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7/1 2:31:2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浅析中国山水画的意境美

作者:赵楠

来源:《青年文学家》2011年第22期

摘要: 中国画是表现的艺术,它讲求“以形写神”,追求一种“妙在似与不似之间”的感觉。在美学范畴里意境是虚实结合,是作者思想的升华,所以它也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所在。 关键词:立意;山水相生;神形兼备;意境美 [中图分类号]:J2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1)-22-0116-01 一、中国画的立意

立意也就是绘画者所表达的这幅作品的意境。王维在山水赋中说:“凡画山水,意在笔先。”张彦远所谓:“骨气形似,皆本于立意。“意”,指的是画家的思想、感情、意念、理想。“意象”指的是以意成象,成为艺术形象。画家在观察大自然和观察社会过程中,产生了思想感情。有了新的意念,要创作出有意义的理想作品。于是把客观事物精粹部分集中起来,经过高度艺术加工达到情景交融,物我两忘的境界。《潘天寿谈艺录》里说:中国画以意境、气韵、格趣为最高境界。我们从中国古代绘画的山水作品中不难看出,如石涛的《山水清音图》石涛早年居无定所,曾到过庐山、黄山一带,由于他的特殊经历,促成了石涛与祖国山河大地的深厚感情,他所画山水构图新颖多变,立意鲜明意境宏深,笔情纵恣,具有独特的风格和充沛的生命力。石涛在画语录中提出主观与客观的阐述尤为精辟,认为对自然景物的观察,不应停留在外贸,更应“得乾坤之理”和“山水之质”;他所要求山水创作不是一山一水、一木一石的模拟翻版,而是要体现出感情,精神和品格,达到景物与作者“神遇而迹化”的境地。 二、意存笔先 画尽意在

意境是一个画家的修养在画面上的综合反映。意存笔先,画尽意在是一幅优秀中国画必须具备的,观其画,知其意,你的内涵修养有多少,知画者观其画后心中自会明白。艺术作品的意境,可以说是艺术家对于美的发现和表达。画家在画之前就要对整幅画有个把握,当然是对要画对象的一个整体感受,加之自己的感情色彩在里面,特别是中国画讲究的就是感受,不像西方绘画那样追求写实效果,中国画的画家运用巧妙的构思注重心与物的相结合。在创作之前就要心中有意象,首先是画家要表现事物的形态美,生命美,对自然事物的内心捕捉,是从眼的感知到心的体味的一个过程。一年四季春夏交替,山水形态神态不断变化,夏天的山水树木一片生机,寒冬的山石寂寥冷酷。所以在作画时既要重视墨色的变换也要重视山水的变换,在变换之中体现美的意境。其次就是画家心中的意象的确认,审美是双向流动的,意象内在于画作,融情物象,意象与画家的灵魂共生,进入观画者的内心。从观画者的角度对画家的画作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所感悟和理解,画家和观画者二者缺一不可,否则无法实现审美上的真正趣味。由于玄学的影响,古代宗炳和王微都提出画山水要写山水之神。画万物皆要传神的审美理论,这个理论的提出对后世产生深远的影响。随着老庄思想的影响,“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中国山水画得基本原则。艺术家们以虚静之心体悟,发现山川之美,在仕途坎坷,人生不得志之时,山川成了他们退隐避世重视人和自然地和谐,表达作者的理意旨趣和性格情绪,所以说山水退隐带画意得背后,情感信息自然溢出画面。 三、以形写神 神形兼备

中国画的一个重要元素就是以形写神,那么它不仅在山水画的创作中还是在工笔画的创作中都有一定的意义,一个画家如果单单把一个形象画得很像,非常逼真,那么他仅仅是名画家而已,在艺术的造诣上可能走的不会太远,中国画画家不以像为目的,有形无神的画的常见的,而有神而无形的画却不存在。写形便是为了传神,畅神,为了达意。相传在五代时期荆浩隐居太行山洪谷时,经常画松石,用线流畅,如飞如动,达到了所谓神化的境界。中国画历来要求“形”这个支架表现“神”,这个神直接指导客观对象的生命力,生动的气韵,本质的特征。现代大师齐白石和黄宾虹都提出了“妙在似与不似之间”才算好画,所谓意象造型就是这个道理了。现代画派的画家主张绘画是自我表现得凭借,因此,可以随意摆弄形,神就更谈不上了。 四、山水相生 追求意境

水是山的血脉,山得水而活,源头活水使寂静的山有了灵气与生命活力,山是水的面貌,水得山而媚,挺拔突兀的山使温婉灵动的水有了依偎与倚靠。山水相生,山水画得意境也随之丰富起来。艺术家们在进行山水创作时非常注重意境的营造,追求气韵生动,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意境注重的是思想情感的表达,既得物之形似,又得物之神似。强调的是情景交融,物我一体,物我两忘。并且在作画的时候刻意营造一些凄凉萧条的气氛,来表现画家内心的写照。中国的历代山水画家在追求意境的同时,也注重自我情感和个性品格的外化。元代画家倪瓒常以简约德画面表现一种其冲淡闲逸的意境,在画面里透出一份凄苦,一点沧桑,一份悲凉。显然,这与他人生经历,个性的清高以及人生的理想是分不开的。从倪瓒的作品看,他也并非完全不求形似,比起形似,他更重视主观情怀的抒发,就是注重意境的表达。

中国画的意境源于生活,是作者对生活的有机提炼,是作者生活后的主观意象通过笔墨形式加以再现,笔墨是一种品格,一种修养,也是一种境界。中国山水画讲究气韵生动,讲究气势,讲究天人合一,和谐共处。山水画虽然描绘大自然的山山水水,云石树木,但是每一处都是富有灵气的,这正切合艺术家们的心理,借物抒情。黄宾虹讲:“笔墨历古今而不变”,在我们看似非常普通的生活之事,在名家的笔墨之下都是另一番景象,其意新然,耐人寻味。这就是一种精神,即中国山水画的精神。 参考文献:

[1]傅抱石,《中国绘画变迁史纲》,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郭声建,《艺术概论》,上海教育出版社, 1999年。 [3]张建军,《中国画论史》,山东人民出版社,2008年。 [4]薄松年,《中国美术史教程》,山西人民美术出版社,200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