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学年高二政治上学期期中考试 选修【会员独享】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5/18 4:04:3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江苏省启东中学2020~2020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二政治(选

修)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

分,共66分。

1. 苏格拉底曾经和美诺一起讨论什么是美德。美诺分别讲了男人、女人、老人和青年人的美德各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这只是具体的美德,而不是哲学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应该从对具体的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这表明哲学是 A.对具体科学知识正确概括和总结 C.可以取代具体科学

B.各门具体科学的总和

D.研究世界最一般的本质和规律

2. 哲学要研究的问题有许多,其中有一个贯穿哲学发展始终的基本问题,即 A.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 B.主观精神与客观精神的关系 C.可知与不可知的关系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3. 王夫之指出,宇宙是由元气构成的物质实体,认为“气者,理之依也”。在物质和意识何者为本原问题上,下列说法中与其观点一致的是

A.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 B.万物都在运动,但只是在概念中运动

C.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D.物是观念的集合

4. 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摘自冯梦龙《古今谭概》)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是客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C.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立足点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意识能够决定事物的发展

5. 马克思主义哲学之所以能够第一次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是因为它

A.正确地揭示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关系 B.科学地界定了哲学的基本问题 C.提出了世界统一于物质的科学理论 D.确立了科学的实践观

6. “任何哲学都是一定社会和时代的经济和政治在精神上的反映。”这句话体现的哲理是

A.物质对意识具有决定作用 B.意识是对客观存在的正确反映 C.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

D.哲学都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

7. “十一五”规划追求“国富”,“十二五”规划则追求“民富”。从“国富”到“民富”的转变成为公众关注十七届五中全会的最大亮点。从追求“国强”到强调“民富”,从唯物论角度讲,体现了

A.坚持联系的观点,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B.物质决定意识,要求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 C.坚持发展的观点,坚持理论创新 D.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8. 诡辩家欧布里德对前来讨债的朋友说:“借钱的我是过去的我,过去的我不是现在的我,您要讨债就向过去的我去讨吧!”在这里,欧布里德

A.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 B.只承认运动而否认静止 C.否认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 D.否认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 9.荀子曰“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这句话启示我们

A.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去利用规律 C.规律是可以认识和改造的 D.主观能动性是利用规律的前提 10. 2020年上海世博会吉祥物是一个略带幽默、外形象中国传统汉字“人”的兰色小孩。取名“海宝”意为“四海之宝”。世博会吉祥物的设

计过

程,意味着

A.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B.人的意识活动不遵循认识的一般规律 C.人的意识具有能动性和创造性 D.设计者的感受完全是主观形成

11. 农业生产中有这样的谚语:“清明前后,栽瓜种豆”。而今随着科技的发展,随时可以生产反季节蔬菜。由此可见

A.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B.规律既能被创造,也能被消灭 C.科技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D.人可以认识并利用规律

12. 月球自古被人称为“玉轮”、“桂宫”,随着航天观测的不断深入,确认其组成物质和地球基本相同。这有力地证明了

A.物质世界是永恒不变的 B.不同的事物具有相同的物质结构 C.自然界按照自身的规律运动变化 D.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13. 右边漫画《补充两字》启发我们

A.要坚持实事求是原则 B.要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C.要坚信事物的前途是光明的 D.要集中全力抓主要矛盾

14. 影片《盗梦空间》中的男主人公不仅可以进入别人的梦境,对其植入思想,甚

至靠思维就可以建造城市,穿越时空。这部影片 ①否定物质第一性 ②肯定存在决定思维 ③夸大思维的作用 ④正确揭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15.“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

现,事去而心随空。”这句话主要强调

A.心态可以决定一切 B.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