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糖水配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 23:02: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抗生素用生理盐水还是糖水配,有区别吗?

本贴收到2朵

物失效甚至是致敏源增多。

一:用糖水还是用盐水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而定.

1:根据病人的原发病及其并发症而定:(1 )如果病人有高血压,冠心病,及心功能不好,应减少盐水的摄入,以减轻心脏负担. (2)如果病人有糖尿病但心肾功能尚可,可以用盐水,但用糖时可加胰岛素兑调. (3).如病人肾功能不好,要减少钠水的摄入,减轻钠水储溜. 2:根据病人的化验结果. (1)如电解质结果.看是否有低钠血症,则给予盐水,反之用糖.

(2)根据心肌酶等评测心功能,来决定盐糖的选择.

3:配液 有的药物溶于糖或盐其效能会好点,这要根据药物说明书选则糖盐.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5:盐水主要用于电解质的调节 而糖主要作为能量 选用时要首先想到这点.

总之,选择时要慎重,尤其是呼吸科,老年病人多,不同程度存在心功能不好,糖尿病,在选盐

时要谨慎,选糖时考虑是否加用胰岛素。 二: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

1:溶媒的选择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在制剂中,葡萄糖在生产过程中需加入盐酸,成品溶液PH多为3左右,而生理盐水稍高,一般为4~5。β—内酰胺类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易使β—内酰胺环开环,失去抗菌活性,

故应选盐做溶媒。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在碱性条件下抗菌效能比酸性条件下可增强10多倍(有相关的研究报

道),故建议选盐做溶媒,或在溶媒中加入碳酸氢钠提高PH值。

2.溶媒使用的量一般以说明书规定的最低量控制。对于半衰期短的药物,如青霉素,我在儿科临床中就有看到溶于500ml糖溶液,输了2个多小时,前面的药物都代谢了,还没输完,根本达不到有效药物浓度。现在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或许是治疗习惯,这样效

率比较高。

.为什么抗生素不静推而要静点?第一是因为药物代谢动力学的原因(房室模型,表观分布等有关),二是因为油溶液及水(油)混悬液禁用于静注(抗生素多为水混悬液),因为可引起血

管栓塞的危险.这在11版新编药物学上有明确指出.

2.用盐水还是糖水配伍抗生素的问题:其实这是和药物自身理化性质有关了,通常头孢类,青霉素类的抗生素在盐水的PH值中比较稳定,在外界配好后12小时内静滴都可以,但是在

葡萄糖这类大分子物质中,抗生素会络合,稳定性下降.

而合成类抗生素如甲硝唑,奎诺酮类等由于其分子结构的特定性,5%的葡萄糖溶液比生理盐

水形状更稳定,有关这个问题的详细解释可以请教药学板块的战友.

3.关于溶媒量的问题为什么用100,不用250?其实这个就是习惯问题了,没有绝对要求的,但

鲜花

大部份用生理盐水好,但也有的要用葡萄糖.因为大多抗生素在酸性环境下会分解,导致药

是对于那些需要限制水输入量的患者(肝硬化腹水,心衰),以及需要迅速把药输完提高血药

浓度的,应该用100ml液体配伍.

4:主张使用生理盐水,主要还是从抗生素的稳定性方面考虑的。

以青霉素类为例,它们在近中性(PH=6~7)溶液中较为稳定,酸性或碱性溶液均使之分解加速,应用时最好用注射用水或等渗氯化钠注射液溶解青霉素类。溶于葡萄糖液(PH=3.5~5.5)中可有一定程度的分解。青霉素类在碱性溶液中分解极快。因此,严禁将碱性药液(碳

酸氢钠、氨茶碱等)与其配伍。

(参考:陈新谦 金有豫 汤光主编. 新编药物学(第十五版) 人民卫生出版社 P49) 原则按药品说明书上明确规定配液要求的配制,一般进口药物说明书比较详细,战友可以

搜索一些!

喹诺酮类,如左氧氟沙星,特别是培氟沙星,应该用糖水配。培氟沙星不能见氯离子,否

则会形成沉淀。

氨苄西林要用生理盐水不能用葡萄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患者为肺性脑病(2型呼吸衰竭)时候,最好用生理盐水带抗生素,因为使用葡萄糖会增加二

氧化碳的潴留,加重肺性脑病.但是有的抗生素只能用糖,如多数大环内酯类.

4:如病人休克,应先给于盐水补充血容量再给于糖补能.

