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高考地理一轮复习第三部分第一章区域地理环境和人类活动第二讲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精选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18:00: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讲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材内案例——抓牢靠]

一、陆地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特点:随时代变化而不断变化,有明显的阶段性。 2.不同阶段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阶段 采集和狩猎阶段 农业社会阶段 工业社会阶段 后工业化阶段 影响 因素 气候、地形、动植物分布 地形、水分布 动植物资源丰富地区 亚热带和暖温带的大河典例 源、气候、土壤 流域冲积平原、三角洲、盆地 能源资源、金属资源、交通状况 环境质量 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交通发达的地区 四大文明古国 德国鲁尔区、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带、山东东营 美国硅谷、日本九州、英国苏格兰、德国南部 环境质量优越的地区 二、海洋和岛屿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不同历史阶段海洋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航海技术落后阶段。以海为疆界,古代文明大多发源于大陆内部,海洋不被人们所重视。

(2)航海技术发展阶段。大洋逐渐成为交往频繁的通道,人口和城市开始向沿海地带集中。

(3)航海技术进步阶段。使海洋资源开发的领域大大拓宽和加深,开始开发海底矿产,如海底锰矿和石油等。

2.不同历史阶段岛屿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阶段 工业化开始以前 工业化开始后 消费结构的更新 和旅游业的发展 四周归属权 影响 海洋中岛屿的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普遍比大陆低,人口稀少 利用港口优势,发展海洋运输 经济发展潜力巨大,成了旅游胜地 先占原则,控制周围广大海域 [教材外案例——领悟好]

区域发展阶段特征(以美国东北部工业区为例)

[循流程解题——有一套]

在解答“区域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类题目时可遵循以下思维流程:

以考纲为纲| 不同发展阶段地理环境对人类生产和生产方式的影响。

考点(一) 陆地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考怎么考]

[典例] (2016·浙江高考)(2016·浙江高考)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右图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

吨标准煤/万元)。完成(1)~(2)题。

(1)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 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 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 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 (2)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 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 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 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

[解析] 第(1)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图中坐标轴的含义。读图可知,山西人均GDP低于湖北,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选项A错误。上海人均GDP增长率低于江苏,故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选项B正确。湖北人均GDP低于江苏,故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选项C错误。广西人均GDP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故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选项D错误。第(2)题,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应与当地产业结构和资源状况相适应。从图中可以看出,山西万元产值能耗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选项A正确。广西万元产值能耗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也不合适,选项B错误。上海和江苏经济技术水平较高,资源和能源都比较缺乏,应大力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新兴工业,选项C错误。大力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不利于降低能耗,选项D错误。

[答案] (1)B (2)A [考题精妙] 命题出发点 命题落脚点 以坐标图的形式展示不同地区人均GDP、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的平均值关系 考查区域发展状况和可持续发展方向 (1)理性的思维:坐标轴是理科中的典型图示,信息承载量大,在此呈现,就要求考生用理性的思维去分析和获取坐标轴中体现的解题信息。 试题评价 (2)辩证的分析:理清经济发展水平与发展速度、人均GDP增长率和人均GDP之间的相互关系,才能准确分析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 (3)科学的发展:万元产值能耗,体现的是经济发展现状,折射的是产业结构调整方向,暗含的是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地理学科特色浓厚,时代感强。 [类题怎么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