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徐州市高中地理第一单元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121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学案鲁教版3!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8 20:39:34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区域地理环境与人类活动 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区域差异(第一课

时)

【教学目标】

1.结合案例,明确区域差异的原因及表现。

2.以日本和英国为例,通过比较两个区域在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熟悉区域差异的分析方法。

【 学习重点与难点】 比较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类活动的差异,并探讨其原因 【 学习过程】 课堂活动1: 一.区域差异(阅读课本第一部分内容,思考下列问题)

1 .区域差异形成原因 纬度位置、海陆位置及地形因素 。 2 .差异性的表现

课堂活动2: 二.区域差异比较——日本和英国(比较对象)

(一)自然环境的比较 阅读课本P10—11,结合日本和英国地图,完成下列要求: 1.自然要素相似性:都是岛国;面积相差不大;都处于北温带,气候都比较温暖湿润。都有世界著名的渔场。

2.差异性: (合作展示) 表现: 自然要素 地形 气候 植被 水文 矿产 日本 地形崎岖,以山地、丘陵为主 季风气候(南北差异) 森林覆盖率高,种类多样 河流短促,水能丰富 贫乏 英国 高原、低山、丘陵、平原交错。 温带海洋性气候 森林覆盖率低,以草地为主 河网密布,航运价值高 煤、石油、铁矿 3.产生的原因: (合作展示) 日本、英国气候差异形成原因(主要是海陆位置的差异,其次是纬度纬度位置的差异)

(二)经济发展的比较 阅读课本P12英国、日本工业分布图,并结合日本和英国的自然环境差异,完成下列问题:

1.相似性:都是发达的工业化国家;经济发展水平比较高;都发挥了岛国的优势。 2.差异性 (合作展示) 表现:

1

人文要素 经济发展特点 日本 经济大国、工业起步较晚 高新技术产业地位突出 英国 工业化最早的国家 传统产业曾风靡全球 “资源型”布局为主 以畜牧业为主 工业布局 “临海型”工业布局 农业 以种植业为主 人口与城市 人口稠密,城市众多,多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人口稠密、城市化水平高

3.产生的原因: (合作展示)

(1)日本、英国工业布局特点产生的原因

日本——临海型——日本国内资源贫乏,绝大多数靠进口。 英国——资源型——英国矿产资源丰富,工业主要分布在煤炭产地。 (2)日本、英国农业地域类型差异产生的原因

日本——以种植业为主——日本属于季风气候,利用农作物生长。

英国——以畜牧业为主——英国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多雨,不利于作物生长,但利用多汁牧草的生长。

【例题1】读“日本经济结构图”,关于日本经济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农业发达且在国民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B.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工业 日本经济结

构图

C.工业水平比较低

D.商业、建筑业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

(三)区域差异比较方法和步骤总结:( 师生交流)

第一步:确定比较的对象 第二步:收集区域的相关资料 第三步:资料的分析与整理

第四步:区域差异分析、比较(定性、定量和综合)

自然环境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地形、气候、水文、植被、土壤 方面; 人类活动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人口、交通、农业、工业、城市 方面。 第五步:探索区域差异形成的原因 【例题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2

A不同的区域的环境特征可能存在较大的差异 B同一区域不存在差异

C区域差异既有自然环境方面的差异,也有人类活动方面的差异 D区域差异自然原因和人类活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 拓展训练】

1.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一条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我们常常以此线为界,将我国划分为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查找相关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1)完成下列表格

项目

气候 地形 河流 耕地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平原、高原 少;有结冰期 旱地为主 热带或亚热带季风气候 平原、低山丘陵、高原 多;水量大;无结冰期

水田为主 北方地区 南方地区 主要农作物 小麦、玉米、高粱;苹果、梨 水稻、油菜;柑橘、荔枝

耕作制度 古代交通 方言(多或少) 一年一熟或两年三熟 马车 少 一年两熟或三熟 帆船 多 (2)造成我国南、北方差异的原因主要是纬度位置差异。 【 当堂检测】

秦岭-淮河一线是我国的一条重要地理分界线。据此完成1~2题。 1.有关这条分界线南北两侧的区域差异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秦岭-淮河以北耕地以旱地为主,主要粮食作物是春小麦 B.秦岭-淮河以南耕地以水田为主,主要油料作物是油菜 C.秦岭-淮河以北的典型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 D.秦岭-淮河以南的植被主要是热带季雨林 2.造成上述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 )

A.地形差异 B.海陆位置不同 C.纬度位置不同 D.山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