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4:58:0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卧底老板的启示
一段时间以前,一档名为《卧底老板》的真人秀节目在美国持续热播,该节目每集跟拍一位企业老板假扮成新员工潜入自己公司基层,从而了解公司运转情况的真实经历。最近,国内电视台推出该节目的中文版,对中国职场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扫厕所装面包,卧底任务五花八门
《卧底老板》节目首集登场的是Waste Management废弃物处理公司的总裁拉里(Larry O’Donnell)。该公司有员工四万五千人,总资产达一百三十亿美元,是北美最大的垃圾回收企业。
拉里以实习工的身份来到废物处理厂进行工作。在卧底的第一天,拉里在垃圾传送带上进行分捡垃圾的工作,快速运转的传送带令他手忙脚乱;在这一天中,他发现回收部关于考勤的制度并不合理,员工的午休时间为半小时,每超过一分钟就要被扣掉两分钟的工资。卧底的第二天,拉里来到户外的垃圾处理厂捡垃圾,这里的主管沃尔特是一个常年需要靠透析来维持生命的病人,然而他却一直坚持工作,这点令拉里深受感动;然而当天拉里却因为没有完成每十分钟装一袋垃圾的任务而被迫提前结束了工作。第三天,拉里来到纽约北部的高地垃圾厂调查成本节约计划的实际效果,在这里他看到了一名29岁身兼数职的女行政助理杰克琳如何把多线程的工作方式发挥到极致,并应邀到她家中共进晚餐,期间了解到她家庭经济上的困难。第四天,拉里赶往德克萨斯州的游乐场进行清扫工作,当得知自己的工作是清理没有下水装置的马桶时,拉里的心里像倒了五味瓶,不知该说什么好。在卧底的最后一天,拉里来到垃圾收集部体验员工的工作以及一线员工与管理层的交流情况。在这里工作的女司机詹尼斯抱怨自己每天要工作12到13个小时,到300户人家收垃圾,却常常被管理者追问究竟做了什么工作。此外,自己的工作受到监视、公司对女员工尤其是女司机不够关心也是影响她工作状态的主要因素。
在五天的体验之后,拉里揭晓了他的真实身份,并召集公司的高级领导团队,对公司一些不合理的制度进行修订,消除那些令员工不满的因素,为前线员工更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
第二个登场的是快餐连锁企业White Castle的老板戴维(Dave Rife)。第一天他卧底在俄亥俄州一家新开业的分店,在经理的带领下熟悉了餐馆,但很快他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这里的人员太多、主管太多,不知道该听谁的话;此外,一位女员工因为体重超重而受到心脏病困扰的情况也引起了他的注意。第二天他卧底在面包生产线负责包装,却因为毛手毛脚而毁掉了4800个面包。在第三天的值夜班过程中,戴维听到主管说每天都会担心自己失业后非常难过,他认识到自己的公司提供给员工的安全感并不够。第四天在另外一家餐馆中,戴维遇见了一个对烹饪怀有极大兴趣的年轻人,年轻人告诉他,自己的梦想是做厨师,开一家自己的餐馆,并且跟老板分享了自己做的洋葱酱。
名企总裁深入前线
在后续几期的节目中,全球最大连锁便利店7-11的总裁迪平托(Joe Depinto)、赛马博弈公司的总裁比尔(Bill Carstanjen)等都先后假扮成新员工,化名到自己公司的基层,体验了整整一周的一线员工生活。而相比拉里在垃圾场被炒鱿鱼和戴维损毁面包的经历,其他老板们的动手能力也不敢恭维。迪平托去门店卧底的第一天就险些被开除,他不慎将咖啡洒在地板上,搅乱了糕点生产线,在摄影镜头下出尽了洋相。
尽管在节目上丑态百出,但几位老板却都认为这段卧底经历令自己受益匪浅。一周的卧底工作不但让他们了解了一线员工的生存状态,促使他们对企业进行改革,也激发了他们的一大堆商业点子。拉里在了解到垃圾车司机的工作状态后决定改变曾经亲自制定的绩效考核制度;戴维在与罹患心脏病的女员工交谈后决定提供员工网络营养师与护士咨询项目,并且发觉许多人以这里作为工作的起点,却没有久留之意,因此他也开始思考如何协助员工发展,让他们认识公司内部升迁机会,留住最好人才;迪平托在煮咖啡和拖地时,了解到一名夜班服务员在半工半读完成大学课程后准备另谋高就,这让他决意强化内部训练,并推动一项“人才认证计划”。
卧底老板缘何火爆荧屏?
