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6:43:41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种子膨大 小时;种皮破裂 小时;出现根 小时;长出叶 小时。 正式实验:
实验开始时间 种子的变化 1 种子膨大 2 1 种皮破裂 2 出现根 2 1 长出叶 2 根据教材要求,在实验观察中学生应该记录下“种子膨大、种皮破裂、出现根、长出叶”的具体时间,不过实际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几乎不可能观察到这每一个变化,因为学生不可能一直守着实验盒,而种子的变化却是连续不断、而又不确定的。笔者在教学中注意到了这一问题,把“记录种子膨大、种皮破裂、出现根、长出叶的具体时间”改为“固定时间观察时种子的实际变化”,这才是学生能做到的。
三、不可缺少的辅导 1、课外作业课内辅导
有些必须利用课外时间进行探究的活动,教师除利用课后、午间、电话,开放实验室的方式进行辅导外,可以破除常规,利用课内时间加以辅导,如“种植凤仙花”和“养蚕”。课内外结合的方式还可以引起学生的重视,使他们全身心的投入。
实验组 对照组 观察到变化的时间 当日气温 摄氏度 1 2、教师的共同参与
对于一些“全员性的必修内容”,还是以三下教材中典型的需要课内外结合的探究实践活动——“种植凤仙花”和“养蚕”为例,这两个活动分别要持续三、两个月,教师必须一起参与,引领学生完成课外作业。在我校的养蚕活动中同学们热情高涨,许多同学每天都将蚕宝宝随身携带,随时喂食,放学后又及时采摘桑叶,一些同学还用周记的形式记录了养蚕的经历。但是也有一些同学由于一些客观限制,没能饲养或饲
养成功,为了让没有条件自己饲养蚕宝宝的同学也一样能感受“蚕的一生”,还亲自饲养了一千多条蚕,我每天利用下班后的时间去采摘足够桑叶,自己养蚕的学生带的桑叶不够时,我就及时提供支援。“种植凤仙花”的活动,我和学生以竞赛的方式,共同种植,因此学生们经常会主动观察比较,老师种的凤仙花和自己中的谁的长势好,并互相讨教经验,没有种成功的小组也没闲着,学会了做裁判,这也一样实在观察探究。我想这样的课外作业,会让同学们终生难忘,科学实践的价值也已得到体现。
四、有效评价学生课外作业的成果
评价不是简单的表扬,要有正面全面的评价方式,“评价的价值在于引发的行动”,因此科学教师必须在提升评价的层次上下工夫。
1、坚持正面全面的评价
对于课外作业的成果我选择正面全面的评价,几乎每一个学生愿意将自己的付诸心血的作品展示给大家,得到“万众瞩目”,这是“自我实现”的需要,老师只是表扬一下而不让其发挥一下作品的风采,学生会失落,仿佛精心烹调的美味佳肴竟被放入储藏室,所谓物尽其用,要有一个舞台尽情表现学生的智慧与能力。既是展示,又是分享、还有学习与交流,或发现自己的不足,或突受启发又有新的灵感。
如在我在教学“制作太阳能热水器”就经历了课内设计——课外制作——课内测试——校园展示的过程;“鸡蛋保护器”同样是——课外独立制作——课内比赛——学校网站展示优秀作品的照片。而《饮食和健康》这一课布置的课外作业则是根据自己测算出的人体热量需要,做一次“马大嫂”,准备全家人一天的食物,让自己的成果在生活中运用。
2、每一次课外作业都是有效的
每一项课外活动都与期末评价挂钩,让每一位同学,在学期初就明确课外作业的评价地位,每次作业完成后都知道成绩,通过这一做法大多数学生都非常重视且认真对待每一次课外作业
3、设立特别奖励
特别的学生予以特别表扬。有一位叫浩的男同学,平时上课表现多动,每次期末书面测试成绩也一般,但是在“计量自己一昼夜的排尿量”的作业布置时,却主动承担并保证完成实验(决大多数同学不愿做这项课外作业),我及时支持,并为他提供了容器,不巧的是第二天他一早带来放在学校厕所中容器居然被同学
打翻了,感动的是他再次找了容器,重新实验。鉴于他在这次课外作业中的特殊表现,期末时拿成绩单时我特地到他们班,为这位特别的学生颁发了“科学探索奖”,并奖励他一个刻度水壶,期末总评也升为优秀。
有效的科学教学来源于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全员、全面、全程参与,包括认真对待每一项课外作业,为此,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积极实践,创造一个宽松、积极,激发主动的环境,并有效解决课外作业中所遇的各种问题,真正使科学课外作业这一科学探究式学习的重要环节成为科学课堂教学的有效延伸和提高学生探究能力与科学素养的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实践作业有效实施的策略与操作方法
科学实践作业有效实施的主要策略包括以下结构要素:
1、内容设计合理,量少而精
1.明确科学探究活动的教学目的,教材设计的探究活动应分层次,数量适宜,同时兼顾可行性
和学生兴趣。
二、面向全体,关注个性,实施作业分层多元设计
学生之间存在着极大的差异,作业设计要面向全体,同时要关注各层次,在教学过程中
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为每个学生富有个性的发展创造空间。
1.随堂作业的设计
