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5 0:56: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申论模拟试题
申论模拟试题(一)参考答案及解析 一、注意事项
1.申论考试是对应考者阅读理解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能力、文字表达能力的测试。
2.作答参考时限:阅读资料40分钟,作答110分钟。 3.仔细阅读给定资料,按照后面提出的“申论要求”依次作答
二、资料
1.新华网北京10月3日电(新华社记者 顾瑞珍)循环经济,如同“知识经济”一样,是 2005年中国经济的关键词,它已经跻身于中国主流的经济概念,并将对中国未来经济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环保总局局长解振华日前表示,循环经济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的重要途径。
2.循环经济是一种最大限度地利用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经济发展模式。它主要是通过对传统行业的技术改造,最大限度地减少资源消耗和废物排放。解振华说,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建立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
3.循环经济,本质上是一种生态经济,它要求运用生态学
规律而不是机械论规律来指导人类社会的经济活动。与传统经济相比,循环经济的不同之处在于:传统经济是一种由“资源-产品-污染排放”单向流动的线性经济,其特征是高开采、低利用、高排放。在这种经济中,人们高强度地把地球上的物质和能源提取出来,然后又把污染和废物大量地排放到水系、空气和土壤中,对资源的利用是粗放的和一次性的,通过把资源持续不断地变成为废物来实现经济的数量型增长。与此不同,循环经济倡导的是一种与环境和谐的经济发展模式。它要求把经济活动组织成一个“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反馈式流程,其特征是低开采、高利用、低排放。所有的物质和能源要能在这个不断进行的经济循环中得到合理和持久的利用,以把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降低到尽可能小的程度。循环经济为工业化以来的传统经济转向可持续发展的经济提供了战略性的理论范式,从而从根本上消解长期以来环境与发展之间的尖锐冲突。“减量化、再利用、再循环”是循环经济最重要的实际操作原则。
4.据世界银行和国内有关机构测算,上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的经济增长有2/3是在对生态环境透支的基础上实现的。在经过20多年的经济快速增长之后,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于世界第7位,13亿人口的生活水平初步实现“小康”。但在经济总量快速上升的同时,经济增长与社会进步之间,城市与农村之间,东、中、西部之间发展不协调的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在资源环境上,由于中国走的是一条赶超型工业化道路,资源环境问题来
势猛,其复杂性是发达国家所未经历过的,它开始制约着经济和社会发展。
5.记者29日从全国循环经济工作会议上了解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将进一步深化价格改革,运用价格杠杆促进循环经济发展。今年陆续出台了水价和电价调整的政策,目的在于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
发改委还将会同有关部门,继续完善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价格和收费政策。扩大水资源费征收范围并适当提高征收标准;适时提高城市污水处理费征收标准,合理确定再生水价格;创造条件加快推行居民生活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加大实施峰谷电价和丰枯电价的力度,扩大执行范围;对国家淘汰类和限制类项目及高耗能企业,严格按照国家产业政策实行差别电价。
6.1981~2000年这20年间,我国年均增长率达到9.7%,2000年的总量已达到8.9万亿元,人均达到首次超过800美元。随着经济总量的迅速扩张,我国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有所提高。然而我们不能不看到还存在着的一些隐忧。首先是单位的成本长期以来高居世界前列,能耗和物耗普遍高于国际水平,能源资源利用效率的提高并没有抵消资源投入和污染产出的增加。2002年较1989年废水、废气排放量增长1.2~1.7倍,固体废弃物产生量增长1.7倍,虽然均低于增长速度,但资源高投入和废物高产出状况依然十分突出。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到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