《卧底老板》在美国创下收视佳绩,原因是多方面的。正如节目的介绍中所言,辛勤工作的美国人抱怨高薪总裁稳坐会议室,不问公司事。很多人对这档节目的兴趣在于看老板出丑。尤其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就业市场迟迟未能明显复苏,美国人普遍将经济衰退归咎于银行业与汽车业高层,广大失业者和一线劳工们看到平日里高高在上的大老板们犯错出丑,心里的愤怒和挫折感会大为缓解。许多参与节目的老板都对此深表认可,赛马博弈公司的比尔就表示说,观众可以看到大老板其实也是人,并不是十八般武艺样样俱全,事实上老板还有很多需要学习的地方。
《卧底老板》另一个迎合观众心理的地方,是让基层工作者看到了通过努力获取回报的希望。正如国内曾经持续热播的电视剧《康熙微服私访记》一样,皇帝或高官微服私访、严惩贪官、拯救黎民于水火的故事总会流传广泛,哪怕它只是一个虚构的故事。这充分反映了底层民众或工作者希望管理者能够真正了解民生疾苦的诉求。而相对于那些子虚乌有的虚构情节,《卧底老板》显然更加贴近现实。每期的老板在卧底结束之后,都会就卧底过程中所发现的具体问题进行总结和处理,所谓赏罚分明,尽职尽责的会被表彰,玩忽职守或方法不当的要被批评降职,这让许多在基层郁郁不得志,或是对直接上司不满的工作者们感到大快人心。
实际上,所谓内行看门道,外行看热闹,与大部分的外行观众希望获得心理上的满足相比,敏锐的职场人更可以从节目中体悟不同职业的职场人生。每个职业、每个工种的背后都有它的辛酸与快乐,每个职场人的背后也都有其不为人知的故事,很多故事不但令他们的老板为之惊叹,也令所有观众为之感动、震撼。
卧底老板折射中外职场不同
最近,国内电视台也推出了《卧底老板》的系列节目,并引起了国内网友和职场人的热议,有人认为,卧底老板的真人秀只可能出现在欧美,而中国则不可能实现,这其中有几个细节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思考。
首先,有人发问,既然是卧底,如此近距离的拍摄如何实现。对此其实在每集的节目片头都会有所说明,节目组通常是以录制初入行业的纪录片为名来进行拍摄,这一点可能与国内大为不同,所谓中国的历史就是帝王将相的家谱,中国的纪录片也更多的是以成功人士为主角,这种初入职场的纪录片并不常见。并且在国内,即使真有媒体或个人正在进行此类拍摄,面对摄像机镜头,所有人都会表现得比较正式,而我们在节目中所看到的是每个卧底主角在工作中接触到的人无论是在工作、休息、表扬批评或是诉说自己的故事时,都表现得非常自然,并没有镜头前的拘束、慎重之感。另外,头发花白的老板去当试用工会不会引起怀疑或异样的眼光?事实上,西方职场很多从事普通岗位的劳动者年龄偏大,而在中国很多基层岗位会有年龄限制,大龄的员工如果没有晋升为管理层,也会在原岗位继续坚守,而不会选择转行从事另一个基层岗位。
其次,有细心的网友提出,老板在卧底中的体验也并不一定完全真实。比如在第一集中因表现格外突出、在一天中给老板留下深刻印象而最终晋升管理层的女助理杰克琳,就被网友质疑似乎已经事先知道兰迪的真实身份并做了准备,才会表现地出如此高效,尤其是还主动邀请兰迪到其家中共进晚餐。回顾整个过程,确实不能排除这种可能性,因为杰克琳的直接上司是知道兰迪真实身份的,将总裁安排到杰克琳身边工作也是他一个人的决定,这就不能排除他已经事先透露给杰克琳一些信息的嫌疑,同理推想,总裁的卧底行动高管们是事先知晓的,他们会不会为避免在自己管辖的范围内出现问题而事先向下属们通风报信?虽然这一系列猜测都有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却从一个侧面暴露出了国内职场中的信任危机。
第三,西方员工们多安于本职工作、对公司政治关注度不高,这也使得老板有机会成为他们的同事而不被认出。而中国由于几千年以来受到官本位思想的影响,恐怕进入公司后的第一件事就是要知道自己的大老板是谁,长什么样,有什么样的背景和喜好,而且中国的老板往往前呼后拥,这样的情况下,老板根本无法实现卧底。
此外,应当说节目中所记录的绝大多数员工都表现得比较优秀的,至少是非常敬业的,甚至有很多可以用卓越来形容。而于此同时,有调查结果显示在中国职场中,仅有49%的员工表现出了敬业精神,这就不得不让人怀疑,是这些知名企业的员工真的具有比中国员工高出数倍的敬业度,还是节目在拍摄时就有意选取了一些能够塑造公司良好形象的个例?并且,中国企业决策权比较集中,如果主要领导突然消失一周,企业会不会乱套?这些问题中所折射出的中西职场文化、管理文化差异,或许比节目内容本身更具意义。
老板为何要卧底?
