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0:3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 ▇ 中国为政 ▇ 廉洁·清正
●临官莫如平,临财莫如廉。
汉·刘向《说苑·政理》 临:面对。平:公平。 财:钱财。廉:廉洁,不贪。 ●公生明,廉生威。
清·李惺《西沤外集·冰言》 公正能产生英明,廉洁能产生威信。 ●清如水,明如镜。
清·李绿园《歧路灯》第11回 形容官吏清廉自守,断事明智无误。《宋史·叶康直传》:“清如水,平如衡。”
●忠信廉洁,立身之本,非钓名之具也。
宋·林逋《省心录》钓名之具:谋取名誉的手段。 ●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
宋·吕祖谦《官箴》 法:准则。当官的准则只有三件事,即廉洁、谨慎、勤劳。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论官常者,曰清也,慎也,勤也,而清其本矣。 ●为官长者当清、当慎、当勤。修此三者,何患不治乎?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德行》 修:搞好。患:担忧。 ●在官惟明,莅事惟平,立身惟清。
汉·马融《忠经·守宰章》为官要明察,办事要公平,立身要清廉。 ●为政者,廉以洁己,慈以爱民。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卷十九 廉以洁己:廉正奉公,纯洁守己。慈以爱民:慈善为怀,以爱百姓。
●为政者,莫善于清其吏也。
唐·魏征《群书治要·刘广别传》 清其吏:使其官吏廉洁。 ●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
汉·桓宽《盐铁论·疾贫》表:标杆。想要影子正,就必须端正投下影子的标杆;想要下面的人廉洁,首先自己要做到廉洁。 ●正以处心,廉以律己。
明·薛瑄《从政录》 存心要公正,律己要廉洁。 ●廉能清正,奉公守法。
元·曾瑞《留鞋记》第三折 ●廉约小心,克己奉公。
《后汉书·祭遵传》约:节俭。克己:克制自己。奉公:奉行公事。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二:“守己廉而奉法公。” ●见利思义,见危授命。
《论语·宪问》 授:奉献。看到钱财要想到大义,见到危险应勇于献身。 ●见利不动,临死不恐。
汉·刘向《新序·义勇》 动:动心。临:面对。恐:畏惧。 ●智者不为非其事,廉者不求非其有。
汉·韩婴《韩诗外传》卷一 聪明的人不做他不应做的事,廉洁的人不追求他不应得的东西。 ●进不失廉,退不失行。
《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行:操守。升官时要保持廉洁,退位后要坚守节操。 ●无功之赏,无力之礼,不可不察也。
《战国策·宋策》没有功劳得到的赏赐,没有出力而得到礼物,不能不深省。 ●币厚言甘,古人所畏也。
《资治通鉴·晋纪》 币厚:礼物很多。送来的礼物很多,说的话又非常入耳,这是古人所最警惕的事。
●廉者,民之表也;贪者,民之贼也。
宋·包拯《乞不用赃吏》 廉:廉洁官吏。表:表率。贪:贪污官吏。贼:残害人民的盗贼。 ●廉慎传家政,流芳合古今。
唐·崔颢《澄水如鉴》 慎:小心,慎重。以廉洁谨慎的风尚把家政相传下去,使美好的名声与古今并存。
●吏不廉平,则治道衰。
《汉书》做官的不廉洁公正,则政纪政风就会被败坏。
作者:58.40.239.* 2009-6-16 22:01 回复此发言
--------------------------------------------------------------------------------
2 ▇ 中国为政 ▇
●不廉则无所不取;不耻则无所不为。
清·顾炎武《日知录》卷十三 不知廉耻,就会以各种不正当手段取得一切私利用职权,就什么坏事都做得出来。
●见客但倾酒,为官不爱钱。
唐·李白《赠崔秋浦三首》 待人要热情,做官要清正。 ●吏肃惟遵法,官清不爱钱。
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沈小霞相会出师表》 严肃吏治,在于遵守法纪,为官清廉,不应贪图钱财。
●文官宜不爱钱,武官宜不惜死。
