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十大绘画大师 - 图文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12/23 20:42:20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米开朗基罗

(1475年3月6日-1564年2月18日),又譯「米開蘭基羅」、「米高安哲羅」,1475年生于佛羅倫斯加柏里斯鎮,雕塑家、建筑师、画家和诗人。他與列奥纳多·达芬奇和拉斐尔並稱「文艺复兴三杰」,以人物“健美”著称,即使女性的身体也描画的肌肉健壮。他的雕刻作品“大卫像”举世闻名,梅第奇墓前的“昼”、“夜”、“晨”、“昏”四座雕像构思新奇,此外著名的雕塑作品还有“摩西像”、“大奴隶”等。他最著名的绘画作品是梵蒂冈西斯廷礼拜堂的《创世纪》天顶画和壁画《最后的审判》。他还设计和初步建造了罗马聖伯多祿大殿,设计建造了教皇尤利乌斯二世的陵墓。米开朗基罗脾气暴躁,不合群,和达·芬奇与拉斐尔都合不来,经常和他的恩主顶撞,但他一生追求艺术的完美,坚持自己的艺术思路。他于1564年在罗马去世,他的风格影响了几乎三个世纪的艺术家。

列昂纳多·达·芬奇

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之一,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最完美的代表。他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他是一位天才,他一面热心于艺术创作和理论研究,研究如何用线条与立体造型去表现形体的各种问题;另一方面他也同时研究自然科学,为了真实感人的艺术形象,他广泛地研究与绘画有关的光学、数学、地质学、生物学等多种学科。他的艺术实践和科学探索精神对后世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他是人类智慧的象征,他逝世之后的500年间,人类对他的研究与探索依然不断,在欧美各国和日韩、以色列等亚洲国家都有专门的达·芬奇研究机构。而对于他的祖国意大利来说,他更是一个国家文化的象征,在这个国家,红酒、家具、餐厅、酒店、机场等以他的名字命名的事物数不尽数。意大利著名品牌Leonardo Di Gasun(中译老人头)也是以他的自画像做为Logo

的。

彼得?保罗?鲁本斯

(1577.6.28-1640.5.30)不仅是佛兰德斯最伟大的画家,而且可以代表17世纪巴洛克绘画风格在整个西欧的代表。

伦勃朗

1606~1669年,荷兰17世纪的一位现实主义绘画巨匠,荷兰的伦勃朗也是以妻子为模特儿绘制出不朽之作的一位画家。不过,不能与鲁本斯显赫豪华的一生相比,伦勃朗只能说是半生富足,半生潦倒。在作品数量上他不能与鲁本斯的工场生产的3000幅甚至更多的数字相比,但传世之油画也达600幅之多。而且,由于后世对他的价值的再认识,其名声日显而赝品陡增,以至出现“伦勃朗一生画了600幅油画,其中有3000幅在美国”的笑话,同样给考证留下了一个非常棘手的问题。1968年在伦勃朗逝世300周年纪念的时候,荷兰的6位专家以包括当时最新的技术等诸多手段对散布在全世界的原来认定的600幅真迹再次进行鉴定的时候,得出的结论是只有350幅靠得住。最后,与鲁本斯相同,他也先后结婚两次,妻子同样都给艺术家带来丰富的美感和直接作为模特儿而留在画家的杰作中

让.奥古斯特·多米尼克·安格尔

法国画家。1780年8月29日生于蒙托邦,1867年1月14日卒于巴黎。他的父亲约瑟夫·安格尔是蒙托榜皇家美术院院士,母亲是皇宫假发师的女儿。自小父亲就培养他对艺术的兴趣,1791年安格尔被父亲送到图卢兹美术学院学习,1797年17岁时到巴黎,投入到雅克·路易·大卫的门下。那时,他非常热衷追求原始主义。由于他用功、认真,17岁的安格尔已经是一个很好的画家了。当时,大卫(又译达维特)正担任拿破仑的首席画师。安格尔极受大卫的喜爱,达维特曾为他画过一幅肖像(右图):那微微皱起的眉毛下,有着一双

认真思考的眼睛。

1806年,安格尔赴意大利,1824年回到巴黎。后来,1834—1841年,他再度赴罗马,深刻地研究了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大师们的作品,尤其推祟拉斐尔·桑西。经过达维特和意大利古典传统的教育,安格尔对古典法则的理解更为深刻,当达维特流亡比利时之后,他便成为法国新古典主义的旗手,与浪漫主义相抗衡。

保罗·塞尚

出生年月:1839-1906年。国别:法国。后期印象画派的代表人物,是印象派到立体主义派之间的重要画家。塞尚由毕沙罗(Camille Pissarro)介绍加入印象派,并参加了第一届印象派画展。有人依他的风格也归於后印象派。

塞尚认为“线是不存在的,明暗也不存在,只存在色彩之间的对比。物象的体积是从色调准确的相互关系中表现出来”。他的作品大都是他自己艺术思想的体现,表现出结实的几何体感,忽略物体的质感及造型的准确性,强调厚重、沉稳的体积感,物体之间的整体关系。有时候甚至为了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而放弃个体的独立和真实性。

