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西方经济学(本)03任务作业答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7 17:47: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答 :

1 凯恩斯的绝对收入理论强调实际消费支出是实际收入的稳定函数,这里所说的实 际收入是指现期、绝对、 实际的收入水平,即指本期收入、收入的绝对水平和按货币购买计 算的收入。大起可以归结为四点:

第一,平均消费倾向和边际消费倾向是递减的;第二,边际消费 MPC 是消费曲线 C=C0+bY 的斜率;第三, 边际消费倾向应该大于 1, 但不大于 0。 平均消费倾向大于边际消 费倾向,即 APC > MPC;第四,消费和收入的关系可以分为三种:(1消费大于收入,平 均消费倾向大于 1, (2消费等于收入,平均消费倾向等于 1, (3消费小于收入,平均消 费倾向大于 0,小于 1。

2 杜森贝的相对收入理论提出消费并不取决于现期绝对收入水平,而是取决于相对 收入水平, 即相对于其他人的收入水平和相对于本人历史收入的最高水平。 他的理论可归结 为以下四点:

第一,在稳定收入增长的时期,平均储蓄倾向和平均消费倾向不取决于收入水平; 第二,从长期考虑,平均消费倾向和平均储蓄倾向是稳定;第三,从短期考虑,平均储蓄倾 向和边际消费倾向取决于现期收入与高峰 (最高 收入的比例;第四, 把长期和短期结合在 一起,引起平均储蓄倾向或平均消费倾向变化的自变量为现期收入与高峰收入之比。 3 莫迪利安尼提出的生命周期理论指出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而取决于一生的收 入和财产收入。

消费水平比没有财产是增加多少,可以看出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去的财产的数 量,财产越多,消费水平越高。二是取得财产的年龄,取得才删的年龄越大,财产边际消费 倾向越大,则消费水平越高;取得财产年龄对劳动收入边际消费倾向的影响较为复杂。 4 弗里德曼提出的持久收入理论认为居民消费不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绝对水平,也不 取决于现期收入的相对水平, 而取决于居民的持久收入。 持久收入理论将居民的收入分为持 久收入和暂时收。 持久收入是指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可以得到的收入, 是一种长期平均的预期 收入, 一般用过去几年的平局收入来表示。 暂时收入是指在短期内得到的收入, 是一种暂时 性偶然的收入,可能是正直也可能是负值。持久收入

理论把消费分为持久消费和暂时消费。 持久消费是指长期的、确定的、有规律的消费,短暂消费是指一时的、偶尔的消费,也可能 是正直,也可能是负值。

5 扩大内需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一项长期的消费政策

所谓扩大内需政策 , 就是在生产相对过剩的情况下 , 调整经济结构 (包括生产结构和消费 结构 , 拓宽国际市场 . 培育消费热点 , 以拉动经济的增长 . 简言之 , 就是通过扩大投资需求和消 费需求来拉动经济增长 . 扩大内需必须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 , 稳健的货币政策和正确的消费政 策 .

一、九十年代中期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扩大消费的政策,但效果并不十分明显。 1、就业形势依然严重,城镇居民收入逐步提高

扩大就业是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是拉动城镇居民消费的重 要前提。 2002年 9月份,在北京召开全国再就业工作会议上,江总书记他指出,做好当前 及今后一个时期的就业和再就业工作。 2003年两会期间,国家新一届领导人为了缓解就业 问题, 提出了今年新增 800万就业岗位的目标, 并且出台了支持下岗失业人员自谋职业和鼓 励服务型企业吸纳下岗失业人员税收优惠政策。 各地政府也因地制宜, 出台了一些相关配套 措施,来解决此问题。然而,

由于中国已经开始进入重化工业时代,城市化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又相对 滞后, 经济增长的就业弹性明显下降, 导致我国城镇失业率急剧上升, 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

4.2%。据有关部门对 59个大中城市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分析表明,目前每个求职者面临的岗 位是 0.65个,就业形势依然严峻。

相对促进就业而言,政府在增加城镇居民收入方面所采取的其他措施 效果更为明显, 除了连续两次大幅度给公务员增加工资之外, 有关部门还多次上调了城镇中 低收入居民收入。在企业经济效益长时期没有明显提高、中央财政收入高速增长的情况下, 这些措施的出台对增加城镇居民收入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统计表明, 我国城镇居民收入 保持了较快增长, 人均可支配收入由 1995年的 4283元上升至

2002年 7703元, 增长了近八 成。 2003上半年,全国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则达到了 4301元,同比增长 9.0%,扣除 价格因素,实际增长 8.4%。

2、农民收入增势缓慢

增加农民收入既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也是开拓农村 市场的基础。为了增加农民收入,上届和本届政府都作出了不懈努力。 主要措施包括:实行 粮食保护价政策稳定农民收入大头, 增大农田水利、 改造农村电网等农村基础设施投资力度, 引导农民进行农业产业化经营, 切实减轻农民负担, 引导农村劳动力合理有序流动, 切实保 护农民务工合法权益,做好被征地农民补偿和就业安置工作等。

应当说,这些措施起得了一些实效。以税费改革试点为例,根据国家统 计局对全国 31 个省(区、市 6.8 万个农户的抽样调查, 2002

年农民的税费负担人均为 78.7 元,比上年减少 12.5 元,下降 13.7%, 税费负担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重为 3.2%

。由于税费负担下降,直接拉动农民收入增长 0.5 个百分点。

然而,与城镇居民收入相比,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问题日益突出。根据国 家统计局 2002年的一项测算,如果将城镇居民享受的各项福利考虑进去,农民的实际收入 水平大概只相当于城镇居民的五分之一。 农民收入增长缓慢的原因从表面上看是, 当前农业 的生产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经济发展的要求。 然而, 深层次的原因却在于我国城市化 发展的滞后。 从国际经验看, 轻纺工业高速发展时期是吸纳农村人口和城市化快速发展的时 期。但当年,我国轻纺工业呈现蓬勃发展态势之时,政府却在“离土不离乡”的错误思想指 导下,大搞乡镇企业,错过了城市发展的大好时机。由于农村始终保持了巨大的人口规模, 使得我国工业反哺农业的机制无法形成, 最终导致农村经济发展与工业经济发展之间出现了 断层,农村居民与城镇居民之间的收入差距越拉越大。

3、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滞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