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案例选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17 10:01:58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宏观经济学案例选

案例1:我国经济的软着陆

“过热──治理──再过热──再治理”......。长期以来在我国经济生活中屡屡出现的“大起大落”现象,曾被人们称之为新中国经济发展史上难以根治的一大顽症。 然而,自1996年我国宏观经济运行呈现出“高增长与低通胀并存的局面”,以及今年以来继续得以保持与巩固的一系列调控成果,引起国内外经济界和舆论界一片喝彩,纷纷赞誉中国已经成功地实现了“软着陆”。这是我国把“政府有形的手”和“市场无形的手”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宏观调控实践所获得的空前成功。 1993年上半年,35个大中城市居民消费价格同比上涨17.4%,六月份达到创记录的21.6%,通货膨胀已经到了一个危险的边缘。 尽管当时对经济运行中是否存在过热现象的认识尚不统一,但决策层审时度势,果断决策。在相继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证券市场宏观管理的通知》、《关于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的通知》和《关于严格审批和认真清理各类开发区的通知》等整顿金融秩序、抑制盲目投资的一系列法规性文件之后,1993年6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当前经济情况和加强宏观调控的意见》正式下发,以抑制经济过热势头继续蔓延和发展。国民经济运行从此开始了“软着陆”。见下表。 中国经济增长率波动的峰谷落差 历次波动(截止年份) 1953—1957 1958—1962 1963—1968 1969—1972 1973—1976 1977—1981 峰谷落差(百分点) 9.6 51.7 24.3 20.4 11.0 6.5 1982—1986 1987—1990 1991—1996 6.4 7.8 4.5 这次出台的宏观调控措施,没有采取以往调整中“急刹车”、全面紧缩的做法,而是采取了四项主要措施:⑴抑制需求与改善供给有效结合;⑵宏观调控与深化改革有效结合;⑶间接调控与直接调控有效结合;⑷适度从紧与灵活微调有效结合。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把控制物价上涨作为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突出结构调整,保持投资需求与消费需求的适度增长,形成了适度从紧、稳中求进的主基调,使之既有利于抑制通胀,又为经济持续增长创造了必要的条件,从而避免了重蹈历史上“大起大落”的覆辙。这不仅在我国没有先例,在世界经济发展史上也是罕见的。 资料来源:高庆林、王晓光. 一次空前的成功之作. 嘹望. 1997年第34期. 问题: ⑴我国1991年开始的宏观调控的成功主要表现在那些方面? ⑵根据这一案例,你对凯恩斯理论,对西方国家70年代以来的滞胀并存现象有什么看法? ⑶研究一下这一段时期我国失业率的变化,你认为我国这次的调控实践能说明菲利普斯的合理性吗? 案例2:美国总统与国会的预算方案之争 经过两个多月的较量、妥协、再较量,7月29日,白宫和国会共和党人终于在预算平衡和减税问题上各让一步,达成了具体协议。美国总统克林顿称它是一个历史性的协议,会造福美国后代,并相信该协议得到国会两院大多数议员的支持。众院议长金里奇则表示美国民众一定会欢迎这个协议。 如何实现联邦预算平衡长期以来一直是民主共和两党争斗最主要的问题,面对越滚越大的预算赤字,克林顿政府和共和党控制的国会都认为需要削减直至平衡,但以何种方式解决问题则是各有各的主意,各有各的算盘。1995年,为了逼迫克林顿接受共和党版本的预算平衡方案,共和党竟然迟迟不通过政府开支法案,最后导致联邦政府两度停摆,搞得怨声载道。1996年的选举结果使克林顿和共和党认识到美国老百姓讨厌民主共和两党老踢政治足球。在这种认识下,克林顿和共和党领袖在今年5月初就预算平衡问题达成初步妥协。最近这两个月,白宫和共和党经过密切磋商和讨价还价后才将原则性的妥协变成具体的减税和削减开支的条款。 这次白宫和共和党双方在对方关心的问题上都作了一些让步。克林顿在儿童健康保险,社会福利等开支方面获得了自己想要的东西,共和党减税的要求也得到了满足。 这次预算平衡协议的主要内容有:在今后5年里各种赋税减免总值为1400亿元,受惠人是有孩子的家庭,学生及投资者,共和党1994年在“与美国的契约”中对有孩子家庭给予每个孩子500美元免税的要求得到了实现,低收入家庭同样受到这项免税,这是共和党对克林顿的让步。共和党为富人减税的梦想变成了现实,资本增益税率将从现在的28%减少到20%。遗产税起征点将从目前规定的60万美元升到100万美元。在教育方面,克林顿促使共和党同意在今后5年里向大学生提供金额为近400亿美元的抵、减免税。共和党同意提供240亿美元向儿童承担健康保险,这笔钱来自增加对香烟的税收。此外,在今后5年里,政府的各项开支将减少1400亿美元,以实现预算平衡。 虽然该协议受到了大多数议员的支持,但持反对或保留意见的议员也不少,民主党自由派议员的反对声音最大。外界注意到众院少数领袖迪克.格普哈特没有参加克林顿在白宫南草坪举行的活动。他在稍后的一份声明中抨击该协议牺牲了穷人的利益。据分析,格普哈特是在为2000年参选总统做准备,他一直试图在内政外交一系列问题上提出与克林顿、戈尔为首的“新民主党人”不同的主张,以期首先在党内获得总统候选人提名。共和党一些保守派议员也反对该协议,特别是来自生产烟草州的议员们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同意增加香烟的税收的。尽管如此,该协议在国会两院通过的可能性极大,预计在本周末国会休会前参众都将投票表决通过。 资料来源:中国青年报. 1997年7月31日. 问题: ⑴根据这一案例,你认为财政在国家政治、经济生活中处于什么地位? ⑵我国的财政预算方案有无必要这样公开辩论?作为人民代表或者一个选民是否有必要具有基本的财政经济知识? ⑶美国共和党为什么要求减税?民主党为什么要求增加福利开支?他们各自的宏观经济理论根据是什么? 案例3:巴林银行倒闭的教训 今年初,英国老牌银行之一巴林银行因交易员利森在新加坡国际金融交易所投机买卖期货合同频频失利,最后出现1355亿日元的巨额亏损,超过银行的储备金,从而导致这家具有223年历史的银行在一夜之间土崩瓦解,最终在今年三月间被荷兰国际集团吞并,成为轰动国际金融界的重大新闻。 十月中旬,新加坡政府公布的一份详细调查报告,结实了巴林银行倒闭的真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