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18:47: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名词解释;
1、能量代谢;生物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伴随的能量储存、释放、转移和利用,称为能量代谢。 2、生物能量学;
3、磷酸原供能系统;对于各种生命活动而言,正常条件下组织细胞仅维持较低浓度的高能化合物。这些高能化合物多数又以CP的形式存在。CP释放的能量并不能为细胞生命活动直接利用,必须先转换给ATP。 ADP+CP——磷酸激酶ATP+C这种能量瞬时供应系统称为磷酸原供能系统或ATP-CP功能系统。
4、糖酵解供能系统;在三大营养物质中,只有糖能够直接在相对缺氧的条件下合成ATP,这一过程中葡萄糖不完全分解为乳酸,称为糖酵解。 5、有氧氧化供能系统; 7、能量代谢的整合;
8最大摄氧量;指在人体进行最大强度的运动,当机体出现无力继续支撑接下来的运动时,所能摄入的氧气含量。 9、运动节省化;系统训练后,完成相同强度的工作,需氧量及能源消耗量均减少,能量利用效率提高,即“能量节省化”
10、消化;是指事物中所含的营养物质在消化道内被分解为可吸收的小分子物质的过程。 11、脂肪和类脂总称为脂类 12、蛋白质主要由氨基酸组成。
13、物质分解释放能量的最终去路包括;细胞合成代谢中储存的化学能,肌肉收缩完成机械外功,转变为热能。 14、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代谢。
6、基础代谢率;基础代谢是指人体在基础状态下的能量代谢。单位时间内的基础代谢称为基础代谢率。
15、基础状态是指室温在20—25、清晨、空腹、清醒而又及其安静的状态,排出了肌肉活动、环境温度、食物的特殊动力作用和精神紧张等因素的影响。
16、甲状腺功能的改变总是伴有基础代谢率的变化。
简答
一简述能量的来源与去路 1、能量的来源
糖;能量的主要来源,葡萄糖为主(70%以上)
脂肪;能源物质主要的储存形式(30%),在短期饥饿时是机体的主要供能物质
蛋白质;正常情况下很少作为能源物质,长期饥饿或极度消耗时才成为主要能量来源。 2、去路
50%转化为热能维持体温,以自由能形式储存于ATP中,肌肉组织中还可以合成磷酸肌酸,当细胞耗能增加时还可以合成ATP。
二、能量代谢对急性运动的反应是什么 1、急性运动时的无氧代谢
急性运动开始时的能量供应主要是高能磷酸原供能系统,不需要氧气,不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非乳酸成分,仅能维持数秒钟的极大强度运动。
如果运动保持较高的强度进行。氧运输系统不能满足运动的需氧量,糖酵解系统功能为主,糖酵解供能系统产生乳酸——无氧代谢的乳酸成分。乳酸将导致疲劳,不能长时间运动。 2、急性运动时的有氧代谢
有氧代谢供能需要氧气,输出功率最低,所要急性运动强度大,单位时间需要能量多,有氧代谢供能不能满足运动需要,不是主要的供能系统。 三、简述急性运动中能量代谢的整合
急性运动中三种能量代谢系统之间相互协调,共同满足运动对能量代谢的需求。在不同的运动中由于运动模式不同。运动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同,三种供能系统在总的供能中所占比例不同。 四、能量代谢对慢性运动的适应
慢性运动的供能以有氧代谢为主,无氧代谢供能为辅。
2、能量节省化,长期的耐力训练使运动员骨骼肌能量代谢系统改善,心肺功能增强,运动技术提高,在完成相同运
动负荷时,消耗较少的能量。
第二章 肌肉活动
名词解释;
肌肉的物理特性;伸展性,弹性和黏滞性。 肌肉的生理特性;肌肉的兴奋性和收缩性。
1、兴奋性;肌肉在刺激作用下具有产生兴奋的特性称为兴奋性。又特指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具有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 2、收缩性;肌肉兴奋后产生收缩反应的特性为收缩性。 【肌肉先兴奋后收缩】
3、刺激;环境中各种能引起机体反应的变化,称为刺激。
4、动作电位;可兴奋细胞接受刺激并在细胞膜两侧产生一次可传导的电位变化就称为动作电位。 5、兴奋;组织细胞接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过程或动作电位本身称为兴奋。
6、阙强渡;常把在一定刺激作用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阙强渡或阙值。【阙值是评定神经肌肉兴奋的最简易指标】 7、阙刺激;具有这种临界强度的刺激称为阙刺激。
8、基强度;固定时间——强度变化率下,引起组织细胞兴奋所需要的最低或最基本阙强渡。 9、时值;是指以2倍基强度刺激组织,刚能引起组织兴奋所需的最短作用时间。【时值是衡量肌肉兴奋的常用指标】。 【神经兴奋的评价指标就是时值和阙强渡】
动作电位传导的特征: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绝缘性 10、肌小节;是肌细胞收缩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11、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肌肉收缩过程中使肌细胞兴奋过程的膜的电位变化转变为肌细胞收缩过程中的肌纤维机械变化的中介就是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
12、缩短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的一种收缩形式。 13、拉长收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小于外界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被称为拉长收缩。拉长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离,又称为离心收缩。
