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省优质课一等奖教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9/20 11:50:1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期间,写下了一组著名的山水游记,合称《永州八记》(《始得西山宴游记》《钴潭记》《钴潭西小丘记》《至小丘西小石潭记》《袁家渴记》《石涧记》《石渠记》《小石城山记》)。后又被改贬到更为荒凉的柳州,四年后,病魔无情地夺去了他年仅四十七岁的生命。文稿由刘禹锡编为《柳河东集》。

4.文体链接

“记”是古代的一种文体,主要是记载事物,往往通过记事、记物、写景、记人来抒发作者的感情或见解,即景抒情,托物言志。

三、合作与探究 (一)读懂文意 1.自由朗读课文。

2.掌握翻译文言文的方法,根据课下注释疏通文意,并将不懂之处画出来。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解决自己未能解决的问题。 4.全班讨论交流,解决小组未能解决的问题。 (二)整体感知 1.重点句子翻译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交流点拨:青葱的树木,翠绿的藤蔓,蒙盖缠绕,摇曳牵连,参

6

差不齐,随风飘拂。

(2)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

交流点拨:阳光直照到水底,水底的石头上有鱼的影子,呆呆的,静止不动。

(3)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交流点拨:又忽然向远处游去,往来轻快敏捷。 (4)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交流点拨:向小石潭的西南方看去,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5)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交流点拨:溪岸的形状像狗牙那样交错不齐,不能知道它的源头在哪里。

(6)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交流点拨:砍倒竹子,开辟出一条道路(走过去),向下面看见一个小潭,潭水格外清澈。

(7)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交流点拨: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不觉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幽静深远,弥漫着忧伤的气息。

2.理清思路

7

交流点拨:第一部分(1):总写小石潭全貌。写了竹、水、潭、石、树等。

第二部分(2~3):以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并写到了小溪的走势。

第三部分(4):写幽静的环境,抒发作者抑郁忧伤的心情。 第四部分(5):补充交代同行的人。 (三)文本探究 1.整体勾勒

(1)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交流点拨: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 (2)抓住了小石潭怎样的特点? 交流点拨:幽静。

(3)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 交流点拨:幽深冷寂,孤凄悲凉。 2.细处着眼

(1)第二段写了潭水的什么特点?用的什么写法?好处是什么? 交流点拨:清、澄。侧面描写,通过写游鱼、阳光、影子描写潭水。无一字写水,但无处不在写水。

(2)作者是怎样写鱼的?这段描写渗透了作者怎样的感情?

8

交流点拨:作者采用动、静相结合的方法,先描出生动的画面,再加上拟人化的手法,先写鱼儿呆呆地一动不动,潭底石头上印着清晰的鱼影儿,这是静止的画面;忽然,一些鱼飞快地窜往远处,一会儿游到这儿,一会儿游到那儿,非常活跃,这是活动的画面。这些鱼儿,又好像跟游人同样的快乐,这是作者把自己快乐的心情加到鱼儿身上。好像鱼儿也像人那样会感到快乐似的。

(3)写小潭源流,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描写?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交流点拨:抓住岸身的曲折、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小溪,就溪身说,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

(4)第四段写作者在潭上所见到的景物和自己的感受,描写了小石潭中怎样的气氛?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交流点拨:描写了小石潭幽深冷寂的景色和气氛。作者极力描写小石潭的幽静,甚至浸透到人的心灵里去,把景物跟心情结合起来,写出一种境界。在这种境界里,透露出作者贬居生活孤凄悲凉的心境。这是作者被排挤、受迫害的身世遭遇的反映,我们可以从中体会到封

9

建社会中不得志文人的痛苦心情。

(5)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

交流点拨: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四、拓展延伸 柳宗元合称知多少:

柳宗元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为“韩柳”。 与刘禹锡并称“刘柳”。

与王维、孟浩然、韦应物并称“王孟韦柳”。

与唐代的韩愈、宋代的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和曾巩,并称为“唐宋八大家”。

五、布置作业

教学至此,敬请完成《·高效课堂》本课作业。 板书设计

小石潭记

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