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0:16:1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案例
教学案例1:迷失的天才
【案例呈现】
1887年的一个夏天,在美国休斯敦的一个很小的蔬菜店里,一位60岁左右、相貌不凡的绅士买了一些香菜后,递给店员20美元并等着找回零头。店员接过钱放入钱匣,接着开始找零。突然,她发现拿过菜而弄湿了的手上有钞票的墨水痕迹。她惊讶地停了下来,想想该怎么办。经过几秒钟的激烈思考,她认为作为她的老朋友、老邻居、老顾客,伊曼纽尔·尼戈先生一定不会给她一张假钞,于是,她如数找回零钱,伊曼纽尔·尼戈先生便离开了蔬菜店。
事后,店员还是有些怀疑,便把那张钞票送到了警察局,毕竟,在那时,20美元不是一个小数目。一名警察确认钞票是真的,另一名则对擦掉了的墨迹大为怀疑。怀着好奇心与责任心,他们持证搜查了尼戈先生的家。果然,在他的阁楼上他们找到一架伪造20美元的机器,还发现了一张正在伪造的20美元钞票。同时,他们也看到了尼戈先生绘制的3幅肖像画。尼戈先生是一名很杰出的艺术家。他熟练地运用名家的手笔,细致地一笔笔描绘了那些20美元假钞,骗过了几乎每一个人,但最后命运安排他不幸暴露在一双手上。
尼戈被捕后,他的肖像画被拍卖了1.6万多美元,每幅画均超过了5000美元。饶有讽刺意味的是:尼戈画一张20美元假钞和一幅价值5000美元的肖像画的时间几乎相同。
【案例点评】 人生在世,总要受到一定人生观的指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是一个人生存和发展必须要解决的大问题。正确人生观的教育和引导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本案例讲述了美国休斯敦的天才艺术家伊曼纽尔·尼戈将才华用错了地方,仿制20美元假钞事件败露,最后自毁前程。无论从什么角度看,尼戈都是一个窃贼。而导致尼戈迷失的根本原因就是他错误的人生观。本案例可以启发学生思考“人应该怎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卓越的才华需要什么样的人生观来引导”等人生问题。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课程的导入。
第二,在讲述本案例后,可以组织学生就“导致尼戈迷失的根本原因是什么”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案例2: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四重含义
【案例呈现】
人的本质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问题。准确、全面地理解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含义,不仅是正确解读马克思的前提,也是进行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前提。弄清人的本质的内涵,还具有巨大的现实意义。
第一,人的本质是人自身。马克思在《〈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下称《导言》)中批判了宗教关于人的虚幻本质,马克思认为:人不是脱离尘世的存在物,人就生活在人的世界,人生活在国家、社会中。传统宗教把人的本质归结为上帝,因此其对人的本质的解释,不仅不具有真正的现实性,相反真正现实的人却被忽视。正因为如此,马克思在《导言》中
1 第一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案例
揭示了人是人的本质这一重要概念的真正内涵,即“人的根本就是人本身……对宗教的批判最后归结为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样一个学说,从而也归结为这样的绝对命令:必须推翻使人成为被侮辱、被奴役、被遗弃和被蔑视的东西的一切关系”。他在《导言》中再次强调:德国人解放的立足点就是承认人是人的最高本质这一学说。上述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说明人的本质不是宗教,而是现实的人,他超越了德国哲学抽象的人以及费尔巴哈丢掉人的社会本质而仅仅强调人的自然本质的观点,而以人的“国家特质”“社会本质”来说明人,把人从神的统治和奴役下解放出来,把人的本质还原给人,并认为只有做到“人是人的最高本质”,才是德国求得解放的唯一途径,这里马克思提倡了一种价值理念,即人的最高价值在于人本身。
第二,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马克思在《詹姆斯·穆勒〈政治经济学原理〉一书摘要》中多次提到人的本质就是人的需要。为什么人的本质是人的需要呢?“因为对某种物的需要最明显地、最无可争辩地证明:这种物属于我的本质;物的为我的存在、对它的占有,就是我的本质的属性和特点。”在原始社会,没有私人财产,人也没有异化,这时人的“需要”自然表现为真正的人的本质,生产者生产的物品刚好满足他的需要,就是说需求和供给刚好相等,不存在剥削和奴役,这种需要虽然简单,却反映了原始状态下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平等关系,人的本质没有被物所奴役、控制。
