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字的文化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58:4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汉字的文化特征与对外汉语教学

作者:焦冬梅

来源:《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06期

摘 要: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其教学的原则是“语言—语用—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以及汉字的知识内容,还要最终上升到文化的高度。基于此,结合教学实践,阐述三个方面的内容,即: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汉字教学;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传播中国文化;举办汉字文化讲座。这几个方面的实践,可以提高外国学生学习汉字汉语的兴趣,并最终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关键词:汉字;文化特征;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14)06-0070-04

对外汉语教学属第二语言教学,其总体的目标定位是培养将汉语作为第二语言的学习者跨文化的交际能力,第二语言教学的原则是“语言—语用—文化”。因此,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汉语的语音、词汇和语法以及汉字的知识内容,还要最终上升到文化的高度[1]。而汉语中的汉字与拼音文字不同,有其独特性。汉字本身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它的表意性,汉字中蕴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也就是说,汉字有其独特的文化特征。所以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对外汉语教学,并最终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可以说汉字的文化特征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应该从哪些方面入手结合汉字的文化特征来进行对外汉语教学会比较有效果呢?通过教学实践,笔者总结了以下三个方面: 一、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汉字教学

汉字教学可以说是对外汉语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应该充分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进行汉字教学。众所周知,汉字的表意性与拼音文字的表音性有本质的区别,汉字对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而言,就像一些没有规则,难于书写和记忆的图形和符号,所以非汉字文化圈的学生在开始接受汉字的时候,抓不住汉字表意这个根本。只注意汉字的外形,就像我们俗语说的“比着葫芦画瓢”。在画的过程中,因为不懂得汉字的意义,所以不是多了笔画,就是少了笔画,或者写错了偏旁,或者偏旁的位置摆错。而且是看一笔写一笔,所以书写的速度也比较慢。 (一)让学生掌握汉字的偏旁和部首

为了解决学生在汉字书写中容易出错和书写速度慢的问题,可以尝试在大学中高年级教授偏旁和部首的内容。因为这个时期,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汉字。他们掌握的这些汉字就像散乱的珠子,教给他们有关偏旁部首的知识,就是给他们一根绳子,以及用绳子把珠子串起来的方法。先教给学生把汉字分析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合体字一般是由独体字构成的,如:“山”,画出了山的形状。“父”,字形是一只右手拿着一根杖,《说文·又部》:“巨也。家长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教者。从又举杖。”段注:“率,先导也(引导)。”意义就是父亲是引导教育孩子的,我们现在还有“子不教,父之过”的说法。“光”,字形是上边为一个火把,下边是一个人,一个人拿着火把,当然就有光亮、光明了。“山”、“父”、“光”为独体字,而“说”,“岩”,“树”是合体字,“岩”是由“山”和“石”两个独体字组成的。组成合体字的部分就叫偏旁。相同意义的偏旁归为一类,称为部首。在教授部首的同时,也教给学生查字典的方法。如:“言”是一个部首,以“言”的偏旁组成的汉字在意义上都与“言”有关系,“说”、“话”都有“讠”偏旁,“讠”是“言”的变形,《论语》:“食不语,寝不言。”我们现在还说“你一言,我一语”。“说”是表示一种完成言的动作,而“话”是“说”这个动作的结果。“说”和“话”都与“言”有关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掌握以“言”为部首的字意义上都与说话的动作和所说的话有关系。

学完这些基础知识之后,再教给学生常用部首的名称、意义、写法以及变体,然后让学生写出曾经学过的由此部首组成的字。自己想不出来的时候,再对照字典,在所学的部首列字中找出学过的字。等学生找出来之后,帮助学生分析同一部首所组成的字之间的关系,使学生认识到汉字不是杂乱无章的,而是成系统的,汉字之间的关系不外乎三种:形的系统、义的系统和音的系统。但是因为汉字属于表意体系的文字,所以形体和意义之间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这也就是我们传统所说的形旁。如:“江”、“河”、“海”是属于形的系统,都有“氵”旁,所以都与水有关系。“树”、“林”、“棵”,都有“木”,所以它们的意义都有“树木”有关系。而音的系统,如“问”、“闻”、“闷”都是以“门”作为声符,所以读音中都有“en”。“供”、“拱”、“恭”都是以“共”为声符,所以都读“gong”。当然也要告诉学生所谓的形符表义,也只是表示一个大概的意义范畴,不是表示具体的意义。声符表音,现在的准确率比较低,以准确表音来计算,只有10%。 教会学生分析汉字以及汉字之间的关系的方法之后,下一步就是用找出的这些字组成词,造成句子。这样不仅可以使学生扩大词汇量,还可以使他们掌握汉字的书写方法,提高书写速度。这种方法适合于积累了一定词汇量的学生,对于初学者,如果能从汉字的表意性出发,结合汉字的文化特征,既能引发学生的兴趣,也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的汉字。如“鸟”,“雨”,是象形字,画出了汉字的形体,形象生动,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如:“刃”,是指事字,在刀刃的部分,做标记,说明这里是刀最锋利的地方;“采”是会意字,上面一只手,下面是树上长了果子,用手采摘树上的果子。学生看到这个图形,加上教师讲解的意义,对这些汉字的意义理解了,记忆也容易了,书写也不会出错了。 (二)多利用比较的方法进行记忆

