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子生物学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4 2:37:0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还酶、水解酶活性增强 。萌发过程中,各种酶尤其水 解酶、合成酶活性高。

7. 植物激素在种子中有较植株的其它部位更多的含量,对种子和果实的形成、发育、成熟、休眠、脱落、衰老、萌发起调控作用。主要分为五大类:生长素、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乙烯。 三、简述

1. 种子中的主要化学成分(种类基本相似,含量差异显著) 依功能分:结构物质:结构蛋白、核酸、磷脂、纤维素等

贮藏物质:淀粉、可溶性糖、贮藏蛋白、脂肪等 生理活性物质:酶、维生素、植物激素等

水、矿物质、有毒物质等 2. 种子的分类(依据化学成分)

粉质种子: 60%-70%淀粉、胚乳、禾谷类

蛋白质种子: 25%-35%、子叶、大豆、绿豆等 油质种子: 30%-50%、子叶、大豆、芝麻等 3. 化学成分在种子中的分布

胚:高蛋白、高脂肪、高可溶性糖含量, 矿物质、 维生素也高。 糊粉层:与胚类似

胚乳:高淀粉、贮藏蛋白、低脂肪、低可溶性糖、低灰分、低维生素 果种皮:主要为纤维素 , 多矿物质 营养:胚、糊粉层;胚乳;果种皮 耐贮:果种皮;胚乳;胚、糊粉层 4. 影响种子化学成分的因素

内因:遗传特性、成熟度、饱满度 外因:气候:温度、光照、湿度、水分

土壤:土壤含水量、土壤营养状况(氮、磷、钾、微量元素等)

5. 从种子的化学成分分析,同为面粉为原料制成的普通面条、意大利面和和乐在口感上为什么存在较大差异?

6. 亲水基团的种类:羟基(-OH), 醛基(-CHO), 巯基(-SH),氨基( -NH2), 羧基(-COOH)

蛋白质含有 -NH2 , -COOH,亲水性最强,脂肪不含亲水基,所以表现疏水性。

一粒种子中有许多孔隙,相连成很多孔道,称毛细管,它纵横交错,布满种子,扩大了吸附面积,可以吸附许多水。吸附在面上的是吸附水,多了就可以流动,成自由水。

只存在束缚水时,新陈代谢极微弱,易贮藏。

自由水出现,呼吸强度迅速升高,代谢旺盛,病虫滋生; 达一定限度,出现萌动。 主要是与酶类的活性有关。

7. 种子中的维生素主要有两大类:①脂溶性维生素——溶于脂类溶剂

VA源(抗干眼醇)——胡萝卜、茄科中含量高 VE(生育酚) ——阻氧化、抗衰老

②水溶性维生素—— 溶解于水 VC(抗坏血酸):种子发芽过程中大量生成,茄科种子、 花生果皮中较多。 维生素B族:VB1(硫胺素 , 抗肠胃炎), VB2(核黄素,抗皮肤炎), VB6(吡哆醛,防消化不良), VB12(防恶性贫血), VPP (抗癞皮病),另有泛酸,叶酸,生物素(H)。

第一个转折点是 第一层水和第二层水的界限, 亲水基团--------氢键 第二个转折点是 第二层水与多层水的界限, 两个转折点的二分之一处为 束缚水和自由水的界限,即为临界水分。 8. 9. 影响平衡水分的因素 大气湿度:当温度不变时,正相关

温度:当大气湿度不变时,负相关

种子化学物质的亲水性:蛋白质〉淀粉〉脂肪 种子的部位与结构特征 胚 — 高;

表皮粗燥、破损 — 高

内部结构致密、毛细管多而细 — 高

10. 平衡水分的应用:可以利用平衡水分确定种子安全贮藏水分;根据种子化学成分与种子平衡水分的关系,可以解释油类种子安全贮藏水分较低的原因。平衡水分可以看作是某一特定条件下种子解吸还是吸湿的分界线。平衡水分也可看作是特定条件下的种子最大持水量,或者失水的多少。

11. 什么时候的种子油质最好?

种子成熟过程中,酸价降低,碘价升高,种子完熟时达到极限;种子贮藏、萌发过程中,酸价升高、碘价降低。贮藏中随油脂酸价的升高,种子的活力降低。

12. 种子中的蛋白质类型:① 简单(贮藏)蛋白:仅由氨基酸组成:含量较多,以蛋白体的形式存在于子叶、胚乳中,供种子萌发时转化利用。

② 复合(结构)蛋白:简单蛋白+非蛋白部分(核酸、糖、磷脂),结构蛋白

质主要存在于种子的胚部。

③ 酶蛋白:生理活性物质

主要以糊粉层和蛋白体的形式储存在糊粉层、胚及胚乳中,淀粉胚乳中,蛋白体密度是自外向内递减。

13. 贮藏蛋白分类:清蛋白

水溶性蛋白,溶于水或微酸溶液 球蛋白 (豆类蛋白的主要成分) 盐溶性蛋白,溶于10%NaCl

醇溶性谷蛋白(禾谷类种子特有 ) 醇溶性蛋白,溶于 70%酒精

谷蛋白(禾谷类中较多)溶于0.2%碱溶液

面筋的主要成分(74.2%)是醇溶性谷蛋白和谷蛋白。醇溶性谷蛋白具好的延伸性但弹性差,麦谷蛋白则具高弹性但延伸性差。

14. 种子的其他化学成分:

