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教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英语 全册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14:49:5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教学进度计划

(2016-2017)学年第( 一)学期( 四 )年级(1)班

周次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月日至月日 8.26-8.26 8.29-9.2 9.5-9.9 9.12-9.16 9.19-9.23 9.26-9.30 10.10-10.14 10.17-10.21 10.24-10.28 10.31-11.4 11.7-11.11 11.14-11.18 11.21-11.25 11.28-12.2 12.5-12.09 12.12-12.16 12.19-12.23 12.26-12.30 1.04-1.06 教学内容 Lesson 1 Lessons 2-3 Lessons 4-5 Lesson 6 Again,Please! Again,Please! Lesson 7 Lesson 8 ( National Day) Lessons 10-11 Lesson 12 Again,Please! Again,Please!Mid-exam Mid-exam Lesson 13 Lessons 14-15 Lessons 16-17 Lesson 18 Again,Please! Again,Please! Lesson 19 Lessons 20-21 Lessons 22-23 Lesson 24 Again,Please! Again,Please! Revision Final Exam 节次 1 2 2 2 2 1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2 主管领导签阅

学科教学计划

学 情 分 析 教 学 目 标 课 程 要 求 教 材 的 重 、 难 点 四年级共有24人,四年级学生在学校已经学习了一年的英语,但四年级学生对英语学习兴趣整体有所下降,部分学生英语底子薄,普遍存在两极分化。所以本学期应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教师应该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的发展为宗旨,始终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放在首位,注意分层教学,引导学生端正学习态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1、坚持自主互助,快乐学习的英语教学法,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积极性。 2、巧用英文儿歌、歌谣、绕口令、谚语等训练学生的语音、语调。 3、引导学生运用观察、发现、归纳、实践等方法学习语言知识,感悟语言功能。 4、在训练学生听说能力的同时,加强读写训练。 5、适当介绍中西方文化,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世界意识,为学生的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本学期四年级所使用教材是河北教育出版社的第三册,教材注重学生英语听说读写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努力为学习者营造语境,精心设计内容,在教学中安排了大量的有趣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在轻松,积极向上的气氛中学习英语,使英语变的既容易又有趣。它以学生为中心,以主要人物的活动为主线,围绕最常用的,最基本的英语词汇、句型、交际会话等,逐步开展教学内容,符合小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和语言教学规律,具有很强的科学性。 重点: 1、能按四会、三会的要求掌握所学单词。 2、能按四会要求掌握所学句型。 3、能使用日常交际用语,活用四会句型,进行简单的交流,做到大胆开口,发音正确。 4、能在图片、手势、情境等非语言提示的帮助下,听懂清晰的话语和录音。 难点: 对课文的理解和句型的灵活运用。

课 程 实 施 针对四年级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制订以下教学措施: 1、以情导入,以趣启智,寓教于乐,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性。培养他们学习英语的积极态度,使他们初步建立学习英语的自信心。 2、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语感和良好的学习习惯。 3、使他们初步具备用英语进行简单日常交流的能力。 4、转变学习方式,把学习过程变成人的主体性、创造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1、注重情景教学,创设英语环境,营造学习气氛,使学生有更多的机会接触英语,感触英语,应用英语。 2、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结合教学内容,设计适六年级学生的课堂教学活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3、针对学生记,背单词难这一问题,向学生介绍优秀学生的学习方法,大家互相交流,共同进步。老师向学生介绍一些好方法,如:分类记忆法,滚学球记忆法,想象记忆法等。 实 施 教 育 教 学 目 标 的 措 施 4、对学生进行语音知识训练,教授国际音标,让学生从简单机械地模仿式学习,过渡到有正确的语音知识和指导英语学习的阶段,也为自学铺路。加强阅读训练和语法知识的渗透学习。 5、渗透英语背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扩大视野,了解国外的风土人情,异国文化,习俗等,进一步了解英语,运用英语。 6、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工作,培养学生好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和习惯。 评价 方法 设计 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自评与组评相结合 生生评价与老师评价相结合 主管领导签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