随堂作业的设计要能有效地检验每一位学生当堂的听课效果,让每一位学生通过作业发现自己存在的问题。随堂作业的设计以体现当堂的双基为准则,简单中又略有提高,形式丰富多样,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性。随堂作业量一般控制在16k纸一页,做到少而精,适宜当
堂完成。 2.课后作业的设计
课后作业的设计要以对课堂教学的提升为准则,让每一位学生通过课后作业对知识加深理解,让科学从书本走向生活。搜集生活、科技、新闻等有关信息作为课后作业的设计背景,分层设计,使每个学生都能受益,给每个学生锻炼的机会,让他们学会观察和解决实际问题,
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课后作业量一般控制在16k纸正反两页。 3.周末作业的设计
新课标认为:“教学活动必须尊重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周末作业的设计以这一理念为准则,培养学生学以致用,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所以,周末作业内容分为两大部分:知识运用与实践探研。知识运用部分能体现一个阶段知识的整理,突出重难点,而实践探究部分是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使科学来自生活又回到生活。因此,周末作业设计应富有创意,形式新颖,内容联系实际并有一定的趣味性,使学生在一种愉悦的环境中体验到寻觅真知、增长才干的成功乐趣与合作力量。 采用多层次、多元化的形式,从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实际出发,都是为了培养学
生的科学素质,使学生的科学综合能力在作业中获得发展。
三、严格谨慎,发扬合作精神
科学作业观亟需转变,科学教师要以新课程理念为依据,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为核心,本着面向全体、学以致用的科学作业观,发扬合作精神进行科学作业设计,使科学作业设计不再是单纯的知识再现和强化,而是不断地关注、不断地探索,在实践中对知识进行完善。 第一阶段:每位教师按计划、按要求提前一周编好下一周的随堂、课后和周末作业,编写好资料后亲自做一遍,通过“下水”作业对重复出现、类似的题目进行删整。同时,按新课
标标准和教学要求,根据难易程度对题序进行重排,并根据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进行添减形成初稿。
第二阶段:进行比稿。第一,各教师之间交换资料进行“下水”作业,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审核:是否紧扣教学目的、突出教学重难点;题序排列是否合理;是否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是否做到多层次、多元化;题型是否新颖有特色;能否发展学生的个性;是否符合新课程理念。第二,集中进行探讨,各抒己见,从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然后再重新整合优化。 第三阶段:整合定稿后,所有科学教师一起再次“下水”作业,本次的审核任务是:(1)读题。即大声朗读题目,确保句子通顺、表意清晰,没有歧意。(2)确保知识定位符合新课标、
教学目的;题意境界和新形势、新理念合拍。(3)卷面设计是否温馨新颖。 第四阶段:完稿交付使用。如九年级第一章第一周的各层次作业,就三易其稿才和学生见面。学生对这份作业的评价是极肯定的。学生认为这份作业紧扣课堂教学又联系生活,从易到难逐层深入,题量不多,没有重复,又温馨体贴,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状态下巩固了知识,加深了对知识的理解,又融入了生活常识。经过这样层层把关、层层筛选,逐渐形成现在使用的、科学的作业体系。教师要在使用时随形势的发展和使用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修改,以进一步完善和发展。 新课程科学理念的形成和作业价值观的转变,指引着科学作业设计的方向,使之更加人性化。作业已不再是课堂教学的附件,而是提升课堂教学效果、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重要手段。作为教学过程基本环节之一的作业设计,是促使学生认知、能力、情感全面协调发展的重要途径。作业还是反馈教学效果的重要手段之一,它既能使学生巩固已学知识,又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高。所以,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历练,每一次作业都是学生理论和实际的有机结合。作业已不再是强加给学生的负担,而是学生成长进步的阶
梯,成为教师与学生互动的桥梁与纽带。转贴于 中国论文下载中心 htt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