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4 14:55: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走进儿童诗的乐园
一、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总目标中提出要“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在发展学生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能力。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接触周围世界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新鲜、奇异的想法,如“天空中的云是不是天堂里的鱼”,“月亮是太阳公公的剪下的一片指甲”……可以说儿童是天生的诗人!儿童诗就是表达儿童的这种心理特征,抒发儿童真情实感的一种很好的习作表达形式。所以,今天这节课,通过北师大二年级教材中,教育家叶圣陶先生的儿童诗《风》为引子,引导儿童学写儿童诗,做到语文综合性实践活动与儿童天性的自然统一。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初步认识和了解儿童诗,感受儿童诗的美。 过程与方法:掌握编写儿童诗的几种方法,激发想象,初步学会创编简单的儿童诗。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精彩的课堂,激发孩子对儿童诗浓厚的兴趣和创作的信心,初步培养审美意识和对生活的热爱,抒发真挚的情感,让童真自由流淌。
三、教学重难点:
1.让学生了解儿童诗的特点,并创设情境让学生尝试创作儿童诗;
2.调动学生读诗、背诗、创编诗的积极性,并引导学生大胆想象,让童言自然地流淌,童真尽情地表露。
四、学情分析:
北师大的语文教材并没有专门系统地指导孩子们学写儿童诗的课程,但儿童的天性是好奇的,他们充满了幻想,当孩子们接触外界的事物时,头脑中会产生许多稀奇的想法和新鲜的形象。如:星星为什么会眨眼睛?能在月亮上荡秋千那该多好!可以说,儿童天生就是诗人,而儿童诗就顺应了孩子们的这种心理特征,儿童诗是孩子们和世界的直接对话!因此,从大自然的万物中,我选择北师大版小学语文二年级课本中“风和水”单元中,叶圣陶的儿童文学作品《风》
为切入点,设计了这样一节课,旨在抛砖引玉,激发他们大量阅读儿童诗、创作儿童诗的愿望和兴趣;联系生活,让他们的生活处处充满快乐和诗意;放飞想象,让孩子在儿童诗的不拘形式中真正自由地表达,驰骋在辽阔的童诗原野上,畅快地抒写孩子灿烂的童心,绽放创造的火花。
五、教学过程:
(一)激趣入题,扩散思维。
1.导入:昨天刮风了,同学们知道吗?张老师昨天梦见刮风了,梦见调皮的风和小女孩的故事了。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下女孩眼中的《风》吧!
风最讨厌了,每次都偷偷掀起我的裙子,然后在旁边大叫:“羞!羞!羞!”真是气死我了。
2.教师提问:喜欢这首诗吗?为什么?想不想自己也当小诗人呢?
3.引题:今天我们就来就来走进儿童诗的乐园,学习怎样写儿童诗,让大家都能当小诗人。
【设计意图:一上课,以一首充满童趣的儿童诗,调动孩子学写儿童诗的积极性。】
(二)赏诗引路,学会仿写。
1.导语:从刚才的诗中我们知道,风不是看不见,摸不着的,它有声音,有力气,还有个性……想去寻找他的影子吗?那我们就从课本中的儿童诗《风》中找一找。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树叶颤动的时候,我们知道风在那儿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林木点头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正走过了。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河水起波的时候我们知道风来游戏了。
2.教师配乐范读诗歌,学生操作并回答:你从哪发现风了,用“~~~”划出来。
3.抓住“树叶颤动”、 “林木点头”、“河水起波”,让孩子做动作,模拟 “树叶颤动”、 “林木点头”、“河水起波”时风的声音,说明风越来越大了。
4.全班带着动作和声音来读一读。
5.生活中你还从哪发现风的影子了?仿写《风》一小节,争当小诗人。
谁也没有看见过风,不用说我和你了。但是 的时候,我们知道风 。
【小结方法1】只要我们仿照诗的样子,就能当诗人了!这就是写儿童诗最简单的一种方法。
(板书:仿写诗歌)
【设计意图:通过老师声情并茂的范读和学生活泼可爱的表演朗读,激起孩子学习的兴趣和欲望,让孩子开课时的紧张心情得以放松,以便更好地学会仿写。】
6.趁热打铁,调皮的《风》引出可爱的《下雨了》,并指名读第一首小诗。
下雨了,下雨了,小蜗牛说:“我不怕,我不怕,我把房子带来了。”
7.简单说说小蜗牛为什么不怕雨?并补充小荷叶为什么不怕雨?
下雨了,下雨了,小荷叶说:“我不怕, 我不怕 , 。” 10.用刚才的方法想象并仿写。
下雨了,下雨了, 说:“我不怕, 我不怕 , 。”
师:同学们的想象力真丰富,一点都难不倒你们。 【设计意图:仿照诗歌填空,降低写儿童诗的难度。培养孩子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获得自信和乐趣。】
(三)创设情境,发挥想象。
1.导语:看来小诗人们的仿写发挥出色。夸夸自己吧!不能骄傲,要再接再厉哦!但除了仿写,写儿童诗还有哪些方法呢?咱们再来欣赏下面这首诗《门票》。
我到公园去,进公园要买票 ,大人十块钱 ,小孩五块钱 ,但是在售票口 ,我们却看见一只蝴蝶,什么票都不买,就大模大样地飞进去了。哼!真不公平 !
2.哪位小诗人愿意读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