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9 12:55:5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学学校三年发展规划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外部背景:

1、国家、地区对教育的总体要求:

中共中央、国务院1999年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使受教育者坚持学习科学文化与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坚持学习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坚持树立远大理想与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创造相应的条件,依法保障青少年学习的基本权利,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教育规律,使学生生动活泼,积极主动地得到发展。

党的十六大明确指出“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的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

近几年来,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要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走内涵发展道路,办人民满意教育的呼声日趋高涨,这是社会和家庭对教育的企盼和要求,也是教育自身内涵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市教育局几年来根据教育均衡发展的原则,加大了对岛城北部学校扶持的力度,尤其是在2005年我校被确定为##市首批“优先发展初中学校”,加大了对学校的投入,在学校的办学环境建设、干部教师的专业培训、教学设备投入等方面,都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自##年##市理顺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以来,在李沧区委、区政府“缩小南北差距,率先突破教育”的发展战略指导下,各级领导对教育的发展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和支持,为学校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和契机。

2、学校所在社区的社会经济、人口、文化及环境状况:

我校位于##市李沧区永清路46号,属永清路街道办事处辖区。学校居于城乡结合地带,近几年周边小区建设发展的速度较快,外来人口、流动人口增多,据##年统计我校借读的学生288人,占学生总数的1/4略强,区域内社会经济、人口、文化及环境状况有以下特点:

(1)周边环境较差。网吧、娱乐场所多,学校周边正在进行旧城改造,环境糟杂。同时居民文化程度和总体素质不高,不利于青少年学生学习和成长。学校教育环境易受外部环境的干扰。

(2)经济状况较差。属下岗、失业人员重灾区,学校持证特困生基本保持在50—80人,另外还有一些没有证件的家庭经济困难生。不少家庭以从事小本经营为主。

(3)人口成分复杂,外来人口、流动人口比重较大,极易造成学生特别是优秀学生的流失。居住条件、经济状况等影响学生的成长。

(4)社区文化活动场所稀缺,学生缺少有益的校外活动空间。人员文化素质低,决定了家长的教育素质总体偏低。

3、学生的家庭及家庭教育状况:

家庭是学生成长的基础,家长教育素质的状况,直接影响到家庭教育环境,关系到学生的发展成长,关系到学校教育是否得到家庭教育的有效支持和合作。据统计分析,我校学生家长(父母)文化程度绝大多数居初中文化水平,总计1041人,占67、28%,高中文化程度730人,占48、44%,大专文化程度182人,占12、07%,大本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仅48人,占3、18%。另外,据不完全统计,学生中属单亲的约占1/10。从以上统计和分析可以看出,区域内家庭教育家长文化素质、家长教育素质、家庭教育环境令人担忧,少数学生心理极端不健康,少数家长教育素质的低下导致学生厌学、辍学、逆反、出走等事态出现。因此,学校教育不仅囿于校园内,而且其功能要辐射到社区及家庭的每个角落,任重而道远。所以,学校采取的家校教育合作的研究模式是在认真分析以上综合情况的基础上,采取的有力的教育改革措施。 (二)内部背景

1、总述:

我校属全日制公办初中学校,学制为三年,系国家全额预算管理事业单位,具有事业法人资格。学校始建于1958年,每年9月26日为学校的建校纪念日。学校办学规模为30个教学班,2003年《山东省##第三十一中学校自主办学章程》经学校教代会通过,##市教育局核准,实施自主办学。

2、办学设施:

学校#年被评为市教育局花园式单位,#年获教育技术装备先进集体。学校占地面积##8.8m2,生均占地面积18.21m2,体育用地9323.3m2,绿化总面积2074.6m2,生均1.88m2,学校建筑总面积10222.09m2,教学用房及教学辅助用房3233.91m2 ,行政办公用房1247.89m2,生活用房502.47m2。学校拥有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计算机教室各两个,生物、语音、电教、劳技、音乐、美术教室各一个,拥有藏书量约39334册。2003年学校完成“班班通”工程,保证教师人手一机,改善了教师办公条件。但因年久失修,教学楼内墙脱落严重,实验楼门窗失修,内墙脱落,教学楼维修和实验楼改造拟于2007年9月前完成。另外学校内规划布局不合理,有的用房远离教学区,须要整体规划,专用教室不足,布局亦不科学。

3、生源状况:

学校现有24个教学班,共约1100名学生。近几年,由于小区建设,生源年度热胀冷缩,分布不均,但总体看,生源较充裕,学校与周边两校实行电脑排位,辖区内共有13所小学,以重一、振华、升平、中一、安国等生源居多。区域内小学教学质量发展极不平衡。据##年区教体局在新生入学后的质量检测,我校初一新生的成绩在各校处于下游。另外,流动人口子女居多,转入前接受教育的水平参差不齐,给教师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带来较大的困难。

4、师资构成: (1)学历情况:

我校现有教职工100人,其中校级干部5人,中层干部4人,专任教师71人,任职资格符合率达100%,学历达标率100%。

(2)年龄分布:

50岁以上人数11人占11%,35岁——50岁共32人占32%,35岁以下计39人占39%。

(3)职称情况:

高级教师13人,一级教师26人,二级教师32人。 (4)队伍建设情况:

目前,我校教师中有市级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3人,市德育工作先进个人10人,市、局级“三八”红旗手7人,青年教师优秀专业人才9人,市学科带头人后备人才1人, 市级骨干教师8人,研究生班学员11人。

5、管理现状:

学校领导班子年龄结构、学科分布合理,精诚团结,以服从大局,服务社会,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认真践行“以人为本,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坚持不懈地走依法治校,依法治教的办学道路。

学校按章程自主办学,学校领导认真落实《学校重大问题决策实施意见》、《三个条例》和《两个议事规则》,充分发挥民主参与,民主监督的作用,发挥全体教职工办学的积极性。

学校根据自己的特点,通过教代会依法制定和实施了《四制改革方案》、《教职工工作制度》等一系列科学化、规范化的规章制度。

学校为教师和自身的持续发展还出台了《教师校本培训规划》、《校本教研工作实施方案》、《依法治校示范学校实施规划》、《教育科研工作规划》等促进学校发展的规划性策略。

学校开展了以“反思教育行为”为主题的教育活动,增强家校、师生合作意识,进行了家校合作教育研讨会改革,在教师、学生、家长中引起了强烈反响。

学校不断增强人文关怀,以德治校,凝聚力、向心力大大提高。管理水平向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个性化大大迈进。

6、学校文化:

学校积极倡导“以人为本,合作发展”的办学理念。近年来,学校领导致力于建构教育环境优良、奋发进取、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围绕“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校训,“敬业爱生,科学求新”的校风和 “乐学尚德,进取创新”的学风,师生合作、家校合作通力打造“真情伴你成长”的精神文明品牌,赢得社会和家庭的广泛赞誉。

大家共同认识到学校的核心竞争力是教师的实力,视学校的声誉为生命的师生才是最优秀的师生,才是学校最可爱的人,已经变成行动的号角。高质量的教育来自于严格而科学的管理,学校必须加强文化重建,不断走内涵发展之路。因此,学校紧紧围绕“聚精会神干事业,一心一意谋发展”的行动准则,正在自觉地践行“做诚实守信的表率;做服从大局,追求卓越的榜样;做勤奋工作和勤奋学习的楷模;做开拓创新的先锋;做卓有成效的耕耘者和受益者!”文化校园建构的理念已深入人心,学校不断加强文化建构,为学校的文明进步和持续发展沉积了坚实的文化底蕴。

二、学校发展思路

(一)学校发展的理性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