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9:47: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1.阳光下影子的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在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有什么规律? (2)学生自由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太阳位置的变化规律。
(1)教师提问:你们能根据影子的变化规律,说说太阳位置是如何变化的吗? (2)学生交流讨论,并回答。
3.教师总结: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由长变短再变长。太阳的位置由东到南再到西。影子的方向变化与太阳相反,由西到北再到东。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阅读资料:了解日晷,并与我们制作的简易日晷比较。
课后活动:在家人的带领下,使用课堂上的方法实地观测日影,总结太阳与日影的变化规律。 【板书设计】
阳光下物体的影子
一天中,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变化是: 早晨到中午由长变短,中午到傍晚由短变长。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就是让学生通过丰富多彩的探索活动,真切感受太阳和影子永无止境的有规律的运动和变化。认识到太阳的运动和影子之间的关系,感悟到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往往包含着值得我们探究的科学道理,意识到科学探究永无止境。
本课的观察实验因为时间和场地的限制,是以出示教学课件的形式完成的,学生不能亲身体验实验,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因此我布置课后任务,让学生开展实验探究,获得观测体验。
3.影子的秘密
【教学目标】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3.做光和影的实验,并将观察结果准确地进行记录。 4.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要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 2.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教学准备】
手电筒、木圆柱、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聚焦问题。
1.教师:同学们有回家观察日影的变化吗?我们已经学习过了阳光下的变化,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呢? 2.学生根据经验汇报。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产生影子。
(1)教师将学生分组,下发实验器材,指导学生做模拟实验。
(2)教师明确:在实验中思考两个问题:不同材料模拟的是什么?它们对影子的产生起了什么作用?
(3)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2.让影子发生变化。
(1)教师指导学生进一步实验,在实验前明确围绕改变光的照射角度和改变木圆柱的摆放两点开展模拟实验。
(2)学生小组内合作开展模拟实验,记录结果后汇报。 3.教师指导学生使用随堂学部分画出实验的做法。 三、深入研讨,建构认识。 1.影子的产生和影子变化。
(1)教师:同学们已经完成了影子的模拟实验,根据你们的实验结果,说一说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吧。影子可以发生哪些变化呢? (2)学生根据实验结果交流讨论,并汇报结果。 2.太阳的位置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1)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和太阳和日影的变化,结合我们这节课的模拟实验,想一想,太阳的位置和影子的变化有什么关系? (2)学生交流讨论。
(3)教师总结:产生影子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和屏,并且遮挡物要在光源和屏之间。物体影子的长短、方向随着光源位置、方向的改变而改变;物体影子的大小与物体和光源之间的距离有关;物体影子的形状和光源所照射的物体侧面的形状有关。 四、拓展应用,深化认识。 1.阅读资料:观察云。
2.课后回家仿照课本P48做手影游戏。 【板书设计】
影子的秘密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不透明的挡光物体、屏 影子的特点:
①影子会随着光源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②光源的位置高,影子小;光源的位置低,影子大。 ③影子和光源的方向相反。 【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模拟实验,再联系前面做过的观测日影实验,可以让学生认识到,生活中一些看似司空见惯的现象,其实都蕴涵着科学道理,知道产生影子的条件是:光源、遮挡物、屏。由此活动进入对光源的认识和学习。我首先说出光源的概念,然后让学生根据概念寻找平常知道的光源,如电灯光、太阳光、激光等。在这个讨论中,有学生提到了月光是光源,针对这种情况,我特别引导学生讨论它究竟是不是光源,并说明理由。
从而对光源这个概念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理解光源概念后,就可以再加深对影子的研究。由于教室光照较强,学生在做模拟实验时受到了一定的干扰。另外因为时间的关系,我只能布置学生回家做手影游戏。
4.月相变化的规律
【教学目标】
1.知道月相在一个月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形状。
2.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3.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重难点】
1.知道月相变化是月球在围绕地球公转过程中形成的,变化是有一定规律的。 2.掌握月亮变化的规律,能对不同的月相排序。 【教学准备】
画有月相的纸牌、教学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聚焦问题。
1.创设情境,引出月相话题。教师:同学们,苏轼的《水调歌头》里有“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月有阴晴圆缺”的词句,看来人们很早就发现了月球有圆缺变化的情况,说说你曾经见到过的月亮是什么样的?(当学生说到满月时,请他说出阴历时间) 2.教师讲解:月亮在圆缺变化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形状叫作月相。 二、学单导学,自主探索。 1.一个月中月相变化的规律。
(1)教师出示课件,展示一个月中的月相变化。
(2)将学生分组,引导学生小组合作在自己的纸牌上画好这些月相。
(3)教师提问:观察图中的月相,哪些是你们曾观察到的?哪些是没有观察到的? (4)学生根据经验回答。 2.试着给月相排序。
(1)学生根据前面出示的课件,给小组画好的月相纸牌排序。 (2)教师明确:小组合作,分别将月相按顺序排成圆形和一字形。 (3)学生小组内排序后展示排序结果,教师巡视后指导。 3.制作一个月相变化的纸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