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标准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6 14:49:32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课程标准

1、课程概述

1.1课程标识 课程代码:63116015 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基础

课程性质:必修 课程类别:职业技术基础课程 开课学期:第一学期。

授课学时:总学时:32。其中理论学时:22;实践学时:10。 1.2课程定位

《地理信息系统基础》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地图为基础管理和分析空间数据的技术,以方便处理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的辅助决策信息,作为生产、管理和决策的依据。课程主要内容包括:空间数据模型与数据结构、空间数据获取、空间数据处理、空间数据组织与管理、空间分析的基本方法、数字地形模型及其应用、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地理信息系统产品输出及可视化等。

本课程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专业基础课,在学习本课程之前应先修:《计算机应用基础》、《测量学》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其后继课程《电子地图原理与应用》、《空间数据库》、《GIS二次开发》的学习奠定基础。为学生定岗实习、毕业后能胜任岗位工作起到必要的支撑作用。

1.3课程设计思路

本课程在内容组织与安排上遵循学生职业能力培养的基本规律,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及工作过程为载体,按工作过程组织教学,将工作任务设计成“学习项目”,采用项目化教学,按项目分别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等教学模式。课程教学方法以有利于课程内容的学习和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为原则,主要采用多媒体课件演示、自学和讨论、上机实习等形式。其中多媒体课件主要用于课程要点、难点的讲解,图形图像资料和模拟演示等,预制的课件条理清晰、利于更新,信息量大,效果远远超过传统授课方式,作为课堂授课辅助工具效果明显;自学和

讨论要求学生通过网络课件、资料阅读和习题完成非重点难点和描述性内容的学习,自学效果通过讨论、提问、批改作业等方式予以检查;上机实习广泛地采用了网络和计算机辅助教学等现代教育技术,在网上公布所有教学资源,包括教学大纲、中英文教案、多媒体电子教材、网络课程教材、实习教材、实习指导书、习题集等,同时设计了“网上答疑”与“网上讨论”等栏目,为学生提供了多种可供选择的学习方式,充分体现“互动教学”的特点。教学资源上网很好地解决了学生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自学、以及由于课堂信息量大给学生做笔记带来一定困难(可以下载打印后作为笔记底稿)等问题,并有助于形成教学过程和课程建设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健康发展的机制。

为了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全面提高其综合素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动脑能力,动口能力(提出和讨论问题以及辩论的能力),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自己不断发现问题,积累问题,最终达到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目的。除了专题讨论课之外,原则上每次课堂授课都要布置思考题和讨论题,每次上课正式授课前或在课间要组织10-20分钟的课堂讨论,并注意让每个学生都发言。

2、课程目标

总体目标: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应的实践性教学环节,使学生掌握地理信息系统的基本概念、空间数据的采集、处理与组织、GIS空间分析的原理方法、GIS设计的技术方法等内容,并掌握常用GIS软件的操作,为后续其它GIS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1 能力目标

①懂得如何利用GIS去解决实际问题的思路;

②能处理国土整治、区域规划、可持续发展等宏观的辅助决策信息;

③能够从事工程测量岗位中现场的相关工作。 2.2 知识目标

学生应对GIS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要求学生着重掌握GIS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理解GIS学科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理清各专业课程之间的关系。

2.3素质目标

①培养辨证思维的能力;

②具有严谨的工作作风和敬业爱岗的工作态度; ③遵纪守法,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行业规范。

3、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设计

课程内容与学习情境设计汇总表

序号 1 学习情境 基本概念和理论 地理信息系统的框架与功能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地理信息系统的前沿问题与发展趋势 主要学习内容 ①概述;②从现实世界到比特世界;③空间数据模型;④空间参照系与地图投影;⑤GIS中数据。 ①空间数据获取与处理;②空间数据管理;③空间分析;④数字地形模型(DTM)与地形分析;⑤空间建模与空间决策支持;⑥空间数据表现与地图制图。 建议学时 理论5、实践2 理论9、实践5 2 3 ①3S集成技术;②网络地理信息系统;③地理信息系统应用实例;理论6、实④地理信息系统应用项目组织与管理;⑤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工程践3 技术。 ①地理信息系统标准;②地理信息系统与社会;③地球信息科学和数字地球。 4 理论2 合 计 学 时 数 32(22、10) 4、实施建议

4.1 教学实施建议

(一)地理信息系统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专业课,因此本课程以讲授与上机实践相结方式合授课,尽可能有准备、有针对性的开展符合教学特点的多媒体教学。

(二)正确处理知识传授和训练的关系,尽量作到精讲多练,以便让学生能有更多的时间上机练习和操作。

(三)有计划、有目的地开展教学讨论活动,同时,让有兴趣的同学参与教师的相关科研项目和活动。

(四)实践环节 1.实验(上机操作);

2.主要内容与要求:包括手扶数字化仪的使用、图形屏幕数字化与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