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3第四五六章复习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6 2:57: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四五六章复习题3高中生物必修 )个小题。

20(本大题包括一、选择题:2,农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黑线姬鼠提供了很好的生存条件,鼠大量繁殖吸引140hm、某农场面积为1只,标记后全100鹰来捕食,某研究小组采用标志重捕法来研究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第一次捕获) 的是(只带有标记,下列叙述错误2只,发现其中有280部放掉,第二次捕获 .. .鹰的迁入率增加会影响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A 2 /hm只100.该农场黑线姬鼠的种群密度约为B .黑线姬鼠种群数量下降说明农场群落的丰富度下降C .植物→鼠→鹰这条食物链,第三营养级含能量少D ) ( 、关于图中种群数量变化说法错误的是2 ”型曲线只有在理想条件下才能出现J种群“A. ”型增长J值之前就是“K在达到,”型增长过程中S种群呈“B. 0 种群的增长速率为,时600自然状态下种群数量达到C.环境条件变化时D. 值也会发生相应变化K种群的, ) 的是(、下列是有关实验与探究的叙述,错误3.. .探究生长素类似物促进生根最适浓度时,做预实验后可更合理设计浓度梯度A 稳定机制实验的自变量是酸或碱的滴数pH.生物体维持B .用抽样检测法探究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C .调查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的常用方法是标志重捕法D、甲地因森林火灾使原有植被消失,乙地因火山喷发被火山岩全部覆盖,之后两地均发生了群落演4 ) 替。关于甲、乙两地群落演替的叙述,错误的是( 甲地和乙地发生的演替类型相同A. 若没有外力干扰。甲地可重现森林B. 地衣会比苔藓更早地出现在乙地火山岩上C. 甲、乙两地随着时间延长生物多样性逐渐增多D. )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成分的叙述正确

的是5自养型生物都属于生产者,如硝化细菌A. 动物都属于消费者,如食草动物 B. 能量不属于生态系统的成分 D.细菌都属于分解者,如大肠杆菌C. ) 、关于群落的描述不准确的是(6 .水平结构上种群分布与土壤的湿度、光照强度及生物自身的生长特点有关A .自然群落往往是向物种丰富度越来越大的方向演替,而且种间关系越来越复杂B .同一时间栽培,长势相同的人工马尾松群落不存在垂直结构的分层现象C.沙丘上造林、沧海桑田等现象说明了人类活动可改变群落演替的方向和速度D ) 、右图表示某生态系统的食物网,关于此食物网的叙述,正确的是(7 条食物链4该食物网共有A. 野兔、鹿及昆虫均为初级消费者B. 狼和鹿是捕食和竞争关系 D. 狼、鹰、云豹均属于第三营养级C. ) 、下列有关生态学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8A 减少了废物积累确保了能量的循环利用,.生态农业中由于物质的良性循环, .人们在稻田里除草、治虫等活动的目的是提高能量的传递效率B.在生物群落中,有机物沿着食物链方向单向流动,能量也单向流动,信息交流在捕食者与被C 捕食者中也单向传递 .抵抗力稳定性越强的生态系统,其群落内部的营养结构越复杂D 1/6/2015 Page 1

、如图所示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图解部分示意图,①②③④⑤⑥⑦各代表一定的能量值,下列各项9 ) 正确的是( .农业生态系统中能量是可以循环利用的 B.从能量关系看②=③+④A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只在各营养级间 D.次级消费者粪便中的能量去路包括在⑥途径中C ) ( 、信息传递对生物非常重要。下列关于生态系统中的信

息的说法,错误的是10A .蝙蝠的“回声定位”这一物理信息使得蝙蝠能够捕食猎物,躲避敌害 .菊花接受短日照的刺激使得菊花能够适时开放,有利于种群的繁衍B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的信息传递可调节种间关系,以维持生态系统的稳定C .生态系统中用于传递的信息都来自于生物D被誉为广州的“南是多种候鸟南下过冬的重要栖息地,多公顷的湿地面积, 200 广州南沙区拥有、11肾”。但是近年来多项大型石油化工项目落户南沙,引起环保专家对南沙自然环境的关注。下列有 ) 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湿地生态系统由于工业污水的排放,受到很大的污染,距排污口越近的水体中溶解氧越多, 等无机盐也越多P、N .负反馈调节是湿地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基础B .由于污染而死亡的鱼腐烂后会加重污染并导致更多鱼类死亡属于正反馈调节C .南沙湿地生态系统如果遭受严重破坏,物种数可能大量减少,抵抗力稳定性降低D ) 、下列有关生态系统中的碳循环和人体体液中物质交换示意图的描述中,正确的是(12 所处的营养级B.在因捕食关系建立的食物链中,能量最少的是乙图中的A C 和A.毛细血管壁细胞生活的主要内环境是甲图中的B 不是生态系统的成分D.乙图中的C B .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是甲图中的D、水稻草丛矮缩病是一种危害水稻生长发育的病毒性疾病,很难防治。后来科学家发现了一个野13生水稻种群,这个种群对草丛矮缩病具有比较强的抗性,从而为培育抗草丛矮缩病的水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