清·杜文澜《古谣谚》 宜:应当,应该。惜死:怜惜自己的生命。 ●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
《宋史·岳飞传》 文官不贪钱,武官不怕死,天下就太平无事了。 ●一尘不染香到骨,姑射仙女风露身。
宋·张耒《腊初小雪后梅开》 一尘不染:原指佛教徒修行要排除物欲,保持身心纯洁。雪后的梅花一尘不染,清香彻骨,就象姑射山中的仙人披风戴露一样美丽。比喻人应当象梅花一样清高廉洁。 ●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明·于谦《入京诗》 清风两袖:喻居官清廉,囊空如洗。朝天:入京。闾阎:本指里巷的门,这里指老百姓。
●两袖清风身欲飘,杖藜随月步长桥。
元·陈基《次韵吴江道中》 两袖清风:除两袖清风之外,一无所有。形容做官廉洁。杖藜随月:拄着拐杖随月而行。元·魏初《送杨季海》诗:“交亲零落鬓如丝,两袖清风一束诗。” ●终年帝城里,不识五侯门。
唐·张继《感怀》 五侯:原指公、侯、伯、子、男五等爵位。这里是指权贵之家。整年都在皇城里,但不识权贵人家。喻高洁廉正,不阿谀奉承。 ●论亲情不索疑猜,交财帛需要分明。
明·冯惟敏《海浮山堂祠稿·前调·十劣》 对自己人要充分信任,但财物往来一定要分明。 ●凡人坏品败名,钱财占了八分。
《史典·愿体集》 一个人品格堕落、名声败坏的主要原因,在于贪图钱财。 ●天地之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
宋·苏轼《前赤壁赋》 天地之间:万物各有它的主人,假如不是属于我 的,即使一丝一毫也不能去取。
●渴不饮盗泉水,热不息恶木阴。
晋·陆机《猛虎行》 盗泉:古泉名,故址在今山东泗水县东北。恶木:丑木。阴:同“荫”。 ●惟宽可以怀远人,惟廉可以服殊俗。
宋·苏辙《胡田知诚州刑浩知钦州》宽:度量宽宏。怀:收人心。远人:指外族。服使人心服。殊俗:不同的习俗,指异族风俗。 ●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离委上》 恭敬别人的人不会侮辱别人,自己节俭的人不会掠夺别人。 ●勿贪意外之财,勿饮过量之酒。
清·朱柏庐《治家格言》 勿:不要。意外之财:自己意想不到的钱财。即不是自己分内之财。 ●不厚费者不多营,不妄用者不过取。
清·魏裔介《琼琚佩语·勤俭》 厚费:过分浪费。妄用:随便乱用,挥金如土。不奢侈浪费的人,不会对金钱做过分的营求;不挥金如土的人,不会贪求不属于自己的财物。 ●廉者常乐于无求,贪者常忧于不足。
隋·王通《文中子》 乐于无求:以不作财物上的贪求为乐。忧于不足:以不能满足财物的欲望为忧。
作者:58.40.239.* 2009-6-16 22:01 回复此发言
--------------------------------------------------------------------------------
3 ▇ 中国为政 ▇
●宇宙可臻其极,性情不知其穷。
北朝·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止足》 宇宙:天地万物。臻(zhēn):至,达到。极:极点,尽头。性情:本性,人性。 ●知足之足,常足矣。
《老子》第46章 知足:知道满足。 常:永远。知道满足为满足,就会永远满足。 ●祸莫大于不知足。
《老子》第46章 祸:为害。 对于一个人来说,最大的祸害就是不知足。 ●知足常足,终身不辱;知止常止,终身不耻。
《老子》第44章 知道满足:知道适可而止,就 一生不会受耻辱。 ●知足而不贪,知节而不淫。
宋·林逋《省心录》 节:节俭。淫:放纵,纵欲。知足者而后不贪,知俭者而后不奢。 ●知足者,贫贱亦乐;不知足者,富贵亦忧。 宋·林逋《省心录》 ●知足者富。
《老子》第33章 能知道满足的人,就等于富有。 ●知足常足。
《老子》第46章 一个人要知足寡欲,不强求,心怀宁静,自然就会感到满足。 ●祸莫大于无足,福莫厚于知止。
晋·葛洪《抱朴子·知止》 无厌的贪求是最大的祸,懂得适可而止是最大的福。 ●事能知足心常泰,人到无求品自高。
《古联》 泰:安然。凡事能以知足的态度处之就能保持心境平静自适,一个人达到无所求的境界品格自然高尚。
●洁常自污出,明每从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