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届高中生物一轮复习人教版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学案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29 22:56:49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一旦在生物个体中表现出来,该性状即可稳定遗传。

(2)显性突变和隐性突变的判断方法

① 选取突变体与其他已知未突变体杂交,据子代性状表现判断。若后代全为未突变体,则为隐性突变;若后代全为突变体,则为显性突变。

② 让突变体自交,观察子代有无性状分离而判断。若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则为显性突变;若后代没有性状分离,则为隐性突变。

命题点三 突变基因的位置实验探究

5.(2019·广东江门一模)一只雌鼠的一条染色体上某基因发生了突变,使野生型(一般均为纯合子)变为突变型。让该雌鼠与野生型雄鼠杂交,F1的雌、雄鼠中均有野生型和突变型。由此可以推断,该雌鼠的突变为( )

A.显性突变 B.隐性突变

C.Y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 D.X染色体上的基因突变

A [由于这只野生型雄鼠为纯合子,而突变型雌鼠有一条染色体上的基因发生突变,F1的雌、雄鼠中出现性状分离,所以该突变基因为显性基因,即该突变为显性突变,突变基因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

6.(2018·山西太原期末)某科研人员在某地区野生型果蝇(正常眼色)种群中发现两只突变型褐眼雌果蝇,分别记为果蝇A和果蝇B。为研究果蝇A和果蝇B的突变是否为同一突变类型,进行了如下实验(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据此分析正确的是( )

组别 实验一 亲本 A×纯合正常雄果蝇 子代表现型及比例 40正常(♀)∶38褐眼(♀)∶42正常(♂) 62正常(♀)∶62褐眼(♀):65正常(♂)∶ 63褐眼(♂) 25正常(♀)∶49褐眼(♀)∶23正常(♂)∶47褐眼(♂) 实验二 B×纯合正常雄果蝇 实验三 实验二的子代褐眼雌、雄果蝇互相交配 A.果蝇A发生了隐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B.果蝇A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 C.果蝇B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

D.让果蝇A与实验二中F1代褐眼雄果蝇杂交,其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2/3 D [假设与果蝇A的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用A和a表示。若果蝇A发生了隐性突变,且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XX,纯合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Y,子代雌蝇(XX)全为正常眼,雄蝇全为褐眼(XY),与表中信息不符;若果蝇A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Aa,纯合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aa,则子代雌、雄果蝇中正常眼∶褐眼=1∶1,与表中信息不符;若果蝇A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XX,纯合正常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XY,子代基因型及其比例为XX∶XX∶XY∶XY=1∶1∶1∶1,在基因型XY致死的情况下,子代雌蝇中的正常眼∶褐眼=1∶1,雄蝇全为正常,与表中信息相符。综上分析,果蝇A发生了显性突变,突变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A、B错误;实验二与实验三的子代中,具有正常眼与褐眼的果蝇在雌、雄中的数量比相同,说明眼色的遗传与性别无关,果蝇B的突变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又因在实验三的子代雌、雄果蝇中,褐眼∶正常眼≈2∶1,说明实验二中的子代褐眼雌、雄果蝇均为杂合子,褐眼为显性性状,果蝇B发生了显性突变,且存在显性纯合致死效应,C错误;假设与果蝇B的表现型相关的基因用B和b表示,若上述突变基因均能独立控制褐色素的合成而表现褐眼,则果蝇A的基因型为bbXX,实验二中F1褐眼雄果蝇的基因型为BbXY,二者杂交,因XY致死,所以后代出现褐眼果蝇的概率是1-1/2bb×(1/3XX+1/3XaY)=2/3,D正确。]

考点二 基因重组

aa

Aa

a

A

Aa

aa

A

a

A

Aa

a

Aa

a

aa

A

1.范围:主要是真核生物的有性生殖过程中。 2.实质: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 3.类型

(1)自由组合型: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随非同源染色体的自由组合而发生重组(如下图)。

(2)交叉互换型:位于同源染色体上的等位基因随四分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而发生重组。

4.基因重组的结果:产生新的基因型,导致重组性状出现。

5.基因重组的意义:(1)是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2)为生物进化提供材料;(3)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归纳整合]

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比较

项目 变异本质 发生 时间 适用范围 结果 意义 应用 联系 基因突变 基因分子结构发生改变 可发生在发育的任何时期,通常发生在细胞分裂间期 所有生物(包括病毒) 产生新基因(等位基因),控制新性状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生物进化的原始材料 人工诱变育种 基因重组 原有基因的重新组合 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进行有性生殖的真核生物和基因工程中的原核生物 产生新基因型,不产生新基因 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有利于生物进化 杂交育种、基因工程 基因突变产生新基因,为基因重组提供了自由组合的新基因,基因突变是基因重组的基础 2.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判断技巧

比较项目 生物变异 生物进化 生物多样性 发生概率 [思维探究]

基因突变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 为生物进化提供原始材料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 很小(常有“罕见”“稀有”“偶尔”等说法) 基因重组 生物变异的“重要”来源 为生物进化提供“丰富”的材料 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 非常大(正常发生或往往发生) 图示解读基因重组的类型

类型1 类型2 类型3 (1)上述类型1~3依次代表哪类基因重组?

提示:类型1为交叉互换型,类型2为自由组合型,类型3为基因工程。 (2)请指出三类基因重组发生的时期。

提示:类型1发生于MⅠ前期,类型2发生于MⅠ后期,类型3发生于基因工程操作过程中。

[教材深挖]

1.AaBB的个体自交后代出现性状分离属于基因重组吗?为什么?

提示:不属于,基因型为AaBB的个体,由于存在相同基因BB,所以不存在非等位基因的重新组合即基因重组。

2.(教材必修2P83“思考与讨论2”)即使不考虑基因突变,如果要保证子女中有两个所有基因完全相同的个体,子女的数量至少应是多少?

提示:需要246+1个个体。

命题点一 基因重组的实质、范围

1.(2018·湖北孝感期末)下列关于基因重组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的重新组合属于基因重组 B.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

C.减数分裂过程中,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 D.一般情况下,水稻花药内可发生基因重组,而根尖则不能

B [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进行有性生殖的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重新组合;减数分裂四分体时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的局部交换可导致基因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可导致基因重组;一般情况下,基因重组只发生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水稻花药内精原细胞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可发生基因重组,但根尖细胞只能进行有丝分裂,不会发生基因重组。]

2.下列育种或生理过程中,没有发生基因重组的是( )

B [将抗虫基因导入棉花获得抗虫棉是通过基因工程实现的,基因工程所利用的原理是基因重组;花药离体培养获得单倍体植株过程中发生的是染色体数目变异;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属于基因重组;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第一次分裂形成次级精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四分体时期可能发生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间的交叉互换,在减数第一次分裂的后期会出现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都属于基因重组。]

谨记基因重组的三点提醒

(1)多种精子和多种卵细胞之间有多种结合方式,导致后代性状多种多样,但不属于基因重组。

(2)具有一对等位基因的杂合子自交,后代发生性状分离,根本原因是等位基因的分离,而不是基因重组。

(3)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转基因技术等属于广义的基因重组。

命题点二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图像辨析

3.(2019·河北石家庄一模)下图是基因型为Aa的个体不同分裂时期的图像,根据图像判定每个细胞发生的变异类型,正确的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