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科护理学:呼吸系统知识点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3:06:0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至8周仍未见细菌生长则报告为阴性;菌阴肺结核患者痰液中找不到结核分枝杆菌。 C. 影像学检查:X线检查为早期 诊断的重要方法,但不能作为确诊依据;胸部CT检查能

发现微小或隐蔽性病变。了解病变范围及进行肺部病变鉴别。 D. 结核菌素试验(PPD试验):在左前臂屈侧作皮内注射,注射48-72小时后测量皮肤硬结

的横径和纵径,得出平均直径,硬结直径≤4mm为阴性,5-9mm为弱阳性,10-19mm为阳性,≥20mm或虽≤20mm但局部出现水疱、坏死或淋巴管炎为强阳性。其阳性结果提仅表示曾有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并不一定患结核病,也是卡介苗接种后效果的验证指标;阴性结果除提示没有结核菌感染外还见于初染结核菌4-8周内和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受到抑制时。

E.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

4. 肺结核分类及诊断要点:

A. 原发型肺结核:也称初染肺结核,症状轻微而短暂,类似感冒,X线胸片表现为哑铃形

阴影,形成典型的原发综合征(即原发病灶、引流淋巴管炎、肺门淋巴结肿大)。 B. 血行播散型肺结核:包括急性、亚急性和慢性三种,多见于婴幼儿和青少年,成人也可发生,是由病变中结核杆菌侵入血管所致。

C. 继发性肺结核:至少是第二次感染,常见以下几种: a. 浸润型肺结核:最常见,多发生于肺尖和锁骨下,X线显示为片状、絮状阴影,可融合形成空洞。 b. 空洞型肺结核 c. 结核球

d. 干酪样肺炎:发生于免疫力低下、体质衰弱或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异常增强时。 e. 纤维空洞型肺结核:肺结核未及时发现或治疗不当,使空洞长期不愈,空洞壁增厚和广泛纤维增生,又称毁损肺,病程长,晚期类型,重要传染源。

D. 结核性胸膜炎:包括结核性干性胸膜炎、结核性渗出性胸膜炎、结核性脓性胸膜炎,以渗出性胸膜炎最常见。

E. 其他肺外结核,如肾结核、肠结核、骨关节结核。 F. 菌阴肺结核 5. 治疗要点:

A. 化学治疗:原则为早期、联合、适量、规律和全程治疗;常用药分为杀菌剂与抑制剂,异烟肼和利福平为全杀菌剂,吡嗪酰胺和链霉素为半杀菌剂,乙胺丁醇、对氨基丁醇为抑菌剂;化疗方案分为强化期和巩固期,强化期旨在有效杀灭繁殖菌,迅速控制病情,巩固期目的是杀灭生长缓慢的结核菌,以提高治愈率,减少复发。

B. 对症治疗:毒性症状即全身症状,可在应用有效抗结核药的基础上短期加用糖皮质激素 (不用抗结核药就不能用糖皮质激素);咯血,少量咯血用一般止血药,如氨基乙酸,中等量或大量咯血可用垂体后叶素(高血压、心绞痛、心肌梗死患者和孕妇禁用),大量咯血不止者可经支气管镜局部止血,或插入球囊导管,压迫止血。 6. 常用护理诊断及措施:

A. 知识缺乏:指导病人坚持用药;正确留取痰标本,肺结核病人有间断且不均匀排菌

特点,初诊病人应留3份痰标本(即时痰、清晨痰和夜间痰),夜间无痰者应在留取清晨痰后2-3小时再留一份,复诊病人应每次送检2份痰标本(夜间痰和清晨痰);合理休息。

B. 营养失调:制定膳食计划,宜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易消化饮食,忌

烟酒及辛辣刺激物;增进食欲;监测体重。

C. 潜在并发症:大咯血、窒息,护理措施参见“支气管扩张症”。

第五节 支气管哮喘

1.概述: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由多种细胞(如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T淋巴细胞、中性粒细胞、气道上皮细胞等)和细胞组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其本质是气道炎症,重要特征是气道高反应性(AHR),通常出现广泛的可逆性的气流受限,临床表现为反复发作性的喘息、气急、胸闷或咳嗽等症状,常于夜间和(或)清晨发作、加重,多数病人可自行或治疗后缓解。

哮喘的病因多与遗传基因有关,环境因素主要为哮喘的激发因素(包括吸入性变应原、感染、食物、药物及其他) 2. 临床表现:

