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4 1:40:2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张枣眼中的中国新诗
张枣以中文诗创作闻名,他用英文写的诗评其实也很有抱负。在《论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a(原题
DevelopmentandContinuityofModernisminChinesePoetrySince1917,收入ModernismandPostmodernisminChineseLiteraryCulture,AarhusUniversityPress,1993)一文中,張枣盘点中国现代诗人之余,就讲到了庞德、爱伦·坡、波德莱尔、魏尔伦、马拉美、詹姆斯、梅特林克、韦尔哈伦、里尔克、马拉美、瓦雷里、厨川白村、济慈、柯勒律治、艾略特、丹丁、勃洛克……,至于流派和理论,又谈到了意象主义、法国象征主义、欧美现代主义和英国玄学派、德国初期浪漫象征主义、纯诗理论、唐诗风格、儒家、道家及禅宗……,好像要用一篇文章的容量写一部中西诗歌比较史。
这部诗人自己做的中外比较史立论也别致。有关中国白话诗诞生
1 / 6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以来与现代主义的联系,张枣按年代逐条梳理,着重提出了“抒情表面的象征化”概念。概念中的“抒情”大致对应了本土文学传统,“象征”理论则与欧美现代主义诗歌相合,抒情与象征均注重情感的抒发,想象力在白话诗创作中的作用得以凸显。这种诗歌理论上的尝试强调了诗所以为诗的本质,在张枣看来,他由此重构的中国现代诗歌体系,就足以代表整部的初期白话诗史了。
在张枣这一个人的诗史中,对现代诗人的定位不同以往,常常是颠覆性的判断:浪漫的新月派诗人统统是具有过渡性质的“浪漫—象征主义者”;卞之琳诗中的象征变成了“传统主义”的;几乎完全从道教传统和禅宗处吸取灵感的废名,倒成了“彻底的现代派”;在有着“师法里尔克”标签的冯至身上,张枣则发现了“儒学”的现代表现形式。根据张枣的论述,上世纪20-40年代,现代主义因素无孔不入,与本土文学传统和社会现实三者相互缠夹,汇成了现代白话诗坛的一方江湖。 一
2 / 6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
张枣不赞同一般文学史的做法,即将现代诗人严格按写作风格分门别类。似乎是本着重造诗坛名册的心情,在《论中国新诗中的现代主义》一开篇,他就对文学史里诗人被“精确定位”的诗派划分提出质疑。按照这种划分,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诗人群体被分为自由派、格律派和象征派,继起的诗人也分属“现代派”,“革命派”,“国防诗”和“九叶派”等不同团体。张枣认为,这样按诗歌风格进行的团体划分首先会冤枉了个别作家:“某些独立的,甚至可能更有才华的诗人”,诸如鲁迅、陆志韦等被排除在群体之外;另一方面,像郭沫若早期的诗歌风格多样,不同阶段的诗风各有侧重,这样的诗人就很难被归为某一社团;更何况对同时期不同诗派的设定也存在风险,对诗人群体的粗暴划分,会忽视诗人间可能存在的“文学精神的一致性”。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同时期的诗人诗作不能放在一起讨论。张枣肯定并强调了诗人创作共同的时代大背景,他将这个背景称之为一种“时代精神”,即:怀着实验的热情,致力于用适当的方式来表现变化中的、未知的传统主体。在诗歌新传统形成时起了关键作用的,所
3 / 6 __来源网络整理,仅作为学习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