第三,人的本质是自由的有意识的劳动。“一个种的整体特性、种的类特性就在于生命活动的性质,而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恰恰就是人的类特性。”人的最有代表性的活动,最能体现人与动物区别的活动就是劳动,特别是生产性的实践活动。生产性实践活动,是在有目的、有意识的人的支配下使自然界发生有益于人的变化,使自然界按照人的愿望发生改变,在这一过程中,人确证了自己是主体性、创造性的存在物地位,形成了区别于其他物种的特有本质,即“实践的本质却在于实践过程中表现出来的主体的能动性、自觉性、选择性和创造性等品质。这些品质特性是人之为人、人的活动与动物的无意识本能性活动相互区别的根本标志所在”。
第四,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一观点强调了人的本质的现实性、社会性和受制约性。
正确理解马克思的思想,要用唯物辩证法,因为,这一方法“透彻地阐发了贯穿始终的人与自然、人与人的矛盾关系及其历史趋势”。对人的本质的理解,不能离开辩证法,人的本质就是一个矛盾统一体,包含了个别和一般、个体和类、生物性和社会性、理想和现实、自由和强制、肯定和否定等丰富的内涵,人的本质问题不仅处于当代视野中,而且是在既对立又统一的互动中发展变化的。人是人的本质界定了人的本质只能是人,避免了把人的本质归结为自然、神、物或者其他东西,人始终是人类活动的主导力量,人类活动的最终目的只能是为了人,这是探讨人的本质的基础和前提。在此前提下,人的需要突出表现了人的内在本质,它作为逻辑起点,是劳动实践这一人的本质活动的动因,也是促进社会关系变化的原因,在劳动过程中,人按照自己的需要理解世界、改造世界,使自然界、人类社会具有了人的特征,体现了人的意志,人就成为自由的、有意识的、区别于动物的人。一方面,自由的、有目的的复杂实践活动,只能在现实的社会关系基础上,才能进行满足需要的活动,而需要满足的程度取决于现实社会关系的状况以及实践者能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现实社会关系
2 第一章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教学案例
总和、社会状况、实践水平决定人需要的产生和内容,使人的需要具有社会性。
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述,具有方法论的意义。考察人的本质要用历史的观点、过程的观点、整体的观点,实际上就是唯物辩证的观点。人的本质是一个生成过程,资本主义社会,人发生异化,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我们将克服、扬弃异化,使人的本质力量得到全面发展。人的本质也是一个由多种要素、特性所构成的辩证统一体。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四个方面的论述是一个有机统一体,马克思界定人的本质的方法,对解决其他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资料来源:《甘肃社会科学》,2015年第6期) 【案例点评】 认识人的本质,只能立足于具体的、历史的社会关系中从事社会实践的人,而不能从抽象的人性论出发,更不能依靠神的启示。马克思界定人的本质的方法,对解决其他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科学说明了人的本质,为人们认识人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提供了科学的方法论。
【教学建议】
第一,本案例可用于第一节“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中“正确认识人的本质”的教学,作为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理论的拓展资料。
第二,在讲述本案例后,可以组织学生就“人的本质”这一问题进行分组讨论,并派代表发言,之后由教师进行点评。
教学案例3:“愿以身许国”的核物理学家王淦昌
【案例呈现】
王淦昌,中国科学院资深院士,我国著名的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他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上的求新与创造,他的名字始终和科学上的重大发现紧紧联系在一起:探测中微子、宇宙线研究、发现反西格玛负超子、两弹突破、大型X光机、惯性约束聚变……
1925年,王淦昌考进清华学校,在物理系学习。就读清华期间,亲历了西方列强对中国的凌辱和当时政府的软弱无能,这逐渐使这位热血青年成熟起来。承蒙老师启迪:“归根结底是因为我们国家太落后了,如果我们像历史上汉朝、唐朝那样先进、那样强大,谁敢欺侮我们呢?要想我们的国家强盛,必须发展科技教育,我们重任在肩啊!”师言有如醍醐灌顶。1930年,王淦昌考取了德国柏林大学,继续研究生学习,师从著名核物理学家莱斯·梅特纳。他是这位女科学家唯一的中国学生。1934年春,在苦学4年取得博士学位后,他毅然决定回国。有的教授想挽留他:“中国那么落后,你回去是没有前途的。……要知道科学是没有国界的。”他坚定地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我出来留学的目的就是为了更好地报效我的祖国,中国目前是落后,但她会强盛起来的。”
如果说,淡泊名利的王淦昌让一代又一代的科学家懂得勿忘初心,那他50多年前掷地有声的一句话——“我愿以身许国”,足以气壮山河。
1959年,苏联背信弃义撕毁了援助中国建设原子能工业的协定,企图把我国原子能事业扼杀在摇篮里。党中央决定自力更生建设核工作。
1961年4月1日,从苏联回国不久的王淦昌精神抖擞地奉命来到主管原子能工业的第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