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全)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0/23 16:28:37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中国法律思想史讲义

徐海涛

授课计划

导论

第一章 夏、商、西周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神权法思想的产生、发展与演变

第二节 维护宗法等级的礼治与“明德慎罚”思想

第二章 春秋战国时期的法律思想——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渡时期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春秋时期革新家的法律思想(管仲、子产、邓析) 第二节 儒家的法律思想(孔子、孟子、荀子) 第三节 墨家的法律思想(墨子)

第四节 道家的法律思想(《老子》、《庄子》)

第五节 法家的法律思想(李悝、吴起、商鞅、慎到、申不害、《管子》、韩非) 第三章 秦汉以后的封建正统法律思想——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确立和酝酿 一、秦王朝的迅速灭亡与法家思想的破产 二、从黄老到以儒为主的儒法合流、礼法统一

第二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形成(形成过程、内容和基本特点)

第三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局部深化(基本理论、刑事制度、婚姻家庭方面)自学 辩论:“春秋决狱”利大于弊VS“春秋决狱”弊大于利 第四节 封建正统法律思想的哲理化

理学的兴起、一代理学宗师朱熹以“存天理,灭人欲”为核心的法律思想

第五节 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法律思想

了解早期启蒙思想家的共同特点、重点讲述以黄宗羲为主的启蒙思想

第四章 中国近代的法律思想——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法律思想

第一节 近代地主阶级改革派的法律思想(龚自珍、魏源) 第二节 太平天国领导人的法律思想(洪秀全、洪仁玕)

第三节 洋务派与早期改良派的法律思想(王韬、薛福成、郑观应) 第四节 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法律思想(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 第五节 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法律思想(孙中山、章太炎) 第六节 清末修律中的礼法之争及沈家本的法律思想

1

学习教材:《中国法律思想史新编》张国华著 北京大学出版社 1998年3月第1版

参考教材:

1. 《中国法律思想史》武树臣著 法律出版社 2004年7月第1版 2.《中国法律思想史》杨鹤皋主编 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5年1月第1版

阅读书目与网络资源:

1.《中国法律传统的基本精神》范忠信著 山东人民出版社 2001年1月第1版 2.《中国法律与中国社会》 瞿同祖著,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3.《情理法与中国人》范忠信等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中国传统法律文化》武树臣,北京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5.《中国法律传统与近代转型》张晋藩,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6.《瞿同祖法学论著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7.法律思想网 http://www.law-thinker.com/ 8.法史网 http://www.fashi.net/

9.中国法律文化网 http://www.law-culture.com/

中国法律史学会 主办 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 承办 http://www.ruclcc.com/default1.asp

中国人民大学法律文化研究中心

10、内蒙古广播电视大学网络课堂http://202.207.96.9/open/fzs/ZJFD/b1.htm

2

第三部分 讲稿正文

导 论

一、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对象

中国自古以来各种法律观点、学说和理论的内容、本质、作用、特点及其产生、发展、演变和相互斗争、相互吸收、相互影响的过程与规律,以及它们与当时的立法、司法活动的关系。

法律思想有别于法律和法制。法律和法制只有掌握国家政权的统治阶级才能创制,而法律思想则不限于统治阶级,被统治阶级也可以具有,只是它不占统治地位。

因此,中国法律思想史既包括中国历代占统治地位的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也包括历代不占统治地位的被统治阶级的法律思想。法律思想也不等于法理学或法律哲学。

“法理”一般指“法律之原理”或法律的基础理论,它是法律思想的核心,但非全部。所以中国法律思想史的范围要比中国法理学史广泛。法律思想的产生不但有经济、政治、社会和历史等多方面的原因,而且它同经济、 政治思想、哲学、伦理道德观念都有不同程度的联系,甚至某种内在的联系,并曾和宗教神学长期结合。由于“法律是一种政治措施”,是国家意志的体现,因而中国法律思想史同以国家政权为核心的中国政治思想史的联系尤为密切。

二、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研究方法

(一)实事求是,服务当今

必须克服两种倾向,一是民族虚无主义,即从根本上否认中国传统文化的价值,认为中国古代史一团黑暗,充满了糟粕落后反科学反民主的东西,不值得研究挖掘,应当付之一炬。二是把古人现代化,即用现代的思想标准来描述古人,苛求古人。要从历史的真实背景出发去再现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对待传统文化,切忌盲目崇拜和一棒子打死。

(二)去伪存真,字斟句酌

主要指对待先秦史料的真实性要能够辨别,要注意掌握古文字语句的真实含义。

(三)人物与典籍相结合

中国法律思想史研究的直接对象是历史上的重要人物和学派,使用的材料是他们的著作。比如研究孔子、孟子、老子、庄子、商鞅、韩非,就要分别研究《论语》、《孟子》、《老子》、《庄子》、《商君书》、《韩非子》。另外,历史上有些著作很难与一个确定的个人或者学派挂钩,比如《易经》、《诗经》、《周礼》、《左传》、《管子》、《吕氏春秋》等,包含着丰富的思想史料,也是中国法律思想史的直接研究对象。在研究中,应当避免见人不见书的偏向,把研究人物同研究典籍结合起来。

(四)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相结合

法律思想与哲学思想不太一样,法律思想与法律实践有着密切的关系,它源于法律实践并影响于法律实践。这就使得法律思想与法律制度之间密不可分。法律制度和法律规范本身又包含着丰富的法律思想。因此,除了研究人物、典籍之外,在研究古代法律思想时,还要兼而研究法律制度。

(五)法律思想与风俗习惯相结合

法律思想、法律规范与古老的风俗习惯本来就有着密切的联系。最早的习俗接下来被加工上升为法律,而关于习俗的意识就是接下来的法律思想。如古代法律对“弃灰于道者”实施刑罚。为什么呢?有人认为道路有灰就会迷人眼睛,引起争斗。有人认为,灰可作肥料,弃灰于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