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如何建立好新型的师生关系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4/28 6:34: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浅谈如何建立好新型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是指教育活动中的“教”与“学”两大主体通过各种形式的交往来相互沟通,相互影响,同时形成一定的人际关系,即师生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教育成功的基础。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从适应我国社会的深刻变化,从巩固执政党的执政社会基础,从实现党政的历史任务的高度出发,第一次鲜明地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个科学命题,并把它作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主要任务之一提到全党面前。”学校是培养人才的摇篮。对学生的教育关系到我国的未来和前途。从这一层面来看:构建和谐的新型师生关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也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学校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思想建设的需要。

现实中,有部分教师总是埋怨如今的孩子厌学情绪严重,动辄骂学生、请家长,更有甚者千方百计挤兑后进生。孩子因害怕而表面听话,骨子里却厌恶老师,骂老师。这样恶劣的教育环境和师生关系,怎能使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怎能达到教育的真正目的?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呢?

一、教师善于转变角色,展现教学过程的魅力。几千年来,教师是“传道、授业、解惑”的主体,是师生关系中的主宰、权威,学生得被动地接受。这种传统的师生关系对教和学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影响,但是也造成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学生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和谐社会内在要求。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模式已经阻碍社会发展和素质教育的进程。要打造和谐的师生关系,首先,老师得转变思想观念,致力于打造自由平等的环境氛围,树立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注意开发学生的潜力,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二、 把课堂还给学生,发挥其主体作用。构建和谐师生关系时,它要求我们一定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也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价值。正确引导学生的个性向社会需求的方发展。坚持以学生为核心,让他们平等、合作、全面的发展,而不是主观地以组织或管理者的意识来约束和限制学生的发展。此外打造和谐高效课堂,老师应把“把课堂还给学生落到实处”,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和主人。书让学生自己去读;问题让学生自己来提;规律让学生自己去找;错误

也让学生自己去纠正;学生想得到的,就让学生自己去探讨;学生想实践的就放手让学生去做。老师则充当导演的角色,适时地给予点拔,积极引导,合理点评,以达到让学生在质疑、解疑和释疑的过程中,增强兴趣和自信心,并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主能动性。

第三、教师应理解学生。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必然会存在这样那样的矛盾和冲突。怎样恰当地处理这些矛盾和冲突,保持师生间融洽和谐的关系呢?转换角色,让师生间多一些理解。理解是建立师生情感的核心,是积极行动的向导。只要教师能把自己放在学生的角度上,用他们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便会对学生多一些宽容和理解,处理问题就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师生关系就不会那么紧张。泰戈尔说:“爱是理解的别名。”没有理解就没有爱,只有理解了,才能爱得更深,更切。要理解学生就必须充分了解学生,了解他的思想、情感、快乐与悲伤。只有了解他们独特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深地理解学生。

四、关心热爱学生,建立融洽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奥妙就在于热爱学生:谁热爱学生,学生就会爱谁。当学生“知恩图报”的心理被激发之后,就会乐于接受教师的教导。关爱学生,包括理解、欣赏、鼓励学生各个方面。关爱学生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降温时,提醒学生注意身体健康,适时加衣;在学生生病时,进行额外的关怀;对家庭有困难给予更多的精神上的、物质上的鼓励等。虽然这些事微不足道,但却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关怀。平等地对待每个学生,对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也要给予关爱,寻求他们的闪光点,适时的鼓励他们,做到“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一切,为了一切学生”。“真诚的对待每一位学生,随时随地奉献给学生一颗炽热的爱心,那么师生关系在悄声无息中达到了一种和谐融洽的最高境界。

五、与学生适时沟通,走进学生心灵,抓住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的情感纽带。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尽可能了解每一个孩子的精神世界——这是教师和校长的首条金科玉律。”在他看来,在教育中必须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在这一角度上,陶行知先生说过“:老师与老师之间,学生与老师之间真正的精神上的沟通才是真正的教育,是一种人格精神的培养。老师要做有心人,要和学生交朋友,能够了解学生的内心,把学生的心理揣摩透;要把自己所感受到的一切美好的东西“传染”给学生;要用生活化、情感化、交流化的教育培养学生健康的情感和顽强的意志。”正是凭借这种真诚平等的师生关系信念,让先生赢得了全体学生的由衷爱戴,成为无数学子和平民大众的的朋友,成为了中国最伟大的教育家,也成就

了自己的教育事业。只有对学生的思想、心理和行为进行观察与了解,以学生的视角看问题,以学生的思维想问题,才能更好地把教师的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否则教育就是盲目的,是不能取得好的成效的。

第六、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这是教师最基本的职业道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师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献身于教育事业的精神动力。用自己的崇高品德和健全人格,感染到学生,并引导学生塑造美好的心灵。为此,教师要不断地丰富科学知识,提高文化素养,以服务于和谐新型师生关系的构建。

作为新时期的教育工作者,只有重建新的、符合学生的心理交往特点的师生关系,才能走进学生的心里,才能真正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