我觉得若是休克的话,两者都不能用。因为:休克时胰岛素分泌减少,使用使得用葡萄糖易出现高血糖症,而盐水因所含的钠和氯均比正常细胞间液显著高,休克是肾功能受影响会阻碍钠和氯的排泄而致高氯血症,故不能用。在扩容治疗中,最好用平衡盐溶液也高渗盐

溶液。

单从抗生素疗效来说,我们科头孢类的多用盐水,奎诺酮类多用糖,青霉素族都用盐,大环内

酯类多用糖.我还是认为说明书比较有权威

喹诺酮类类用糖水,大环内酯类大多用糖,其他的尤其是头孢类和青霉素 类用盐水效果比糖水好。但是要兼顾病人是否有糖尿病,电解质是否紊乱,液体入量以及病人的心功能等

等诸多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形而上学。

出来临床不久,有些关于抗生素使用的细节问题时不时困扰自己:

1.关于抗生素使用的途径:平时一般都是静脉滴注,但是什么时候考虑用静脉推注?是否

所谓重度感染才使用?

2.抗生素的配药:我的上级医师总是说抗生素一般都用盐水配液,如果用5%葡萄糖配制疗效会减低。(当然除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都用糖水配制之外)。不知道他在哪里看到这个结论的,也不知道有没有道理。但是我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P66中常用抗生素的药物剂量中只是说“溶剂250ml+药物,静滴”,并没有强

调使用盐水配制啊?!

3.与抗生素配制的盐水或者糖水的量的问题:现在我的科室使用抗生素大多是使用100ml+抗生素。有的医生说这样可以提高药物的浓度。乍一看,好像有理,但是那只是在体外时加100ml配的浓度当然比250ml的高,但是进入体内,面对4-5L的血液,似乎又可以忽略

不计了。所以在何权瀛教授主编的《呼吸疾病诊断治疗指南》的肺炎治疗中并没有强调100ml,而且是250ml的较多。再说了,感染性疾病一般都伴有发热,需要补充液体,一般

都大于1000ml,这样的话好像就更没有必要强调100ml啊。

以上是个人在临床上遇到的一些“小问题”,虽然有自己的看法,但是不知道对错,向各

位请教了!

1抗生素的应用,我还没遇到过静脉推注,为什么静脉滴注能够解决的问题,要静推呢? 一般静推药物多数半衰期短,需要快速发挥药理作用,好像一般的抗生素,半衰期没这么短,

如果嫌液体太多,可以给少一些也可,没必要静推(50-100ml)

2关于抗生素配制的盐水或者糖水的量的问题:这个问题也困扰我很长时间了,我已曾经问过领导,他也没说出具体的理由,也查过一些资料和药品说明书,没有看到明确的解释(可能检索部全面),个人理解,无论是盐水还是糖水,都是作为液体来稀释或溶解药物,

自己解释原因(可能过于牵强): 用盐水配置可能是习惯;

用盐水配置可能更好的模拟人体生理环境吧,尽管生理盐水并非完全生 理;

另外,如果临床上病人需要严格限制Na的摄入,也只能改用糖水

临床上,用糖水和用盐水配完的抗生素,在给病人输注完后没有发现有明 显的差别 3用盐水的剂量问题:实际上没有太多限制,现在临床上用药液体量主要根据病人的实际情况,如果病人对盐水有限制,那么液体量就应该少些,如果病人液体量无明显限制,还

需要补充液体量,那么就可以多给些;大家习惯上多选择100-250左右 但静脉推注一定要缓慢“,我在临床上看到别的高年资医生使用静脉推注的时候一般都是都是10-20ml的配液,具体应该推多长时间?我在丁香园下载的一些课件中有关急救药物的使用比如“胺碘酮、西地兰、利多卡因”等药物,一般都是建议10-20min以上。 问了一下病房各位护士推注的速度,她们说一般10~15分钟内推完,有时候推注时,病人会疼痛明显,可能会推上半小时。但是,以这样的速度进行推注,没有发生过不良反应!

有关配液 的问题,也不知道他的来源是否正确,这里给大家贴上看看:

不宜用葡萄糖注射液为溶媒的药物:

呋塞米 析出结晶 布美他尼 析出结晶 苯妥英钠 pH<4时不能完全溶解

碘解磷定 葡萄糖的中间代谢物乙酰辅酶A为合成乙酰胆碱提供乙酰 基,增加有机磷中毒

的症状

肝素钠 在pH<6的溶液中很快失效

曲妥珠单抗 蛋白凝固 依托泊苷 不稳定,可形成细微沉淀

羟喜树碱 出现沉淀 氨力农 产生沉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