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系统与系统工程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10:50: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一章 系统与系统工程

1. 系统概念最早来源于古代人类的社会实践和科学总结

2. 系统可被定义为具有一定功能的、相互间具有有机联系的、由许多要素或构成部分组成的一个整体

3. 系统的特性:层次性(最基本特性之一)、整体性、集合性、相关性、目的性、环境适应性

4. 作为系统工程研究的对象,系统还必须具有 可控性、动态性、复杂性、自律性 5. 管理是社会系统中联系各层子系统的纽带,是整个社会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

6. 管理系统的特点:是一个具有多重反馈结构的社会系统、是一个非线性的系统、各变量之间存在着长时滞、原因和结果具有一定的分离性、具有明显的组织结构特性

7. 现代工业企业的系统特征:一个人一机系统、可分系统、具有自适应能力的动态系统、投入产出系统、开放系统

8. 企业系统是一个承受扰动作用,具有输入、处理、输出三个环节,并通过反馈措施不断改善自身品质的自适应体系

9. 系统工程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跨学科的考虑问题,运用工程的方法去研究和解决各种系统问题,以实现系统目标的综合最优化。系统的观念就是整体最优的观念,也成为全局观念

10. 工程的观念是人们在处理自然、改造自然的社会生产过程中形成的工程方法论 11. A.D.霍尔三维结构:时间维、逻辑维、知识维

霍尔三维结构的特点:以工程系统为研究对象,核心内容是优化分析,更关注定量分析的方法

12. 系统工程方法论 3阶段5步骤 a) 阐明问题(阐明问题阶段) i. 问题的性质和范围 ii. 问题的目标 iii. 环境和条件 iv. 评价指标

v. 收集和分析资料

b) 谋划备选方案(分析研究阶段) i. 方案的提出

集体创造法(又称头脑风暴法) 、缺点 希望点法、特性穷举法、哥顿法 ii. 方案的筛选

一般要求所提出的备选方案具备:强壮性、适应性、可靠性、现实性 c) 预测未来环境(分析研究阶段) i. 确定预测内容 ii. 准备数据资料

iii. 预定预测方法、建立数学模型

预测的基本类型:定性预测法、时间序列法、因果关系法 iv. 计算预测值,分析预测误差

d) 建模和预计后果(分析研究阶段)

系统分析的主要模型有 图形模型、分析模型、仿真模型、博弈模型、判断模型

1 / 11

e) 评比备选方案(评价比较阶段)

第二章 系统分析

1. 环境是存在于系统边界外的物资的、经济的、信息的和人际的相关因素的总称。按照系统与环境的关系可将系统分为孤立系统、封闭系统和开放系统 2. 从系统分析的角度来看,对系统环境的分析的意义: a) 环境是提出系统工程课题的来源 b) 系统边界的确定要考虑环境因素 c) 系统分析与决策的资料取决于环境 d) 系统的外部约束通常来自环境

e) 系统分析的好坏最终需要系统环境来检验与评价 3. 环境因素分析:

a) 物理和技术环境 :现存系统、技术标准、科技发展因素估量、自然环境

b) 经济和经营管理环境:宏观经济环境、政策、外部组织结构、经营活动、产品系统及其价格结构

c) 社会环境:大范围的社会因素、人(个体)的因素 4. 系统与环境的边界 两种类型边界的划分 a) 系统和环境之间必须有一条边界

b) 与被考察的系统相关联的相邻系统的各部分或者说环境的范围必须明确规定 5. 系统目标指的是系统发展要获得的结果,系统目标决定了系统的发展方向 6. 目的是指通过努力系统达到某一水平的标志。目标是指系统实现目的过程中的努力方向。属性是对目标的度量。

7. 系统目标分析的目的是要论证系统目标的合理性、可行性和经济性,最终获得系统目标分析的结果--目标集 8. 系统目标分析的作用

系统目标分析的作用就是经过分析和论证,说明总目标简历的合理性,确定系统建立的社会价值。这样可防止系统建立时的盲目性,避免可能出现的各种损失和浪费,提高系统开发的效率。

9. 系统目标分析中的要求: a) 制定的目标应该是稳妥的

b) 要考虑目标可能起到的各种作用 c) 应将各种目标归纳成目标集 d) 要正确认识目标间的冲突 10. 建立目标集的过程

建立目标集是逐级逐项落实总目标的结果,为此要进行总目标的分解,即将总目标分解为各级目标,直到比较具体、直观为止。这就要求在总目标的分解过程中,要是分解后的各级分目标与总目标保持一致,并且分目标的集合一定要保证总目标的实现 11. 目标体系建立时要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a) 目标要简洁、明确 b) 目标要可评估 c) 目标要有相容性 d) 目标要有挑战性

e) 各种目标要有优先秩序,并形成一个目标体系

f) 组织目标体系的建立要求将短期目标和长期目标、局部目标和整体目标、内部目标和外

2 / 11

部目标相结合 12. 目标冲突:

利害冲突--专业性质 质量和成本 利益冲突--社会性质

13. 系统模型化:针对需要解决的系统问题,通过分析明确其外部影响因素和内部的条件变量。针对论证后的系统目标,用一个逻辑的或数学的表达式,从整体上说明它们之间的结构关系和动态情况,这就是\模型\的概念。 \化\意味着在系统分析中使用模型是一种常用手段

14. 模型的主要构成要素:系统目标和系统约束

系统目标是指系统组成要素的有机行动(序列化)应达到的系统功能和目的;系统约束是系统在实现给定目标时能充分利用的条件范围。 15. 模型的优化

模型的优化通常是针对数学模型而言。这是为了某些系统参数和变量取得较好值或最优解的一种方法。

16. 模型优化的方法

数学模型有确定型和随机型之分,而确定型又有线性和非线性之分。对于确定型问题,最优化方法可分为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类。直接法是指利用函数本身的数值或者它的判断值,不断迭代(调整)以达到最优解的一种方法。间接法是利用函数来解析 第三章 系统模型 (重点)

1. 模型是对现实世界某些属性的抽象,系统工程最常用的是数学模型,即分析模型 2. 系统模型的特征:它是对现实世界部分的抽象或模仿;它由与分析问题有关的因素构成;它表明了因素见的相互关系 3. 模型的分类

a) 图形与实物模型 图画、草图、框图是不严格图;图论图、逻辑图、工程图是严格图 b) 分析模型

c) 仿真模型 \伪实验\计算机导向 d) 博弈模型 \伪实验\人的行为导向 e) 判断模型

4. 构建模型的一般原则 a) 建立方框图

b) 考虑信息相关性 c) 考虑信息准确性 d) 考虑信息结集性

5. 信息的分类 (按照在模型中所起的作用不同,因素可划分为:) a) 可忽略其影响的因素

b) 对模型起作用但不属于模型描述范围的因素 c) 模型所需研究的因素 6. 建模的基本步骤 a) 形成问题

b) 确定系统的特征因素 c) 确定模型的结构 d) 构建模型

e) 模型真实性检验

7. 结构模型是应用有向连接图描述系统各要素间的关系,以表示一个作为要素集合体的系

3 / 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