14、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叫等长收缩。 15、肌电图;采用引导电极将肌肉兴奋时的电位变化经过引导、放大和记录所得到的电压变化图形称为肌电图。
简答
一、刺激引起组织兴奋应具备哪些条件了解这些有何意义。 一定的强度;一定的持续时间;一定的时间——强度变化率
二、比较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与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的机制和特点。
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特点;生理完整性,双向传导,不衰减和相对不疲劳性,绝缘性 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传递;机制;是通过化学递质乙酰胆碱和终板膜电位变化实现的
特点;1、化学传递;神经和肌肉之间的兴奋传递是通过化学递质进行的,该递质为乙酰胆碱。2、兴奋传递节律2对1;每一次神经纤维兴奋都可以引起一次肌肉细胞兴奋。3、单向传递;神经兴奋只能由神经末梢传向肌肉,不能相反。4、时间延搁;兴奋的传递要经历递质的释放、扩散和作用等多个环节,因而传递速度缓慢。5、高敏感性;易受化学和其它环境的影响。 三、试述从肌细胞兴奋到肌肉收缩的全过程。
四、比较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的力学特征,指出它们在体育实践当中的应用。
1、缩短收缩;指肌肉收缩所产生的张力大于外加的阻力时,肌肉缩短,并牵引骨杠杆做相向运动,肌肉起止点靠近,又称为向心收缩。肌肉做正功。举重、抬腿、挥臂。
2、拉长收缩;当肌肉产生的张力小于外界的阻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被拉长,这种收缩被称为拉长收缩。拉长收缩时肌肉起止点相离,又称为离心收缩。作用;制动、减速和克服重力。
3、 等长收缩;当肌肉收缩产生的张力等于外力时,肌肉积极收缩,但长度不变,这种收缩形式叫等长收缩。作用;支持、固定和保持某一姿势的作用。举例;体操中的十字支撑,直角支撑和武术中的站桩等。 五、分析肌肉收缩的张力与速度、长度与张力关系及其生理机制。
张力—速度关系;指后负荷对肌肉收缩速度的影响,在一定范围内肌肉产生的张力与速度成反比。要获得较大的速度负荷就必须相应减少,要克服较大的阻力即产生较大的张力,收缩速度就必须减慢。
生理机制;张力大小取决于活化的横桥数目、收缩速度取决于能量释放速率和肌球蛋白ATP酶活性,与活化的横桥数目无关。
长度与张力关系;在一定的范围内,肌肉的初长度越大,肌肉的张力越大。 生理机制;起作用的横桥数目越多,张力越大。
六、简述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形态、代谢和生理特征,指出它们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第三章 躯体运动的神经控制
名词解释;
1、神经系统通常分为中枢圣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包括位于颅腔内的脑和位于脊柱椎管内的脊髓。 2、周围神经系统是联络于中枢神经与周围器官之间的神经系统。
3、中枢神经系统由脑和脊髓组成,含有神经细胞和神经胶质两大类细胞,神经细胞又称为神经元,是神经组织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4、神经元;由胞体,树突和轴突组成。
5、胞体是神经元的主体部分,是细胞代谢和信息整合的中心。 6、树突接受其它神经元传来的冲动,并将之传至胞体。
7、轴突将胞体发生的冲动传递给其它神经元,或传递给肌细胞和腺细胞等效应器。 8、神经元的主要功能是接受刺激和传递信息。 9、神经元是轴突和包被它的结构总称为神经纤维。
10、神经纤维传导兴奋特征;完整性、绝缘性、双向性、相对不疲劳性。
11、神经元所产生的动作电位称为神经冲动。生理学中将相互连接翻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之间的接触部位称为突触,信息从前一个细胞传递给后一个细胞,这一信息传递的过程称为突触传递。 12、神经递质和受体是化学性突触传递最重要的物质基础。
13、神经递质是指由突触前神经元合成并在末梢处释放,能特异性作用于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上的受体,并使突触后神经元或效应器细胞产生一定效应的信息传递物质。
1、牵张反射;在脊髓完整的情况下,一块骨骼肌如受到外力牵拉使其伸长时,能反射性的引起受牵拉的同一肌肉收缩,这种反射称为牵张反射。
2、动态牵张反射;也称为腱反射,是由快速牵拉肌肉引起的反射。作用对抗肌肉的拉长,特点时程较短,产生较大的肌力。
3、静态牵张反射;也称为肌紧张,是由缓慢持续牵拉肌肉形成的反射。调节肌肉紧张,维持躯体姿势。
4、屈肌反射;当皮肤或肌肉受到伤害性刺激时,引起受刺激一侧的肢体快速的回撤,这一反射称为屈肌反射。
5、姿势反射;在躯体活动过程中,中枢神经系统不断地调整不同部位骨骼肌的张力,以完成各种动作,保持或变更躯体各部分的位置,这种反射总称为姿势反射。(包括状态反射、翻正反射、直线和旋转加速运动反射)
6、状态反射;头部空间位置的改变以及头部与躯干的相对位置发生改变时,将反射性的引起躯干和四肢肌肉紧张性的改变,这种反射称为状态反射。
7、翻正反射;当人和动物处于不正常体位时,通过一系列协调运动将体位回复常态的反射活动称为翻正反射。 8、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功能、适应现象 9、躯体运动主要分为;反射性运动,形式化运动,意向性运动
简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