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2 16:41:46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4咨询关系上的阻抗(不认真履行心理咨询的安排、诱惑咨询师、请客、送礼等
5、阻抗产生的原因:
(1阻力来自成长中的痛苦(2阻力来自功能性的行为失调 (3阻力来自对抗咨询或咨询师的心理动机
6、如何应对阻抗:(1解除戒备心理(2正确地进行诊断和分析(3以诚恳帮助对的态度对待阻力
7、求助者沉默的类型:①怀疑型②茫然型③情绪型④思考型⑤内向型⑥反抗型。
8、多话有关求助者的几种原因:①宣泄型②倾吐型③癔症型④表现型⑤表白型⑥掩饰型⑦外向型
★阳性强化法、合理情绪疗法ABC理论(已考
1、阳性强化法——创始人是巴甫洛夫和霍尔。这种应答性经典条件反射在治疗中的应用就称为行为治疗,最初是通过
华生等人对儿童的动物恐怖脱敏发展进来的。根据这一原则而建立的第一个系统的行为治疗模式是
50年代由沃尔甫提出的,称为交互抑制的系统脱敏法。第二种成分是操作条件反射——斯金纳,在
治疗中的应用称为行为矫正,应用于个体治疗和集体治疗。第三种成分称为认知行为治疗,代表了
两种不同的治疗思想的融合
⑴基本原理:以阳性强化为主,及时奖励正常行为,漠视或淡化异常行为,这种方法就叫做阳性强化法。
行为主义理论认定行为是后天习得,并且认为一个习得行为如果得以持续,一定是在被它的结果所强化。
所以如果想建立或保持某种行为,必须对其施加奖励;如果要消除某种行为,就得设法给予惩罚,如代
币法。
⑵操作步骤、程序:①明确治疗的靶目标②监控靶行为③设计新的行为结果④实施强化
⑶注意事项:①靶目标需单一具体②行为强化要适时、适当③条件反射形成后,物质奖励可改为精神奖励,最终精
神奖励也可取消
另一答案:①所选择的强化行为应是具体的、可观察、可测量的行为; ②所选择的强化物要与被试的需要相吻合,在所需行为发生之后,应及时呈现; ③给予强化物时,物质奖励要与精神奖励(口头赞扬结合起来进行;
④强化时,在数量上应把握好分寸,既使行为者感到愉快,又不使强化物很快失去吸引力;
⑤在撤销强化物时,可采用逐步消除的方法,或用社会性强化物代替,以继续维持所需行为。
2、合理情绪疗法的ABC理论
ABC理论是合理情绪疗法的核心理论,它是埃利斯关于非理性思维导致情绪障碍和神经症的主要理论
⑴主要观点:强调情绪或不良行为并非由外部诱发事件本身所引起,而是由于个体对这些事件的评价和解释造成的。
⑵ABC:A代表诱发事件;B代表个体对这一事件的看法、解释及评价即信念;C代表继这一事件后,个体的情绪反应和行为结果。(D:辩论;E:治疗效果
⑶工作程序:①心理诊断阶段:找寻求助者问题的ABC;在此基础上共同协商制定咨询目标;解说ABC
(已考理论,并使求助者本身认识到A、B、C的关系,并能结合自己分体予以初步分析。
②领悟阶段:进一步明确求助者的不合理信念;在确认不合理信念时,注意把它同求助者对问题的表面
看法区分开来,使其达到三种领悟:
①使他们认识到信念引起情绪及行为后果,而非诱发性事件本身②他们因此对自己的情绪和行为
反应应负有责任③只有改变不合理信念,才能减轻或消除目前的各种症状。 ③修通阶段:见⑹ ④再教育阶段
⑷非理性观念三特征:①绝对化要求;②过分概括化;③糟糕至极
⑸合理情绪疗法帮助个体达到哪几个目标:①自我关怀②自我指导③宽容④接受不确定性
⑤变通性⑥参与⑦敢于尝试⑧自我接受 ⑹苏格拉底辩证法——“产婆术”
与不合理信念辩论“黄金规则”——“像你希望别人如何对待你那样去对待别人” 放松训练
合理情绪想象技术系统脱敏 修通阶段RET自助表
常用技术家庭作业合理自我分析报告(RSA 自我管理技术 其他方法停留于此 五、评估效果
咨询效果评估的时间:(1在开始1次或几次咨询后进行评估。(2在咨询结束前评估。
(3在咨询后追踪复查时的评估。 咨询效果评估的方法(维度(已考:
(1求助者对咨询效果的自我评估。(2求助者社会生活适应状况改变的客观现实。
(3求助者周围人士特别是家人、朋友和同事对求助者症状改善状况的评定。 (4求助者咨询前后心理测量结果的比较。(5咨询师的评定。 其他:
1、心理咨询个案包括哪些内容:
(1一般背景资料。(2来访原因。(3现主要症状。 (4家庭关系、人际关系、个人成长经历和社会支持体系。
(5个人的情绪、个性特征、兴趣爱好、自我认识评价及常用的应对方式。 (6既往病史、家族病史。(7心理测试结果。(8咨询师的一般印象。 (9诊断与评价意见。(10处理意见与咨询方案。(11咨询各阶段及效果分析。 2、适宜的求助者应具备的条件:
(1智力正常。(2年龄适宜。(3内容适合。(4人格正常。(5动机正确。(6信任度高。
(7行动自觉。(8匹配性好。
3、自知力:是病人对自己的精神状态的认知能力
⑴如果患者能认识自己精神状态不正常,能够主动就医,称为“有自知力”或“自知力完整”;
⑵如果患者对患病期间的部分症状有认识和批判能力,对另一部分症状认识不到是病态时,称为“自知力缺乏”;
⑶而当病人对其精神症状认识不到是病态,否认精神不正常时则称为“无自知力”或“自知力丧失”。
4、压力源:(1生物性压力源:是一组直接阻碍和破坏个体生存与种族延续的事件。
包括躯体疾病创伤或疾病、饥饿、性剥夺、睡眠剥夺、噪音、气温变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