① 矿物质:大量元素:P、K、Mg、Ca、S、Na、Fe 等

微量元素:Mn、Zn、Mo、Cu、B

② 色素:叶绿素、类胡萝卜素、黄素酮、花青素

③ 种子毒物:外源性毒物:是在种子生长发育或贮藏过程中,由于外界生物入侵或有毒物质浸入而产生的有毒成分,主要有感染真菌后的真菌毒素如黄曲霉毒素和喷洒农药后的残留物或代谢物。外源性毒物对种子对人畜都是有害的,必须通过栽培的或人为方式降低或消除。

内源性毒物:植物种子本身固有的对人畜有毒的化学成分,能世代遗传,对植物自身起某种保护作用。

芥酸和芥子苷:油菜;皂苷和胰蛋白酶抑制剂:豆科;单宁类物质:油菜和高粱;棉酚:棉花;茄碱等等。

第四章

一、名词解释

1、种子形成发育:从卵细胞受精成为合子开始,经过多次细胞分裂增值和基本器官的分化成长,直到种子完全成熟。

2、受精:雄配子与雌配子融合为一个合子,称为受精,受精不一定开花,开花不一定受精。 3、真多胚现象:同一个胚囊中发生几个胚。

4、假多胚现象:几个额外胚从同一珠心中的不同胚囊产生;或者通过两个或者两个以上含有单独胚囊的珠心互相融合而产生的。

5、无性种子:有些植物的胚不是经过雌雄配子的融合而发育而来的,这类种子称为无性种子。

6、无融合生殖:不经过雌雄配子的融合而产生种子的特殊生殖方式。凡通过无融合生殖而发育来的种子都是无性种子 7、

二、填空

1. 授粉方式有自花授粉、异花授粉和长异花授粉。

2. 花粉与柱头的识别反应决定于花粉外壁蛋白与柱头乳突细胞表面的蛋白质膜之间的相互作用。

3. 受精方式:珠孔受精、合点受精、中点受精。

4. 植物受精的不亲合性原因雌雄花器成熟时间不同、花粉粒形态差异、生理上的不亲合。 5. 克服受精不亲和的可能途径:①遗传:增加染色体倍数 (限于双子叶植物)、诱变不亲合基因、嫁接,花粉蒙导等 ②生理:生长激素,喷盐水。

6. 合子中细胞质的遗传方式:双亲遗传型,如矮牵牛;雌性细胞质遗传型,如烟草;雄性细胞质遗传型,如胡萝卜。

7. 胚乳发育类型:①内胚乳:核型胚乳:单子叶植物和具有离瓣花的双子叶植物;细胞型胚乳:双子叶合瓣花植物;沼生目型胚乳:多见于沼生目的慈姑和百合目的紫萼等。 ②外胚乳: 胚囊周围的珠心层迅速增长,形成一种营养组织。 8. 胚胎发生是有次序、选择性的基因表达过程。

9. 真多胚现象形成方式:合子裂生胚、助细胞和反足细胞胚;珠心或珠被胚(体细胞胚)。 10. 无融合生殖的分为孢子体无融合生殖 (不定胚)和配子体无融合生殖。 11. 三、简答

1. 2. 花粉

花药开裂释放花粉:花粉外壁:纤维素、角质、孢粉素、糖蛋白

花粉内壁:果胶质、胼胝质、内壁蛋白(水解酶类)

花粉内含物:糖、脂质、氨基酸、矿物质、维生素、酶类、激素等

营养细胞

生殖细胞

精子

花粉败育———雄性不育,雄性不育系,实现三系配套,生产杂交种。

花粉发育不正常与雄性不育:细胞质雄性不育:线粒体的基因控制的

细胞核雄性不育:核基因控制的,显性核不育:1对基因,2对基因、3对基因

隐性核不育

生态型雄性不育 3. 雌配子

注:在雌蕊子房里着生胚珠,在胚珠的珠心里分化为大孢子母细胞或胚囊母细胞 4. 柱头及其生活力

成熟柱头 湿润型:表皮细胞分泌的脂肪酸、糖、硼酸等

干燥型:表皮细胞外面的蛋白质膜,对花粉起识别作用。 生活力:因植物而异,一般持续几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