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21:43:5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城市规划原理》复习要点
第一章 城市与城市发展
1.居民点发展与分类;
? 居民点的含义:人们为共同生活和生产而聚集的定居场所,是人类社会空间结构的一种基本形
式。
? 居民点的发展:无固定居民点——固定居民点——城市型居民点
? 居民点的分类:城镇型居民点(城市、城镇)和乡村型居民点(中心村、基层村、自然村) 2.城市产生的主要原因;
第二次人类劳动大分工(商业和手工业与农牧业分离) 3.城市发展的根本动因
建立在工业化基础上的经济发展
工业化不仅促进原有城镇的发展,而且导致新型城市的涌现。 4.城市定义及界定标准
现代城市的含义包括三个方面的因素:人口数量、产业构成和行政管辖。城市可以理解为以非农产业和非农人口聚集为主要特征的居民点,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教育中心。 世界城市界定的标准:1.人口规模标准,通过人口的集聚程度和数量为标准划分城市 ;2.人口密度标准,通过单位地域空间内聚集人口的密度高低划分城市;3.行政区划的标准,通过政府规定或立法宣布的结果划分城市; 4.职业构成的标准,通过人口职业的构成划分城市 。 5.古代城市(古埃及、古中国)特点 ? 古埃及时期城市对后世的影响 1.用地选择上,注重因地制宜 2.最早运用功能分区的原则 3.最早应用棋盘式路网
4.早期规划的“死亡之城”和新王朝时期规划的阿玛纳城均出色的进行了建筑群和城市景观设计。 ? 中国古代城市对后世的影响
1.选择城市位置特别重视水文地理条件
2.绝大多数城市平面为方形,道路为方格网结构 3.城市的功能分区逐渐明显
4.体现城乡一体、区域规划和大城市地区规划的思想 5.中轴线对称的格局 6.考虑防洪、防火的要求 7.城市规模之大,世界少有 6.直辖市、副省级城市
城市是国家按照行政建制设立的直辖市、市和镇,一般又分为直辖市、副省级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四个级别。
? 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 副省级城市:哈尔滨、长春、沈阳、大连、成都、西安、武汉、济南、青岛、南京、杭州、宁
波、厦门、深圳、广州
? 地级市:受省、自治区政府直接领导和管辖,一般均为设区的市。 ? 县级市:不设区的市,具有与县平行的行政地位
? 建制镇 :凡县政府所在地一般均可设镇;总人口在2万人左右的乡,其乡政府驻地非农业人口
占全乡人口比重的10%以上,非农人口最低限度为2000人可设镇;少数民族地区、人口稀少的边远地区和山区,条件可适当放宽。
7.城市化定义及衡量指标
? 城市化的内涵:是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人口职业转变),农村地域转化为城市地域(地
域空间变化),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产业结构转变)的过程。城市化是国家和地区实现人口集聚、财富集聚、技术集聚和服务集聚的过程,同时也是生活方式、生产方式、组织方式和传统方式转变的过程。
? 衡量城市化的指标包括三个方面:城市数量、城市人口规模和城市用地规模。 8.诺瑟姆城市化三阶段理论
城市化的历史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 ? 初期阶段(30%以下):城市化水平较低,一般在30%以下,农业人口占绝对优势,工业生产力
水平较低,工业提供就业机会有限,农村剩余劳动力释放缓慢,需要经过几十年甚至上百年城市化水平才能够达到30%。 ? 加速阶段(30%—70%):城市化水平达到30%-70%之间时,城市工业基础雄厚,经济实力明显
增强,农业劳动生产率大幅度提高,大批农业人口转为城市人口,城市化水平可在较短时间内突破50%,进而上升到70%。 ? 稳定阶段(70%以上): 城市化水平超过70%后,农业现代化基本完成,农村人口相对稳定,
城镇人口的增加渐趋缓慢甚至停滞,最终城镇人口比重稳定在90%以上的饱和状态,后期城市化不再表现为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的转移,而是第二产业向第三产业转移。 第二章 城市规划学科的产生与发展
1.中国古代城市规划思想
