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物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6 12:36:5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二章

一、名词解释

1. 种被:是种子外表的保护组织。果实种子的种被包括果皮和种皮,真种子的种被仅包括种皮。

2. 胚:是种子最主要的部分,通常是由受精卵发育形成的幼小植物体,分为胚芽、胚轴、胚根和子叶四部分。 3. 多胚现象:通常每颗种子只有一个胚,但有时可发现同一颗种子里包含着2个或2个以上的胚,这称为多胚现象。

4. 无胚现象:有时能看到水稻、小麦、玉米、蓖麻及某些伞形科植物的种子,外形正常,而内部却缺少胚。由于卵细胞未能受精或受精以后在胚发育过程中,受到某些不利条件的影响而中途停止发育或发育得很小。

5. 胚乳:内胚乳( 3n )由受精极核发育成;外胚乳( 2n),由珠心细胞发育成;裸子植物的胚乳(1n), 由雌配子体发育而成。 6.

二、填空

1. 种子外表性状的差异主要可以从性状、色泽、大小三方面进行区分。

2. 种子的大小往往用其重量(千粒重或百粒重)作为衡量种子品质的主要指标之一。 3. 种子的性状和色泽在遗传上是相当稳定的性状,长度和宽度一般较稳定,厚度受环境影响大。

4. 一般认为胚乳细胞是死的,但外层的糊粉层细胞是活的,发现有细胞核,含有线粒体,还有酶产生。 5.

三、简述

1. 种被上有哪些构造呢?

真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种皮上常留有胚珠时期的遗迹;果实种子由子房发育而成,果皮上也多留有子房的遗迹,而假果的果皮外还常附有宿存的花被。 2. 种子的基本构造: (1)果皮和种皮

果皮是由子房壁发育而而成,一般分为三层: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

种皮由一层或二层珠被发育而成,外珠被发育成外种皮,内珠被发育成内种皮。

种皮外部胚珠遗迹:① 发芽口:受精前胚珠时期的珠孔,授粉后,花粉管伸长,经此空进入胚囊。当胚珠受精后发育成为种子,就称为种孔或发芽口。

② 种脐:种子从种柄上脱落时留下的疤痕,或说是种子附着在胎座上的部位。

③ 脐条:又称种脊或种脉,它是倒生或半倒生胚珠从珠柄通到合点的维管束遗迹。 ④ 内脐:是胚珠时期合点的遗迹,位于脐条的终点部位,稍呈突起状。是种子萌发时最先吸胀的部位。

⑤ 种阜:靠近种脐部位种皮上的瘤状突起,由外种皮细胞增殖或扩大形成。蓖麻、西瓜种子明显,豆类亦有。

一般果实种子果皮上常见的构造:果脐、发芽口、茸毛、花柱遗迹,另有一些果实种子外面或附有花萼、或附有内外颖、护颖, (2)一般果实种子果皮上常见的构造 3. 胚

4.

5. 种子的植物学分类: (1) 根据胚乳有无分类

有胚乳种子

无胚乳种子:完全无胚乳或有极少量胚乳的种子,此类种子是在发育的中后期,胚乳被胚消耗,因而胚特别是子叶发达。 (2) 根据植物形态学分类

果实及外部的附属物、果实的全部、种子及果实的一部分(内果皮)、种子的全部、种子的主要部分(种皮的外层已脱去)。

6. 学习种子形态构造和分类的意义 ① 鉴别各种和品种的重要依据

② 与清选、分级及安全贮藏有密切关系

③ 种子的大小、整齐度和饱满度与播种品质有一定关系 ④ 根据农作物种子的千粒重推算田间播种量。

7. 主要作物种子的形态

第三章

一、名词解释 1. 自由水:不被种子中的胶粒吸引或吸引很小, 能自由流动的水;存在于毛细管和细胞间隙;具有普通水的性质,0℃以下能结冰,自然条件下易蒸发;能做溶剂,能引起种子强烈生命

