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1/10 1:42:3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第十五专题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考纲解读 考纲内容 能力要求 了解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认识美苏“冷战”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关系发展的影响 简述欧洲共同体的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和中国的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了解苏联解体后两极格局瓦解和多极化趋势加强的史实,认识多极化趋势对世界历史发展的影响 考向定位 在今后的高考中,世界格局演变仍将是考查的重要内容,尤其是要注意演变原因的分析及多极化中西欧和中国的内容。联系中国的发展情况来考查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现象、当今社会主流的发展趋向。 (1)高考国际关系史特别是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是考查的热点。近几年高考对本专题的考查主要体现在世界格局的形成、演变、影响演变的因素、世界格局的变动对世界形势的影响等 (2)新课标考纲与以往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相比,本单元有两处变化,增加了“经互会”“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两部分内容。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一直是高考考查的重点,特别的近两年高考突出考查了“多极化趋势的表现及影响”等相关知识。在今后的高考复习中关于“现代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专题的考查应重点关注上述变化。 (1)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 (2)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3)两极格局的瓦解和多极化趋势的加强
第25讲 美苏两极格局
【考点梳理】
考点1 美国“冷战”政策 1.冷战原因:
① 、美苏实力的相当 ②、 战时“盟友”变“” ③、苏联的提高 ④ 、美苏分歧 2.背景:
①、雅尔塔体系的建立。实质:以美苏为主导、划分美苏势力范围;确定以美苏为主导的国际关系新体系,奠定的框架。
②、二战后,美苏的政治基础不复存在。苏联实力不断增强,受到西方、美国敌视。
3.概念: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 4.表现:
①、 杜鲁门主义:以“遏制共产主义”作为国家政治意识形态和对外政策的指导思想,标志
“”的开始。
②、马歇尔计划:为帮西欧恢复经济,美国务卿马歇尔对欧洲实施的计划,以保持和控制西欧国家,将西欧纳入“冷战”的战略轨道。
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事政治集团,加剧了“”的程度。
考点2 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 1.背景:
①、二战极大地改变了;②、帝国主义力量遭到严重削弱; ③、的援助; ④ 、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2.概况:
①、东欧:建立了、阿尔巴尼亚、捷克斯洛伐克、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匈牙利和等人民民主国家。 ②、亚洲:、朝鲜、越南、等国也走上了人民民主和社会主义道路。 3.联合斗争:
①、成立“经济互助委员会” : 保加利亚、匈牙利、波兰、罗马尼亚、捷克斯洛伐克六国在莫斯科成立, 对打破以美国为首的经济封锁,起了重要作用。 ②、签订《华沙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简称华沙条约:苏联和阿尔巴尼亚、保加利亚等八国签订 ;成立“”, 欧洲华约、北约两大军事集团对峙局面形成。 考点3 “冷战”阴影下的国际关系
1.1949,德国首先成为美苏“冷战”主要地点,分别成立了和;
2.日本投降后,苏美以北纬38度为界,分别进驻朝鲜半岛北部和南部 ,南部建立“” ,北部建立“”
3、1962年7月,苏联在古巴建立导弹基地,引发“”。 【答案】
考点1 对手、世界政治影响、意识形态、两极格局、合作、武装进攻、冷战、经济援助、冷战
考点2 国际形势、苏联、南斯拉夫、德意志民主共和国、蒙古、中国、资本主义世界、华沙条约组织
考点3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德意志民主共和国、大韩民国、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古巴导弹危机
重难点突破
重点1 美苏的“冷战”对峙的措施及表现 【知识归纳】
美苏的“冷战”的背景、含义、表现 背景:
战后,反法西斯同盟任务完成,社会主义国家与资本主义国家意识形态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美国成为世界头号强国,苏联成为唯一能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美国妄图凭借强大的实力称霸世界;但是美国的称霸野心遭到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遏制;二战刚刚结束,人们对战争深恶痛绝,和平成为时代的潮流,美、苏不敢贸然发动战争。(美苏对抗以冷战形式进行的原因) 含义: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了除武装进攻以外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以遏制共产主义。主要原因:美国敌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实质:遏制共产主
义。 表现:
政治上--“杜鲁门主义”的出台,表明美国公开放弃同苏联合作的政策,标志着“冷战”的开始。
经济上--“马歇尔计划”(又叫“欧洲复兴计划”)是“杜鲁门主义”的一次大规模运用。通过援助西欧
恢复经济,增强西欧遏制苏联的力量,同时加强美国对西欧的控制。 军事上--北大西洋公约组织和华沙条约组织的成立,两大军事集团在欧洲全面对峙,标志着美苏两极对
峙格局的正式形成。
【温馨提示】明确“冷战”政策是美国推行的霸权主义政策,准确把握其实施的背景、含义、具体表现、实质、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同时要理解冷战时期的特征:一是美苏取代欧洲成为国际力量的中心;二是美苏由战时同盟发展到“冷战”对峙和在世界范围内争霸,大国强权政治色彩浓厚。
【典例1】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推行遏制共产主义的“冷战”政策,表现有 ①向西欧提供经济援助 ②支持联邦德国崛起 ③以联合国名义直接出兵朝鲜 ④成立军事政治集团北约组织
A.① B.①②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
【名师点睛】二战后,美国在欧洲推行旨在遏制共产主义稳定资本主义的霸权政策,具体表现包括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组织的建立、德国的分裂、朝鲜的南北对峙、古巴导弹危机。“出兵朝鲜”是热战的表现。 【答案】C
【方法技巧】解题关键是明确“冷战”含义及表现。
【配对练习】
1—1.(拓展题)二战结束后不久,美国总统杜鲁门说:“美国今天是一个强大的国家,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比它更强大。”“胜利已使美国人民有经常而迫切的必要来领导世界。”下列各项中,对上述言论分析不正确的是
A.美国要求在世界反法西斯联盟中居霸主地位 B.二战使美国成为最强的军事大国
C.随着实力的增强,美国的扩张野心膨胀
D.美国要求按照实力确定自己在世界上的新地位
【解析】主要考查二战后,推行“冷战”政策的背景。二战结束后,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已经完成了它使命。A项不符合二战后现实。 【答案】A 1—2.(易错题)二战后,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破裂的根本原因是
A.社会制度的不同 B.意识形态的冲突
C.国家利益的冲突 D.发展其经济的需要
【解析】主要考查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社会制度、意识形态都是表面现象,国际关系中没有永恒的朋友和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利益关系才是最重要的,也是最根本。此题易错选B。 【答案】C
难点1 冷战状态下的美苏关系及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知识归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