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1 人民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30 21:23:2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教案

第一部分:教案内容

【教学设计】

学情分析:

高一年级的历史学习,是学生在高中阶段学习历史的起点,也是关键。能否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念,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培养一定的历史思维,便决定了学生历史学习的好坏。由于我市初中历史采取开卷考的形式,导致学生初中的基础不扎实,对于高中历史学习产生了不利影响。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采用了专题的形式,以专题为线索展现历史发展脉络,打破了时空的界限。这本应建立在学生掌握通史的基础之上。但初中历史教育的现状决定了众多学生既对初中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不理想,无法形成学习高中历史课程的必要的知识基础;又缺乏必要的学习能力和方法的培养。采用专题的形式编写教材,这一体例对教学有以下几点不利:⑴知识系统不完整,同一阶段不同历史现象的联系不紧密;⑵专题之间的跳跃性大,新知识的学习缺少旧知识的铺垫;⑶专题性的历史内容理论性强,难度加大;⑷各模块教材之间历史知识的重复。所以教学时,一定要注意专题内知识的完整性问题,同时还要考虑本专题知识与其他专题的联系。在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深入浅出地把历史知识向学生讲述清楚,并引导他们通过学习活动有所收获,这对历史教师无疑是一个重大挑战。 教学思路:

历史课程标准:列举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2010年福建省普通高中学生学业基础会考历史学科考试大纲(试行)》:知道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过程,以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为例,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

学习要求:了解欧共体发展的三个阶段概况,了解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以三大区域经济集团为例,说明经济区域集团化是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

重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经济区域集团的发展进程。 难点: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势及其影响。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简述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发展历程,分析欧洲联盟的成立对世界经济和政治格局的影响。

知道北美自由贸易区、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建立和发展的主要史实,探讨亚太国家加强合作的途径与方式。

归纳与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 二、过程与方法

结合教材中的“材料阅读与思考”,了解欧洲走向联合的过程。通过展示《欧盟宪法条约》生效受阻的材料,理解欧洲一体化充满曲折的过程。

从时间、建立路径、成员国、性质、组织原则等方面,用列表等方式比较北美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的异同,学习运用比较的方法认识历史问题。

利用课余时间搜集有关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的资料,了解这三大区域经济组织的有关史实。在此基础上,开展小组合作探究学习。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对欧洲联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及亚太经济合作组织等区域经济集团化进程的学习,

认识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发展趋势,体会当今世界国家间加强合作、竞争与发展的重要性,增强顺应时代发展潮流、面向世界、团结协作、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意识,并树立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而奋斗的责任感和使命感,认识到社会制度的差异并不意味着敌视与隔阂,我们应该解放思想,相互交流,取长补短,但在经济合作中要注意保持自身的独立性,不卑不亢。

【教学流程】

播放:《欢乐颂》

问:你们知道这首歌曲的名称吗?它与今天这节课有什么关系呢? 答:…… 《欢乐颂》是欧盟的盟歌,而欧盟是历史最久也是当前发展水平最高的经济区域集团组织。 请同学们阅读课本P.153“知识链接”,了解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表现。 投影:

人类历史上从未有过如此惊心动魄的鸿篇巨制——欧洲联合。

为避免战争、促进繁荣,若干国家以民主而非战争、以平等而非奴役的方式走向经济与政治的联合。

投影:欧盟旗帜

问:你们知道欧盟的旗帜有什么象征意义吗?

答:12颗星,围成了一个圆,象征欧洲的团结、统一(另有一说:数字12在传统上是完美、完整和统一的象征,12颗金色的星星代表着欧洲人民的团结与和谐)。

问:你们知道欧洲名称的由来吗? 投影:

欧罗巴,希腊神话中的公主,欧罗巴与万神之王宙斯相爱并生下三个儿子,她所居住的大地被命名为欧罗巴,即今天的欧洲大陆。

神话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由于欧洲大陆上邦国林立,自古以来战乱不断。 投影:拿破仑、希特勒像

从古自今,一个统一的欧洲就是欧洲人的欧罗巴梦想。从古罗马的查尔曼皇帝、法国的亨利四世、拿破仑到德国的希特勒无不曾经试图实现这个梦想;康德、卢梭、尼采等思想家也把它作为终极理想。

问:战争给欧洲人民带来了什么? 投影:都德《最后一课》、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场景 投影:

直到经历了20世纪两次世界大战的摧残和创伤之后,人们才逐渐明白,武力与暴政不仅无法实现欧洲的统一,反而给欧洲人民带来了无尽的灾难。

欧洲政治家清醒地认识到,只有联合才能复兴文明,重建欧洲;只有统一才能维持和平,避免战争。

问:二战后欧洲为什么能够走向联合? (板书)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⒈原因 ⑴必要性 ⑵可能性

投影:

材料一 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剧烈厮杀后,昔日称雄于世界的欧洲列强均已降为二等国、三等国。它们面对的是一个虚弱不堪、支离破碎的欧洲。在东方,来自苏联和东欧盟国的威胁日益严重;在西方,来自美国的经济渗透和政治控制不断加强。欧洲政治家们清醒地认识

到,如此下去,欧洲将不再是欧洲人的欧洲。

材料二 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发展,生产力大大提高,生产、社会分工和资本的国际化大大加强,欧洲各国相互依赖的程度加深。

材料三 西欧土地面积狭小,资源又相对缺乏,这使欧洲各国认识到要尽快发展经济,就必须打破国家壁垒,在经济上联合起来,实行一体化。

答:①内部需求:为了更好地利用欧洲资源发展经济(优势互补),重振欧洲;②外部因素:两极格局下抗衡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

二战后的世界格局由以西欧为中心的传统格局被美苏两极格局所取代。在两极格局下,西欧各国认识到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力单独与美苏抗衡并在世界政治经济中起主导作用,唯一的出路在于“联合”,只有联合才能优势互补,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国际地位,抗衡美苏。

问:西欧各国联合的可能性又是什么? 答:……

(板书)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⒈原因

⑴必要性:

①优势互补,重振欧洲

②两极格局下抗衡苏联的威胁和美国的控制 ⑵可能性:

①共同的文化价值观,地域相连,联系紧密 ②法、德矛盾的和解

播放:《大国崛起·大道行思》片段

战后欧洲的合作与发展,是一个让人心动的选项。合作是从法国和德国这两个欧洲中西部面积最大的国家开始的。这是两个宿怨深厚的邻居,在二战以前的1100多年中,他们一共打了200多场战争,平均5年就开战一次。

为防止德国进攻,法国从1930年开始修建马奇诺防线,边境上的这座炮楼距离德国只有10公里。历史给这两个持续对抗了几个世纪的国家两败俱伤的惨痛教训,也启迪了它们相逢一笑泯恩仇的政治智慧。

二战后,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和法兰西第五共和国首任总统戴高乐,成功化解了两个国家几百年来的仇恨,共同开启了欧洲历史崭新的一页。

由法国和德国作为发动机带动起来的“欧盟”组织,由于形成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组建了共同的议会乃至军事力量,一个超强的地区联合体便横空出世了。

(板书)一、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

⒈原因 ⑴必要性 ⑵可能性 ⒉进程

欧洲的联合经历了从“欧共体”到“欧洲联盟”的过程。请同学们回顾我们上学期学过的欧共体的发展历程;并阅读课本P.153第一段,归纳欧洲联盟成立的过程。

投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