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下册《分橘子》说课稿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3:54:0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分橘子》说课稿

彬县九年制学校 席相彬

一、说教材

《分橘子》是北师大版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第一单元第二课时的内容。第一单元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口算除法、表内除法、乘法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但又完全不同于表内除法的笔算,它是笔算一位数除多位数的基础。因此,要重视在竖式计算的写法和算理及基本运算思路的教学。除法在生活中的应用很广泛,为我们教学提供了非常丰富的素材。 二、说学情

学生在之前已经掌握了口算除法、表内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理解了除法的含义和算理,会用竖式计算除法;知道了乘法与除法的关系,会用乘法口诀求商。从学生学习知识的角度看,对解决本单元的几个重点都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思维基础和能力基础。 三、说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分苹果等实际操作,初步体会有余数除法与生活密切联系。

2.通过引导学生进行实际操作,学会有余数除法的书写格式,体会余数一定比除数小。

3.在操作、探索、发现中,使学生获得知识与方法。 四、说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体验除法的意义及除法竖式的计算过程。 难点:通过分橘子的实际操作,总结出除法竖式的书写过程,体会余数要比除数小。

五、说教法学法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理解数学知识。计算教学往往只重视算法以及计算技能的训练,强调计算的速度和结果,而忽略了学生的学习过程、学习态度以及情感体验,这样会造成课堂气氛紧张,是计算教学变成枯燥的训练。

2.加强观察、动手操作的教学。尽管教材没有概括出除数是一位数的笔算除法计算法则,但学生应形成一个基本的笔算除法的学习策略,知道在做笔算除法时的计算顺序。因此,教学时,应通过操作与笔算过程相结合等方式,帮助学生理解笔算除法的算理。

3.重视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数学教学应从学生熟悉的实际生活入手,要让学生经历“问题情境—解释—归纳—应用—拓展”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应用意识,是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在本节课中,学生通过已有知识,独立思考解决了分橘子的问题,又通过动手实际操作,理解有余数的除法,从而归纳出余数都比除数小的算理。 六、说流程

本节课先复习了除法竖式计算,接着创设了知识情境、生活情境、问题情境、故事情境等一系列的情境,为学生提供了集兴趣性、知识性于一体的课堂氛围。

在学生遇到14/4=?的问题时,通过动手实际操作,让学生理解有余数的除法,即我所归纳的“一商”、“二乘”、“三减”的步骤,为学生解决了两位数除以一位数且有余数的竖式计算问题,最后通过练习比较得出了余数都比除数小的算理。

巩固练习进一步强化了这个算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