因为汉字中存在许多形体相近的字,如果不明白汉字的意义或包含的文化因素,在书写和使用的过程中就会出错。

如“己”、“已”、“巳”,“己”是自己的“己”;“已”是已经的“已”,是表时间的词;“巳”是中国古代用来记录年份或时刻的词。“已”和“巳”都表时间,但是用法不同,“已”只能表示过去的时间,而“巳”既可以表示过去的时间,也可以表示未过去的时间。还可以利用口诀“堵巳不堵己半堵是个已”,这样能很好地帮助学生记忆这三个汉字的写法和意义。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下”利用甲骨文的写法,给学生讲清楚“上”是在一个水平线的上面,而“下”是在一个水平线的下面。“卡”是“上”和“下”共用一横,所以既不“上”也不“下”,就“卡”在中间了。 “本”、“末”,用小篆的写法,讲明白“本”,造字之初的意义是指草木的根,所以在下面根部做了标注,而“末”,造字之初的意义是指树梢,所以在上面树梢的部位做了标注。 汉字中还有许多读音容易混淆的字,特别是多音多义字,如“长”有“chánɡ”、“zhǎnɡ”等不同的读音,读音不同意义也不相同,可以用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辨别二者的区别。“chánɡ”可以组成“长久”、“长远”、“长度”等词,把“长chánɡ”的时间和空间的词汇意义以及形容词的词性讲解明白;“zhǎnɡ”可以组成“成长”、“年长”、“长大”等词,把“长zhǎnɡ”的年纪大、职位高,事物发生变化的过程以及形容词和动词的词性讲解清楚。

另外,如“差”的“chā”(差错),“chà”(差劲),“chāi”(出差)等音和义,“觉”的“jué”(觉悟)“jiào”(睡觉)的音和义用组词的方法,把各自的读音和意义讲解清楚,并让学生自己尝试用不同的音和意义组词、造句。 二、利用汉字的文化特征,传播中国文化

对外汉语教学,不仅仅是教授汉语的知识,最主要的还在于传播中国的文化,在文化的传播过程中结合汉字的文化特征,可以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中国文化的内涵。 (一)指导学生“汉语桥”比赛,以阐发主题为主

汉语桥是由孔子学院举办的中文比赛,分为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世界中学生中文比赛、汉语桥—在华留学生中文比赛和汉语桥—商务汉语大赛。“汉语桥”比赛内容包括汉语语言能力、中国国情知识和中国文化技能。选手们首先在各自国家参加预赛,每个赛区的优胜者应邀来华参加决赛。从2002年至今每年举办一次,到2012年已经举办了11届,每一届都有比赛的主题,如2002年第一届的主题是“心灵之桥”,2008年第七届的主题是“激情奥运 快乐汉语”,2010年第九届的主题是“魅力汉语 精彩世博”。

为了让参赛的学生对比赛的主题有更深的理解和认识,可以从汉字的文化特征切入主题,如第一届的“心灵之桥”,其中的关键就是“桥”字。“桥”,利用小篆字形,讲解“桥”的意义。《说文·木部》:“桥,水梁也。”段注:“水梁者,水中之梁也。梁者,宫室所以关举南北者也。然其字本从水,则桥梁其本义而栋梁其假借也。凡独木者曰杠,骈木者曰桥。”[2]人们借助桥,可以由此岸到达彼岸,通过“心灵之桥”,可以由此心灵到达彼心灵,起到沟通、交流的作用。汉语为世界汉语学习者之间,架起一座沟通心灵的桥梁。“心灵之桥”其实就是“汉语桥”的一种具体化。通过对“桥”字意义的阐释,可以使参赛学生对“心灵之桥”这个主题有更深刻的理解。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会徽上的汉字很有特色,在指导参赛学生时,可以通过对会徽上汉字文化特征的阐释,切入比赛的主题。2008年北京奥运会会徽上的“京”,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