通过对中西职场的分析不难看出,想要在中国完全复制卧底老板的过程可能并不现实。在中国想卧底的老板不是没有,但想卧底成功并非只要肯放下身段那么简单。有一则笑话说,为了解客服人员的工作情况,某公司的老板冒充顾客拨通自己公司的服务热线,结果遇到一个态度十分恶劣的接线员,老板生气地说:“你竟然这样的态度对待顾客,你知道我是谁吗?” “不知道。” “我是公司老板。” “那你知道我是谁吗?” “不知道。”“不知道就好。”接待员一边说,一边庆幸地挂了电话。其实这个简易卧底的失败原因在于制度的不健全,如果该公司对每位客服人员进行编号并在通话时报告给顾客,就不会出现追查不到责任人的情况。西方大型企业由于已经有比较健全的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卧底起来相对更加容易,得到的结论也更加客观,而中国企业由于激励机制不合理,中高层管理者觉悟还不够高,可能导致卧底结论的失真。那么这种方式对中国企业家们而言就毫无借鉴意义了么?显然不是。它为企业的管理提供了很多启示。
卧底行为表明老板认识到基层员工对集团发展的重要性,是解决信息不对称的一种尝试。一些大型企业集团层级多、产业门类繁杂、集群较大、传导链条长,信息传递会有一定的滞后性。自下而上的信息经过层层过滤,汇报给老板时可能远非真相;自上而下的规定经过层层解读,到达基层时可能完全走样。高高在上制定的计划,往往因没有实在的支持而流于形式,效果大打折扣。老板通过卧底的方式深入基层,更容易获得员工对组织管理和工作安排的真实评价,从而发现团队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能够检验组织文化是否真的贯彻其中,是否真的结合员工实际,实现信息的有效传递。
卧底有利有弊,不是唯一选择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老板卧底的最大意义是掌握一手信息。这就给了卧底行动两个维度的考量标准,其一是老板通过卧底所获得的信息是否真实有效;其二是卧底是否是获得这些信息的唯一途径。
从信息的真实性上看,老板卧底看到的信息往往零散、片面,并且带有接触者的个人色彩。除了前面所述的员工可能因为事先识破老板身份而进行准备的可能,老板看到细节问题立即就改的现场办公作风,也可能破坏规则。发现某个人需要提拔、工资需要晋级,就直接付诸实施,在观众和被提拔者看来,可能非常具有激励作用,但实际上却并不公平。因为在公司中应该被关注的人可能并不止于此,老板却因没有卧底在他身边而并未发现,这就难免给人一种“一百次的努力不如一次好运气”的错觉,从而破坏了企业的制度、规则,影响了员工的价值取向。并且越级管理和直接发号施令,往往造成中、基层管理者的无所适从。因此,将具体问题上升到制度层面,比老板亲自解决实际问题更为重要。
从效果上来看,企业的员工战略不能依靠于消除抱怨。高管需要做好战略规划,带动各级管理者共同工作,而不是将重点精力放在点对点地解决问题上。如果一个公司必须要靠老板亲自卧底才能获得真实信息,可想这个企业的管理水平有多么糟糕。因此在一个比较清明的条件下其实正式沟通的渠道可以有很多,企业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沟通机制,比如通过匿名的员工意见调查、总裁信箱、内部BBS、总经理接待日等途径收集有关信息,也可以通过第三方诊断获得有价值的信息。 盲目的模仿不可取,一味的不屑塞耳目,《卧底老板》带给管理者的,应当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形式,而是一种既能深入基层又能回归全局的意识,真正营造出一种持续改进提升的企业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