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10 19:32:2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古代科技发展简史
科学技术的定义
科学技术史是关于科学技术的产生、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科学技术史既要研究科学技术内在的逻辑联系和发展规律,又要探讨科学技术与整个社会中各种因素的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辩证关系。因此,科学技术史既不是一般的自然科学,也不同于一般的社会历史学。它是横跨于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一门综合性学科。
科学技术萌芽时期
中国科学技术的萌芽时期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中国是世界早期人类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是世界上最早使用火,发明弓箭和陶器、出现陶器
农牧业、观察天文、开创医药的地区之一。开始利用蚕丝制作丝绸。 先秦时期
夏商周时期奠定了中国科学技术的雏形。这时中国进入了青铜时代,青铜器的铸造冶炼技术非常高超,同时也出现了原始的瓷器。到了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体系基本奠定。 广泛使用铁器,同时还出现了炼钢技术和铸铁柔化技术。《夏小正》成书,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农事历书。有大规模的水利工程,包括都江堰、郑国渠等。创造十进位制。 发明筹算,能进行四则运算以及乘方,开方等较复杂运算,并可以对零、负数和分数作出表示与计算。有学者认为,筹算促成了印度-阿拉伯数字体系。 创造九因歌,为世界上最简便的乘法表,直到今日还在使用。 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星表之一。 测定了比较精确的回归年长度。中医学理论初步建立。
秦汉时期
中国古代的各个科学技术已经趋于成熟。农业上的轮作制已经确立。中
医学著作《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面世。《九章算术》确定了中国古代的数学体系。 造纸术已被发明并且得到了重大改进。 造船技术已经非常成熟。 长城的建造体现了中国当时建筑技术的发达。 张衡发明候风地动仪,是世界上最早的地震仪。 已有牵星导航技术(过洋牵星术)。 发明抽水马桶,是世界上最早使用抽水马桶的国家。
魏晋南北朝时期
刘徽、祖冲之、张子信等对数学和天文学做出了很大贡献。 裴秀提出的制图六体,创造了中国古代地图学的基础理论。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标志着农学的成熟。 王叔和的《脉经》、皇甫谧的《针灸甲乙经》、陶弘景的《神农本草经集注》丰富了中医学体系。 葛洪在炼丹上的研究,对中国原始的化学做出了贡献。 马钧在机械制造方面的成就代表了中国古代机械制造的水平。 解飞、魏猛变制造出世界上最早的车磨。
隋唐、两宋时期
宋朝科技隋唐时经济文化发达,使科学技术得到了很大发展。到两宋时,中国古代的科学技术发展达到了高峰。
元朝时期
阿拉伯与波斯科学技术传入中国。翻译诸如托勒密的《天文大集》、伊本·优努斯(又译作尤尼)的《哈基姆星表》(又译作《哈基姆历数书》)等天文学著作。中国人在此时开始使用阿拉伯数字。 元世祖至元十七年(1280年),王恂与郭守敬等完成编制《授时历》。《授时历》以365.2425天为一年,与地球绕太阳一周的实际时间只有26秒的差距。1303年,朱世杰著成《四元玉鉴》,将“天元术”推广为“四元术”(四元高次联立方程),并提出“消元”的解法。朱世杰
亦研究各有限项级数求和问题,而且在此基础上得到高次差的内插公式。 一般认为欧几里得的著作《几何原本》前六卷是明代的徐光启在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的帮助下翻译并引进中国的,但有学者认为早在元代,此书已经被来华的穆斯林带到中国。[3] 中医学有很大发展,出现了金元四大学派。医药学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出现了“兼收并蓄、互通有无”的局面,大大丰富了医药学知识的内容。《回回药方》是中国的大型综合性回回医药学典籍,是一部包括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骨伤和皮肤病等科,具有中西特色的医学典籍。1291年,郭守敬指挥修建元大都至通州的运河,通惠河是中国工程建设史上的杰作,其运用的巧妙方法与现在国外一些运河采用的技术是基本相同的。 .王祯编著的《农书》有37卷,现存36卷,是中国古代一部对农业生产进行全面系统论述的著作。《农书》全书约有十三余万字与300多幅图画,全文分为《农桑通诀》、《百谷谱》、《农器图谱》三大部分。《农桑通诀》包括对农、林、牧、副、渔及水利等各个方面的综合性论述,提出“顺天之时、因地之宜、存乎其人”的农耕思想。《百谷谱》对各种农作物的品种、特性、栽培、种植、收获、贮藏和利用等知识加以介绍,将农作物分为谷、蔬、果、杂等六大类,为中国农作物分类学奠基;而对于植物性状的描述,也是此前书籍不曾有过的。《农器图谱》则是《农书》的重点部分,该部分就田制、仓廪、舟车、灌溉、蚕桑、织纤、麻芒等分为20门类,详细介绍了257种农业机械,而且配绘图谱306幅并加以文字说明,其价值超过以往所有农业机械书籍。 在活字印刷术方面,王祯设计出木活字及转轮排字架,并于1298年用木活字排印《旌德县志》;其《造活字印书法》(附于《农书》书末)是最早的系统性介绍活字排版印刷术的科技文献。
明朝时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