A. 症状:前兆表现为干咳、呼吸紧迫感、连打喷嚏和流泪等;典型表现为发作性呼气性呼吸困难或发作性胸闷和咳嗽,伴哮鸣音,严重者呈被迫坐位或端坐呼吸;非典型表现为咳嗽变异性哮喘,有些青少年还有运动性哮喘;哮喘症状在夜间及凌晨发作和加重常为哮喘的特征之一。

B. 体征:发作时胸部呈过度充气征象,双肺可闻及广泛的哮鸣音,呼吸音延长,但在轻度哮喘或非常严重哮喘发作时,哮鸣音可不出现,非发作期体检可无异常。 C. 并发症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A. 痰液检查

B. 呼吸功能检查:

a. 通气功能检测:发作时,呼气流速指标显著下降,FEV1、FEV1/FVC和呼气流量峰值(PEF)均减少。

b. 支气管激发试验:用以测定气道反应性,只适用于FEV1占正常预计值70%以上

的病人,如FEV1下降≥20%为激发试验阳性。

c. 支气管舒张试验:用以测定气道的可逆性,常用吸入药有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舒张试验阳性诊断标准:FEV1较用药前增加≥12%,且绝对值增加≥200ml;PEF较治疗前增加60L/min或≥12%。

d. PEF及其变异率测定:哮喘发作时PEF下降,昼夜PEF变异率≥20%,则符合气

道可逆性改变的特点。

C. 动脉血气分析 D. 胸部X线检查

E. 特异性变应原的检测 4. 治疗要点:

A. 脱离变应原

B. 药物治疗:治疗哮喘药物分为控制药物和缓解药物,控制药物指需长期每天使用的

药物,达到减少发作的目的,缓解药物指按需使用的药物,能迅速缓解支气管痉挛、缓解哮喘症状。

a.糖皮质激素:治本,控制气道炎症最为有效,给药途径包括吸入、口服和静脉应用等。吸入药物有倍氯米松、氟替卡松、莫米松等,通常需规律吸入一周以上方能生效;口服给药有泼尼松、泼尼松龙等;静脉用药有琥珀酸氢化可的松、甲基强的松龙等;

b.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治标,为控制哮喘急性发作的首选药物,用药方法有定量气雾剂(MDI)吸入、干粉吸入、持续雾化吸入等,也可口服或静注,首选定量吸入法。包括短效剂(作用时间4-6小时)沙丁胺醇、特布他林;长效剂(作用

时间10-12小时)沙美特罗、福莫特罗;缓释型及控释型(作用时间长达24小时);注射用药沙丁胺醇等;

c.白三烯调节剂:具有抗炎和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常口服,如扎鲁司特、孟鲁司特;

d.茶碱类: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并具有强心、利尿、扩张冠状动脉、兴奋呼吸中枢和呼吸肌等作用; e. 抗胆碱药

C. 急性发作期的治疗:轻度同治疗 5. 护理措施:

A. 气体交换受损:环境与体位,侧卧、端坐,病室不易摆放花草等;饮食护理,若能找出与哮喘发作有关的食物,应避免食用;口腔与皮肤护理,病人常会大量出汗,应每天进行温水擦浴,勤换衣物和床单,保持皮肤的清洁、干燥和舒适,保持口腔清洁;缓解紧张情绪;用药护理,观察药效和不良反应(糖皮质激素、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茶碱类不良反应?);氧疗护理,遵医嘱给予鼻导管或面罩吸氧,流量为每分钟1-3L,浓度一般不超过40%,吸入的氧气应温暖湿润;病情观察。 B. 清理呼吸道无效:促进排痰;补充水分;病情观察。 C. 知识缺乏:缺乏正确使用定量雾化吸入器用药的相关知识(P70)。

第六节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1. 概述: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具有气流受限特征的可以预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不完全可逆,呈进行性发展。 COPD与慢性支气管炎及肺气肿密切相关。

慢性支气管炎是指除慢性咳嗽的其他各种原因后,病人每年慢性咳嗽、咳痰达3个月以上,并连续2年以上,不一定伴有气流受限;

肺气肿指肺部远端的气室到末端的细支气管出现异常持久的扩张,并伴有肺泡壁和细支气管的破坏而无明显肺纤维化;

当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病人肺功能检查出现气流受限并且不能完全可逆是,则诊断为COPD,如病人只有慢性支气管炎和或肺气肿,而无气流受限,则不能诊断为COPD; 支气管哮喘也具有气流受限,但支气管哮喘是一种特殊的气道炎症性疾病,其气流受限具有可逆性,故不属于COPD。

