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社会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精品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6 19:09:1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社区工作》课程教学大纲

(2004年制订,2006年修订)

课程编号:080213

英 文 名:Social work of Community 课程类别:专业主干课

前 置 课:社会工作概论、社会学、社会研究方法、个案社会工作、团体社会工作 后 置 课:家庭社会工作、老年社会工作、社会问题研究、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 学 分:3学分

课 时:54课时(其中课程实习21课时) 主讲教师:许爱花等

选定教材:周沛.社区社会工作.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 课程概述:

社区工作是现代社会工作的重要领域和主要方法之一。本课程从纵横两个方面介绍社区社会工作的思想渊源、理论基础和价值体系,从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介绍社区研究、社区建设、社区发展、社区服务的意义和基本原则。针对我国正全面推进社区自治和社区建设的新的历史条件,立足于中国本土性社区工作的历史和社区建设的现实进程,借鉴西方专业社区工作的理论和方法,对中国当代社区工作和社区建设的基本理论、原则、模式、内容、方法、过程和发展趋势作出回答。分析了社区工作的主体即社区工作者的角色、素质和构成。介绍社区照顾与社会保障这两个社区社会工作的工作重点与运作过程,对农村社区社会工作、城市社区社会工作的重要性、主要内容、工作原则和方法分别详尽分析。本大纲适用于本科社会工作专业。 教学目的:

通过《社区社会工作》课程的学习,了解社区,社区社会工作的理论界定、社区社会工作的发展历程;掌握社区社会工作的目标和原则、社区社会工作的模式、社区工作的一般过程和专业方法,重点把握社区工作实施过程中的阶段与方法;明确社区组织、发展的功能和目标、社区服务的基本内容、我国社区服务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模式,了解社区文化建设、环境建设和社区照顾、社区保障的意义。理解专业社区工作者应该具备的角色和素质。 教学方法:

本课程授课内容采用多媒体授课。社会工作是一门应用性的学科。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一部分是专业理论和专业价值观,另一部分是实施专业过程的方法技能。作为实务性、操作性取向的专业,它不但去“想”,而且要把社会工作服务社会与人群、创造和谐与美好社会的理想付诸“行动”。因此,它就不止于“纸上谈兵”,而是努力通过实干,达到人人共享社会福利、实现社会福利的理想目标。社区社会工作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提供机会,让学生进行专业实习,到政府的社会福利机构和社区开展实习,使学生亲身实践课堂上所学习的专业知识与理论原则。其形式是集中式实习,将社区社会工作的价值、知识与技巧整合、内化到工作者的工

1

作行为中,转化为实际的服务。学生以不同程度获得一定的锻炼,达到实习目的即与目标人群工作相关知识、方法和技巧以及态度的获得。

2

各章教学要点及教学要求:

第一章 社区与社区工作

课时分配:3课时 教学要求:

本章要求了解社区涵义、社区特征、社区分类、社区的基本功能。 教学内容:

第一节 社区与社区理论

一、社区的界定和构成要素 二、社区特征与分类 三、社区与社会工作

社区是一个工作环境;社区是影响社会政策的基地。 四、社区功能 1. 经济生活功能 2. 社会化功能 3. 社会控制功能 4. 社会参与功能 5. 社会福利功能

第二节 社区工作

一、社区工作的内涵与界定 二、社区工作的目标 1. 社区工作目标的分类 2. 社区工作的具体目标 三、社区工作的对象与功能

社区工作的对象:地域社区;功能社区。

社区工作的功能:社区服务的功能;社会保障功能;社会控制与社会稳定功能;配置社区资源,促进人的发展功能。

四、社区工作的特征

政府的导向性与社区的自主性相结合; 社区工作的专业性与群众参与的广泛性相结合; 工作目标的综合性与工作内容的多样性相结合;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