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导学案全册含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21:0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二、能力提升: 12.读图1,回答:

(1)材料中的“太阳”比喻谁?

(2)“太阳”的统治为什么会灭亡?

13.读“西周等级示意图”(图2),结合学习P20~21灰色底网内文字,回答: (1)自上而下将各阶层的名称写在示意图的右侧 (2)这个等级是怎样形成的?有何作用?

参考答案:1 A 2 C 3 B 4 D 5 C 6 D 7 D 8 A 9 B 10 B 11 朝代 夏朝 商朝 西周 建立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约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1046年 国都 阳城 殷 镐京 立国之君 亡国之君 禹 汤 周武王 桀 纣 周厉王 重大事件 世袭制取代禅让制 盘庚迁殷 牧野之战 12 (1)夏桀(2) 实行暴政 13(1)自上而下: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平民、奴隶。 (2)见教材P24页。 课外作业: 必做题:

学会命题,就是对所学知识的应用与创造。题型、难易、数量不限,以留下创设空间。提示:参考本课训练试题,可以用伊尹和周文王创设两个选择题。 选做题:

1.根据本课所学知识,简单做一个夏、商、周大事年表,内容要包括重要年代,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三项。

2.由科代表组织,划分夏、商、西周三个小组。课后,在教师的指导下,各小组有针对性地收集资料,选择适合本小组的表现方式,整理有关信息。 知识梳理:

11

图说历史

西周分封制

第5课 灿烂的青铜文明

学习目标:

1.了解夏、商、西周的农业、畜牧业和手工业发展的基本情况。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2.观察思考青铜器比原始社会的工具有哪些优点?它怎样促进当时经济发展?概括提炼“青铜文明”的本质特征及其概念。联系比较氏族部落与奴隶制国家,哪个进步?夏、商、西周疆域扩展概况.

综合归纳:夏、商、奴隶制文明的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奴隶残酷统治的基础之上

3.增强民族自豪感,夏、商、西周奴隶制文明辉煌灿烂,源远流长,一脉相承,表明我国古代文明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12

重点和难点:

“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

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是本课的难点问题。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 导入新课:

2001年7月13日,历史的瞬间变成了永恒的欢乐。北京申奥成功,聚集在中华世纪坛的各界群众爆发出排山倒海的欢呼。请同学记住7月13日,2006年7月13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在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0届世界遗产大会决定,安阳殷墟获准进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33处世界遗产。大会对殷墟的评价是:与古埃及、巴比伦、古印度媲美,以其甲骨文、青铜文化、玉器、古文历法、丧葬制度及相关理念习俗、王陵、城址、早期建筑乃至中国考古学摇篮闻名于世,文化影响广播而久远,真实性完整性强,具全球突出普遍价值,有良好的管理与展示。 自主学习:(用15分钟的时间阅读课本,找出下列问题并记忆。) 一、问答题

1、在汉语中,与鼎有关的成语有很多,如三足鼎立、钟鸣鼎食、人声鼎沸、一言九鼎、 问鼎中原等。那么,你知道古代的鼎是什么样子的吗?它是怎样制造的?

2、夏、商、西周三代的经济发展状况怎样?为什么夏、商、西周三代会出现如此辉煌灿烂的文明成就?

3、请你找一找古代的青铜器还有哪些种类,说说它们都有哪些用途? 二、填空

1、_______朝时,我国已出现青铜器。

2、商朝青铜器的著名代表有巨大的_______和造型奇特的________ 3、西周青铜器大量用于________

4、举世闻名的“三星堆”青铜文化代表有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 5、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是_________。

6、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___________时期已经齐备。

7、夏、商、西周奴隶制经济高度发达是建立在对__________残酷剥削的基础之上的。 三、了解青铜的制造过程和农业畜牧业的发展情况(学生再次阅读课文。) 四、了解奴隶的悲惨生活。 合作探究: (1)讨论:“谈谈你所认识的青铜文化”,(全面了解青铜文化,认识是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形成了夏商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2)讨论“你认为谁是辉煌灿烂青铜文化的创造者?”(明确青铜文明代表夏商西周高度奴隶制文明。)

(3)1999年国家主席江泽民以中国政府的名义送给联合国一个“世纪宝鼎”;在2003年中央电视台联欢晚会上,全国56个民族的代表都把自己家乡的土倒在同一个鼎里,寓意56个民族是一家;在中国的成语里也有“一言九鼎”的说法。想一想,为什么中国人从古到今都重视“鼎”? 精讲点拨:1.“青铜器的高超工艺”是全课的重点子目。青铜制造业是我国夏商周奴隶制文明的典型代表,具有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等特点。在解决这一重点问题时,除应注意讲清青铜制造业的上述特点,还应强调自夏至西周青铜文明的延续性,从而使我们对中国古代文化连续发展这一显著特征有初步认识,还应适当了解其他手工业行业的状况,使我们对夏至西周手工业的发达有一全面了解。