病因:吸烟;职业;空气污染;感染(COPD发生发展重要原因之一);蛋白酶-抗蛋白酶失衡;炎症;自主神经功能紊乱。 2. 临床表现:

A. 症状:慢性咳嗽,晨间明显;咳痰,清晨排痰较多,一般为白色黏液或浆液性泡沫痰,偶带血丝;气短或呼吸困难,COPD的标志性症状;喘息和胸闷,急性期加重;晚期有体重下降,食欲减退等。

B. 体征:早期可无异常,随疾病进展出现以下表现:视诊有桶状胸,呼吸变浅、频率增快,严重者有缩唇呼吸;触诊语颤减弱;叩诊呈过清音,心浊音界缩小,肺下界和肝浊音界下降;听诊同慢支,两肺呼吸音减弱、呼气延长,部分病人闻及湿啰音和或干啰音。 C. COPD病程分期:急性加重期,短期内出现咳嗽、咳痰、气短和或喘息加重;稳定期,

咳嗽、咳痰、气短等症状稳定或较轻。

D. 并发症:慢性呼吸衰竭、自发性气胸、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A. 肺功能检查:是判断气流受限的主要客观指标,FEV1/FVC<70%及FEV1<80%预计值

者,可确定为不能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肺总量TLC、功能残气量FRC和残气量RV增高,肺活量VC减低,表明肺充气过度,有参考价值。

B. 胸部X线检查:早期可无变化,以后可出现肺纹理增粗、紊乱等非特异性改变,也

可出现肺气肿改变。 C. 血气检查 4. 治疗要点:

A. 稳定期治疗:教育与管理,劝导吸烟病人戒烟是减慢肺功能损害最有效的措施;支

气管舒张药,短期按需服用,长期规律服用,β2肾上腺素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茶碱类;祛痰药,盐酸氨溴索、羧甲司坦;糖皮质激素;长期家庭氧疗,一般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吸氧持续时间>15小时/天,目的是使病人在海平面水平,静息状态下,达到PaO2>60mmHg和或SaO2升高至90%;夜间无创机械通气。 B. 急性加重期治疗:支气管舒张药;低流量吸氧;控制感染;糖皮质激素;祛痰剂。 5. 护理措施:

A. 气体交换受损:休息与活动;病情观察;氧疗护理,氧疗有效的指标:病人呼吸困难减轻、呼吸频率减慢、发绀减轻、心率减慢、活动耐力增加;用药护理,注意观察药效及不良反应,参见支气管哮喘;呼吸功能锻炼,缩唇呼吸,腹式呼吸。 B. 清理呼吸道无效:保持呼吸道畅通;用药护理;病情观察。 C. 焦虑:去除产生焦虑的原因;帮助病人树立信心;指导病人放松技巧。 6.其他护理诊断:活动无耐力;营养失调等。

第七节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 1. 概述: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慢性肺心病,指由于肺组织、肺血管或胸廓的慢性病变引起肺组织结构和或功能异常,产生肺血管阻力增加,肺动脉压力增高,使右心室扩张和或肥厚,伴或不伴右心功能衰竭的心脏病,并排除先天性心脏病和左心病变引起者。 病因:按原发病的部位不同分为三类:支气管、肺疾病,最多见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胸廓运动障碍性疾病,较少见;肺血管疾病,如原发性肺动脉高压。 2. 临床表现:

A. 肺、心功能代偿期:症状即原发表现+缺氧表现。

B. 肺、心功能失代偿期:呼吸衰竭,症状为呼吸困难加重,头痛、失眠、食欲下降、白天嗜睡,神志恍惚等肺性脑病的表现,提示呼吸衰竭严重,体征为明显发绀、球结膜充血、水肿,严重时出现颅内压升高的表现,皮肤潮红、多汗;症状为右心衰竭,明显气促、心悸、食欲不振、腹胀等,体征为颈静脉怒张,舒张期杂音、有奔马律,肝大并有压痛,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提示经脉系统淤血。

3. 实验室及其他检查:

A. X线检查:基础疾病征象,肺动脉高压。 B. 电图检查和超声心动图检查。

C. 血气分析:失代偿期可出现低氧血症,当PaO2<60mmHg或者PaCO2>50mmHg时,提

示呼吸衰竭,PaO2<30mmHg有生命危险。 D. 血液检查 4. 治疗要点:

A. 急性加重期:以呼吸衰竭为主,心力衰竭为辅;控制感染,参考痰细菌培养及药敏

试验选择抗生素;氧疗;控制心力衰竭。 B. 缓解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