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23 12:53: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创设教学情境 激活学生学习潜能
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有意义的情境创设,是他们(指学生)始终以积极态度参与的无形动力”。这说明学生自主学习的动机和愿望是与学习情境密切相关的。教学中从各个方面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情境,可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始终保持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极其活跃,探索精神十分旺盛的最佳状态。因此,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对优化课堂教学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下面将本人在教学中的点滴体会总结如下: 一、创设导学情境,激发学生求知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若教师不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激昂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给脑力带来疲劳。”因此,教师要把握住学生大脑活动的“最佳时刻”――每节课的开始,通过创设导学情景、迅速使学生进入到绝佳的学习状态。 二、创设问题情境,激活学生思维
学生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活动,离开了思维,任何能力都难以形成和发展。思维是在一定的问题情境中产生的,思维过程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发现问题是思维的起点,也是思维的动力。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通过问题来启发和引导学生的思维活动,以问题为主线来组织和调控课堂教学,就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的发展和提高。
1、结合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现象及其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很多生命现象和动植物就存在与学生身边。如,关于传染病的概念教学,可以先让学生依据生活经验和社会的实际,举出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疾病:如流行性感冒、冠心病等,让学生来分析辨别一下。同时提出:哪些是非传染性的疾病?哪些是具有传染性的疾病?由此导出传染病的概念。这种提问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而且又是经过自己的分析和思考得出的概念,其效果比直接告诉学生传染病的概念要好得多。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生物学知识中实例很多,生物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巧用实例,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思维,加深学生对生物学基础知识的理解,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设疑启智,创设探究情境
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的性质提出问题,创设悬念,为学生创设“心求通而未得”,“欲言而不能的境界”,引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学习“输血和血型”时,先向学生介绍故事:19世纪,医生为了抢救在战场上失血过多的伤员,尝试为伤员输血,开始获得意外成功。可是当他们喜出望外,如法炮制继续下去,很多人不但没有被救活,反而因输血马上死亡,而有的人却活下来?通过故事之迷,把学生引入到了一个解决生命攸关的重大问题的情境。学生渴望找到引发结果的原因,萌发了求知欲望。没
有问题就没有紧张的思维活动,学生有了疑问,思维活跃,才会去探求,探求的开始正是创新意识的唤起之时。 3、纠误辨析,创设矛盾情境
教学中,教师恰当地提供诱因,在讲课中设置一些学生在现有水平上能够发现的错误,然后让学生辨别并予以纠正的教学情境,能有效启动学生的思维兴奋点。日常生活中,人们的很多行为是与科学背道而驰的,在教学活动中,结合这些错误现象,引导学生去伪存真,培养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如,学习“呼吸系统”时,结合日常生活实例:很多人遇到气味难闻时,总是把鼻子堵上,用口呼吸。这样是否真的很卫生呢?呼吸系统是由哪些器官组成的呢?让学生“生疑”,有疑才有问,有问才有究,有究才能知其理。
三、创设直观情境,将学生引入积极思维状态
生物学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社会性都很强的学科。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很多生命现象、原理显的空洞,学生容易觉的枯燥无味。直观的教学情境作用于学生感官,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感知、理解教材内容,学生置身在教学情境之中,对情境进行观察,可以获得直接感知。教学中利用学生的多种感官和已有经验,丰富学生的直接经验和感性认识,有利于抽象知识具体化。运用直观教具和多媒体技术能很好的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习积极性的作用。如“光合作用”教学中,如果单纯的知识教授,课堂沉闷,学生难以理解。若在实验的同时,展示光合作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