活动。

2. 束缚水(结合水):被种子中的亲水胶体紧紧吸引,不能自由流动的水与亲水物质紧密结;不具有普通水的性质,O℃以下不结冰;只有加温加压才蒸发掉一部分;不能做溶剂,不易引起种子强烈生命活动。

3. 临界水分:即自由水和束缚水的分界,指自由水刚刚去尽,留下的为达饱和程度的束缚水时的种子含水量,又称束缚水量。禾谷类种子的临界水分为12—13%,油质种子为9—10%。 4. 安全水分:能够保证种子安全贮藏的种子含水量范围。 5. 吸湿性:种子对水汽吸附与解吸的性能

吸附:种子表面和毛细管的内壁可以吸附水蒸气或其他挥发性物质的气体分子。 解吸:当环境改变时,种子吸附的气体分子又可释放到空气中去。

6. 平衡水分:当种子在外界条件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温度和湿度)一定时间后,对水分的吸附与解吸达到动态平衡,水分含量基本稳定,达到平衡,此时种子的水分含量为该特定条件下的平衡水分,此时的相对湿度为平衡相对湿度。(任意湿度都有其平衡水分)

7. 等温吸附曲线:温度固定,将不同湿度下的种子平衡水分画成曲线,得到一条S形曲线。 特点:第一转折点;第二转折点;临界水分,安全水分。

8. 直链淀粉:约占含量的20~25%,分子量小,直线连接,易溶于热水,遇碘呈兰黑色,粘度低。

9. 支链淀粉:约75~80%, 分子量大, 分枝状连接,遇碘呈紫红色,粘性大。籼稻米:含直链淀粉>25%,粳稻米:含直链淀粉 < 20%,糯稻米:几乎100%支链淀粉 10. 淀粉粒:淀粉在胚乳细胞中的存在形式。

11. 脂肪:种子中的脂肪以脂肪体的形式存在于胚和胚乳中,是脂肪酸与甘油结合在一起多种甘油三酯的混合物,但也有少数呈游离态。脂肪的组成成分中的脂肪酸种类和比例决定了种子的品质优劣。

12. 酸价:中和1g脂肪中全部游离脂肪酸所需要的氢氧化钾的量 (mg) 。酸价高,品质差。 13. 碘价:与100g脂肪结合所需的碘的量(g), 表示脂肪中脂肪酸的不饱和程度。 14. 不饱和脂肪酸:油酸(18:1)、亚油酸(18:2)、亚麻酸(18:3)、芥酸(22:3)

熔点低,不易凝固,不饱和脂肪酸高,有益于人体的脂肪酸多,品质好。 15. 油脂的酸败:油脂或油质种子保管不当或贮藏过久,会产生一些醛, 酮、酸类物质, 从而产生不良气味。原因是脂肪水解、脂肪酸被氧化。含油量高的种子易酸败。脂肪分解,脂肪性维生素无法存在,细胞膜结构破坏。其分解物有毒,食用后有毒。

16. 蛋白质变性:种子中的蛋白质因受理化因素的影响,其内部原有的高度规则性的排列将发生变化,致使其原有性质部分或者全部改变。 二、填空

1. 种子中水分的存在状态游离水、束缚水。

2. 种子中的糖类:可溶性糖、不溶性糖。不溶性糖包括淀粉,纤维素,半纤维素,果胶等。纤维素和半纤维素为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果种皮中含量高。

3. 脂质主要有脂肪和磷脂。脂肪酸包括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

4. 磷脂具一定亲水性,具有限制种子透水性、阻氧化作用,有 利于种子生活力保持;生物体内的磷脂有助于油脂的消化和吸收。

5. 种子的生理活性物质是某些含量很低但却能调节种子的生理状态和生化变化的成分,主要有酶、维生素、生物激素。

6. 种子中含有的酶种类繁多,植物体中含有的六大酶类即氧化还原酶类、转移酶类、裂解酶类、异构酶类、合成(连接)酶类种子中均有。发育成熟过程中,各种酶活性尤其合成酶活性高。成熟后安全贮藏中,酶活性极度降低,但氧还酶仍具一定活性。不良条件下贮藏,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