塞尚认为:“画画并不意味着盲目地去复制现实,它意味着寻求各种关系的和谐。”从塞尚开始,西方画家从追求真实地描画自然,开始转向表现自我,并开始出现形形色色的形式主义流派,形成现代绘画的潮流。

塞尚这种追求形式美感的艺术方法,为后来出现的现代油画流派提供了引导,所以,其晚年为许多热衷于现代艺术的画家们所推崇,并尊称他为“现代艺术之父”。毕生追求表现形式,对运用色彩、造型有新的创造,被称为“现代绘画之父”。

在可以被当成二十世纪探索绘画先知的十九世纪画家中,从成就和影响来说,最有意义的乃是塞尚。他是一个很少为人理解的孤独者。他终生奋斗不息,为用颜料来表现他的艺术

本质的观念而斗争。这些观念扎根于西方绘画的伟大传统之中,在包容性方面,甚至属于艺术中最革命的观念之列。

克劳德·莫奈

(1840.11.14—1926.12.6)1840年生于巴黎,童年在阿弗尔度过。莫奈一生对造型漠不关心,他关心的是正确的层次关系。正是因为莫奈对造型格格不入,所以他能够轻而易举地表现出他所确实看见的事物,但也正因为此,他却表现不出事物的幻觉真实感。

莫奈不只满足于能够画他所看到的事物和按照他所看见的那种方式来做画;他想要创造一种独特的效果,达到一种在绘画上似乎是不可能达到的目的。他喜欢所有使人眼花缭乱的东西,他描绘的河水、天空、房屋和树木都洋溢着非同寻常的生命感。他的内心满怀着难以遏止的激动;从他的观念看他是一个现实主义者,然而从他本性看,他却是一个幻想家。

文森特·梵·高

后期印象画派代表人物,是19世纪人类最杰出的艺术家之一。他热爱生活,但在生活中屡遭挫折,艰辛倍尝。他献身艺术,大胆创新,在广泛学习前辈画家伦勃朗等人的基础上,吸收印象派画家在色彩方面的经验,并受到东方艺术,特别是日本版画的影响,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许多洋溢着生活激情、富于人道主义精神的作品,表现了他心中的苦闷、哀伤、同情和希望,至今享誉世界。

凡高出生在荷兰一个乡村牧师家庭。他是后印象派的三大巨匠之一。

凡高年轻时在画店里当店员,这算是他最早受的“艺术教育”。后来到巴黎,和印象派画家相交,在色彩方面受到启发和熏陶。以此,人们称他为“后印象派”。但比印象派画家更彻底地学习了东方艺术中线条的表现力,他很欣赏日本葛饰北斋的“浮世绘”。而在西方画家中,从精神上给他更大的影响的则是伦勃朗、杜米埃和米莱(Millet)。

梵高生性善良,同情穷人,早年为了“抚慰世上一切不幸的人”,他曾自费到一个矿区里去当过教士,跟矿工一样吃最差的伙食,一起睡在地板上。矿坑爆炸时,他曾冒死救出一个重伤的矿工。他的这种过分认真的牺牲精神引起了教会的不安,终于把他撤了职。这样,他才又回到绘画事业上来,受到他的表兄以及当时荷兰一些画家短时间的指导,并与巴黎新起的画家(包括印象派画家)建立了友谊。

凡高全部杰出的、富有独创性的作品,都是在他生命最后的六年中完成的。他最初的作品,情调常是低沉的,可是后来,他大量的作品即一变低沉而为响亮和明朗,好象要用欢快的歌声来慰藉人世的苦难,以表达他强烈的理想和希望。一位英国评论家说:“他用全部精力追求了一件世界上最简单、最普通的东西,这就是太阳。”他的画面上不单充满了阳光下的鲜艳色彩,而且不止一次地下面去描绘令人逼视的太阳本身,并且多次描绘向日葵。为了纪念他去世的表兄莫夫,他画了一幅阳光下《盛开的桃花》,并题写诗句说:“只要活人还活着,死去的人总还是活着。”

在历史的角度来讲,梵高的确是非常超前的画家。他作品中所包含着深刻的悲剧意识,其强烈的个性和在形式上的独特追求,远远走在时代的前面,的确难以被当时的人们所接受。他以环境来抓住对象,他重新改变现实,以达到实实在在的真实,促成了表现主义的诞生。在人们对他的误解最深的时候,正是他对自己的创作最有信心的时候。因此才留下了永远的艺术著作。他直接影响了法国的野兽主义,德国的表现主义,以至于20世纪初出现的抒情抽象肖像。《向日葵》就是在阳光明媚灿烂的法国南部所作的。画家像闪烁着熊熊的火焰,满怀炽热的激情令运动感的和仿佛旋转不停的笔触是那样粗厚有力,色彩的对比也是单纯强烈的。然而,在这种粗厚和单纯中却又充满了智慧和灵气。观者在观看此画时,无不为那激动人心的画面效果而感应,心灵为之震颤,激情也喷薄而出,无不跃跃欲试,共同融入到梵高丰富的主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