13

2.正确地理解“青铜文明”这一概念。我们往往容易将“青铜文明”与青铜器或者青铜制造业简单地等同起来。首先应对“青铜时代”进行简单了解:青铜时代就是人类使用青铜制作生产工具、武器及生活用具的物质文化发展阶段。它介于“铜石并用时代”和铁器时代之间。而在这个时代人们所创造的物质文化,便被称作“青铜文明”。 达标检测 基础巩固:

1.举世罕见的青铜器司母戊鼎制造于( )

A.大汶口文化中晚期 B.夏朝 C.商朝 D.西周 2.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经出现了青铜器

B.夏、商、西周的青铜文明专门指的是青铜铸造业的发达

C.农业、手工业、畜牧业和商业的繁荣共同形成夏、商、西周灿烂的青铜文明 D.举世闻名的“三星堆”文化是位于我国西南的成都平原上一种独特的青铜文化 3.西周的经济中,占主导地位的是( )

A.农业 B.玉器加工业 C.青铜器制造业 D.制瓷业 4.“人祭”和“人殉”最先发生在(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东周 5.造型雄奇、工艺高超、名闻中外的青铜器精品,是商朝的

A.象尊 B.四羊方尊 C.司母戊鼎 D.犀尊

6.我们常用“五谷丰登”来形容丰收,后代称为“五谷”的农作物,我国什么时候已经齐备(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商周 7.如果西周的一位平民在田中劳作,他肯定不能( ) A.用铁农具干活 B.用青铜农具干活

C.用石器干活 D.用穿有木柄的骨耜干活

8.古代人们常以“钟鸣鼎食”来形容贵族之家的豪奢生活,由此可见,鼎的主要用途除了祭祀外,还有( )

A.乐器 B.食器 C.盛水器皿 D.装饰品 能力提升: 9.材料解析题

材料1 在河南安阳发掘出十一个商朝王陵,王陵里埋着很多陪葬的人,武官村大墓 里陪葬的人有300多,还有大量牲畜。

材料2 在安阳,发现了191座祭祀坑,人骨一千多具,其中绝大多数是15岁到35岁的青壮年男女。他们死得很惨,有的被肢解,有的被腰斩……

材料3

西周奴隶买卖示意图

14

根据材料回答:

(1)材料1和材料2分别反映商朝实行什么制度?

(2)殉难者的身份是什么?

(3)这三则材料反映了什么?

10.(1)右图青铜器的名称和制造朝代各是什么?

(2)它在青铜铸造史上有什么地位?

(3)请你想一想,它是用来做什么用的?

(4)请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回答,商周时期,青铜器的铸造有什么特点? 参考答案:1 C 2 B 3 A 4 B 5 B 6 D 7 A 8 B 9(1)“人祭”和“人殉”。(2)奴隶 (3)夏、商、西周时期,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

10(1)司母戊鼎,商朝;(2)是世界上现存最大的青铜器。(3)鼎是烧煮或盛放鱼肉的器具,大量用于祭祀。(4)工艺高超,品种繁多,应用普遍,分布广泛。

知识梳理:要求学生自行设计本节课的知识结构,体现知识的整体性。 课外作业:

必做题:在日常生活中,搜集你见过的与课文中的文物相类似的工艺品。 选做题:用橡皮泥或胶泥,模仿商周青铜器制作一件器物。

第6课 春秋战国的纷争

教学目标:

1.掌握春秋和战国的历史分期,春秋大国争霸和战国七雄兼并战争的情况及其作用。

2.培养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发展的观点分析看待历史的现象的能力。大国间军事力量的较量,实际上是政治、经济和军事综合实力的较量,革故鼎新,才能富国强兵。

3.通过对齐桓公、晋文公和越王勾践建立霸业过程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国兴靠治,人兴靠明确的追求目标和坚忍不拔的毅力。兴人是兴国的关键。 重点和难点:

重点是齐、晋称霸

难点是春秋争霸战争和战国兼并战争的不同特点及其历史影响。 导入新课:1.谁能说说看,为什么称山东称为齐鲁大地?齐国古都出现在哪一历史时期?引出课题。 自主学习:(根据下列问题自学课文大约用15分钟。):

1.人物:①西周灭亡,建立东周的是_________。

②春秋时期著名霸主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齐任_________为相,积极改革。

④战国初,三家分晋后,齐国大夫______取代原国君,建立______齐国。 2.地点:①东周都城迁至_________。

②齐国在今_________北部。晋国强盛时,南方楚国势力已发展到_________。晋楚双方在_______大战,大败楚军。

③在下图上填上战国七雄的位置,并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次战役地点也标出来。

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