总结中国古代的城市规划思想,受儒家礼制思想影响较大,强调中轴对称,但凸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天人合一”的思想也在古代城市建设中得到体现,一些城市规划布局考虑地质、地理和地貌特点,城墙不一定方,轴线不一定直,自由外在的形式是富于哲理的内在联系。 2.空想社会主意代表关于城市的构想
城市与城市之间最远一天能够达到,城市规模受到控制,以免城市与乡村脱离。每户一半人在乡村工作,注满两年轮换。住户门不上锁,废弃财产私有制。生活产品放在公共仓库,每户按需要领取,设公共食堂、公共医院。
3.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产生背景、规划思想、实践
? 规划思想:主张通过建设田园城市控制城市规模扩张,田园城市是兼有城市和乡村特点的新型
城市结构形式。其特征是中心城市周围建设一圈较小的城镇——田园城市,形成一个城市群,霍华德称其为“无贫民窟无烟尘的城市群”。
? 产生背景:19世纪末,工业化条件下,城市与适宜的居住条件之间的矛盾,大城市与自然之间
的矛盾。
? 实践:伦敦东北的列契沃斯。
4.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设想:产生背景、规划思想、实践
? 规划思想:工业化思想带入城市规划,主张提高市中心的密度,改善交通,全面改造城市地区,
提供充足的绿地;城市必须集中,只有集中的城市才有生命力;城市拥挤问题可以通过技术手段解决,即大量高层建筑加上人车分离的高效率交通系统。
? 产生背景:20世纪初,大城市居住、工作、游憩与交通条件差,需改善城市有限空间。 ? 实践:1922年巴黎建筑规划方案。
? 柯布希埃与霍华德的城市规划思想的比较
相同点:解决大城市的拥挤和不卫生状况等 问题
不同点:霍华德的田园城市理论主张城市分散发展;在大城市周围建设一系列规模较小的城市;
从空想社会主义出发,理论奠基于社会改革理想。柯布希埃的现代城市设想主张城市集中发展,通过大城市的结构重组,全面改造城市地区,希望以物质空间的改造来改造整个社会。 5.带形城市理论、工业城市理论、区域规划思想 ? 索利亚·马塔的“带形”城市理论
? 背景:19世纪末的铁路交通大规模发展 。
? 规划思想:城市应该以大运量、宽阔和高速的轨道交通运输干线作为轴线,各种空间要素、工
程管线和建设地带聚集在其两侧来营造。可以限制城市的宽度,而城市的长度可以无限延长,未来城市不再是分散在不同地区的点,而是由铁路和交通干道相串联在一起的连绵不断的城市带。
? 规划实践:斯大林格勒;哥本哈根的指状发展;巴黎的轴向延伸 ? 西谛的“城市形态研究”
? 背景:19世纪末,工业化快速发展。
? 规划思想:提出在工业化快速发展时代,要以“确定方式”形成城市建设的艺术原则。要建立
起城市空间的丰富多彩和人的活动空间的有机互动 ,促进人的尺度、环境的尺度与人的活动以及他们感受之间的协调 。主张通过城市空间的各种构成要素的相互关系的探讨,总结设施位置选择、布置及交通、建筑群布置的一系列基本准则 。 ? 戈涅的工业城市理论
? 背景:20世纪初工业化思想进入城市规划
? 规划思想:城市的发展应该遵循一定的秩序,主张城市各种功能按照其使用的需要进行组织和
分区,理想城市的规模是35000人,城市内布置一些工业部门,如铁矿厂、炼钢厂、机械厂等。城市的其他地区与工业区由道路相连,沿道路展开。城市市中心布置公共建筑,市中心的两侧布置划分为几个片区的居住区,居住区与工业区有铁路总站相联系。 ? 格迪斯的区域规划思想 ? 背景:20世纪初
? 规划思想:城市不是封闭和孤立的,而是与外部环境相互联系和相互依存的。城市规划应该是
城市地区的规划,城市和乡村要纳入同一体系,使规划包括若干个城市以及他们周围所影响的整个地区。城市规划要“先诊断后治疗”,通过“调查——分析——规划”的过程,制定科学的规划方案。
6.卫星城镇理论、邻里单位理论、有机疏散理论 ? 卫星城镇理论
? 背景:20世纪初,霍华德追随者恩维:卫星城疏散人口。
? 规划思想:主张在大城市周围用绿地围起来,限制其发展,同时在绿地之外建立卫星城镇,设
立工业企业,和大城市保持联系。卫星城镇从卧城——半独立城镇——完全独立的新城的发展演变过程中,规模趋向由小到大。 ? 邻里单位理论
? 背景:20世纪30年代,居住区规划。
? 规划思想:城市的发展如同生物体,组成城市的“细胞”之间要有足够的发展预留空间,避免
类似“瘤”的贫民窟的产生和蔓延。要求在大范围内统一规划居住区,使每一个“邻里单位”成为组成居住区的“细胞”。把居住区的安静、朝向、卫生、安全放在首位。 ? 小区规划; ? 社区规划。 ? 有机疏散理论
? 背景:20世纪30年代,针对大城市过分膨胀带来的各种弊病,沙立宁、荣格提出有机疏散思想; ? 规划思想:主张把城市划分成不同集中点所使用的区域,区域内又可分为不同活动所使用的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