西汉时期的有( ) ①卫青②霍去病③窦宪④窦固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6.“边城晏闭,牛马遍野,三世无犬吠之警,黎庶无干戈之役”描述的是哪一事件之后的匈奴关系( )

A.冒顿统一蒙古草原 B.汉朝宫女王昭君出塞

C.汉武帝派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D.东汉王朝派窦固、窦宪出击北匈奴

二、材料分析题

7.西汉时,有一名将,在反击匈奴的战争中英勇善战,屡建战功,汉武帝奖励他,为他建造了精致的住宅。他说:“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这位名将死时仅20多岁,汉武帝为他修建了一座形似祁连山的墓,象征他的赫赫战功。 阅读材料回答:

①材料中的名将指的是谁?

②“匈奴未灭,何以家为“表达了这位名将的什么品质?

③他的英勇善战对当时的边防产生了什么影响?

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