津卫医[2011]77号转发中医药工作指南(试行)的通知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11:16: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三部分 乡镇卫生院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乡镇卫生院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枢纽,在开展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过程中,通过加强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农村居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中医药服务。

一、基本任务

加强乡镇卫生院中医药科室建设,使其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的能力,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方法,积极开展中医预防、医疗、保健、康复服务,对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进行指导和人员培训。

二、中医科建设 (一)中医药科室设置

按照《卫生部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的通知》(国中医药发〔2010〕3 号)的要求,设置中医科和中药房。

中医科作为乡镇卫生院一级临床科室独立设置,无床型卫生院设立1 个以上中医诊室,有床型卫生院和中心卫生院设立1 个以上中医诊室和1 个以上中医康复治疗室。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可设置中医病床。

中医诊室集中设置,形成相对独立的区域,每中医诊室净使用面积不低于乡镇卫生院每诊室平均净使用面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塑像、宣传版面、电子屏等多种形式的中医药文化建

- 11 -

设,宣传介绍中医药适宜技术、养生保健等健康教育知识。有条件的可设置农村名老中医工作室,充分发挥当地名老中医特长,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服务。

中药房面积应当与乡镇卫生院规模和业务需求相适应。配置包括国家基本药物目录规定品种在内的中成药和中药饮片,允许中医药技术人员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有条件的乡镇卫生院可设置中药库和中药炮制室。

(二)人员配备

中医人员和中药人员总编制根据乡镇卫生院编制意见确定,其中中医类别医师人数占乡镇卫生院医师总数不低于25%。每个中医诊室至少配备2 名中医类别医师,每个中医康复治疗室至少配备1 名中医类别医师。负责中药房的药剂人员应当为具有中专以上学历的中药人员,或具有丰富中药饮片鉴别经验的中药人员。

(三)设备配置

1.基本设备:诊断床、听诊器、血压计、温度计、治疗推车、电冰箱、计算机等。

2.中医设备:针灸器具、拔罐器具、刮痧器具、电针仪、艾灸仪、经络导平设备、颈腰椎牵引设备、中药熏蒸设备、TDP 神灯、中药雾化吸入等设备。

3.设置中医康复治疗室的,应配备针灸治疗床、推拿治疗床等设备。

4.根据专科业务工作需要,配备相应的专科诊疗设备。

- 12 -

5.中药房设备:中药饮片柜(药斗)、药架(药品柜)、调剂台、药戥、电子秤、小型粉碎机、小型切片机、小型炒药机、消毒锅、标准筛、煎药机、包装机、冷藏柜。

三、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一)中医预防保健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按照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瘥后防复的“治未病”原则,能在健康档案中记录中医体质辨识内容;能运用中医理论针对不同体质指导农村居民养生保健,并在健康档案中记录。积极运用中医药理论知识,在饮食起居、食疗药膳、情志调摄、运动锻炼等方面,对农村居民开展养生保健知识宣教等中医健康教育。应用中医药方法开展优生优育、生殖保健和孕产妇孕期、产褥期、哺乳期保健服务,为老年人提供养生保健、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对高血压、2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开展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积极参与传染病的防控工作。

(二)中医医疗

乡镇卫生院提供基本的中医医疗服务,通过门诊、住院、出诊、家庭病床等多种服务形式,运用中医理论辨证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开展针灸、推拿、拔罐、刮痧等不少于10 种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并逐步形成1—2 个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服务。

(三)中医康复

针对不同疾病和康复服务对象,制订个体化的中医康复方

- 13 -

案,运用针灸、推拿、刮痧、熏蒸、拔罐、敷贴、中药等多种中医药技术方法,对身体、心理和社会功能障碍者开展中医康复服务。

四、中医药业务指导

建立乡镇卫生院对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指导的长效机制,乡镇卫生院有部门或专人负责,通过组织乡村医生月(周)会、进修培训和业务骨干轮流下派、技术协作等多种方式,对村卫生室中医药业务进行指导。

第四部分 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村卫生室是农村三级卫生服务网络的网底,是农村居民接受中医药服务的重要场所,对于提高农村居民中医药服务的可及性和可得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基本任务

广泛开展对乡村医生中医药知识与技能的培训,配置中医药设备,积极应用中医药适宜技术等方法手段开展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和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人员配备

村卫生室应配备至少1 名以中医为主或能中会西的乡村医生,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应配备执业助理以上资格的中医类别医师。

三、中医药设备配置

- 14 -

应配备电针仪、TDP 神灯、中医治疗包(箱)(含针灸器具、罐具、刮痧板、艾条等)等中医诊疗设备。有条件的村卫生室可配备中药柜、中药饮片柜(药斗)。

四、中医药服务能力建设 (一)中医预防保健

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的要求,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开展中医健康教育等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二)中医医疗

通过门诊、出诊、家庭病床等多种服务形式,开展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的中医药诊疗服务,能提供4 种以上中医药适宜技术服务。允许乡村医生自种、自采、自用中草药。

五、中医药文化建设

设置中医药文化和科普知识宣传栏,倡导村卫生室在装修装饰上体现中医药文化。

第五部分 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

农村中医药人才是发展农村中医药事业的关键所在,是促进农村中医药事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和前提。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要突出实用性的特点,不断满足农村居民对中医药服务的需求。

一、基本任务

农村中医药人才培养,要以胜任岗位要求为基础,以学习中

- 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