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试题 下载本文

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4/6/30 11:21:23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A.细胞膜主要对K+有通透性 B.细胞膜对Na+有点通透性

C.细胞外的K+浓度小于细胞内的K+浓度 D.细胞内的Na+浓度低于细胞外Na+浓度 E.加大细胞外K+浓度,会使静息电位绝对值加大 110.安静时,细胞膜外正内负的稳定状态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111.刺激引起兴奋的基本条件是使跨膜电位达到: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12.关于神经细胞钠通道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电压门控通道 B.去极化达到阈电位时被大量激活 C.是引起去极相中再生性钠内流的通道 D.只有激活和失活两种功能状态 E.主要分布在有髓纤维的郎飞结处 113.阈值指的是:

A.用小刺激强度,刚刚引起组织兴奋的短作用时间 10

B.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兴奋的适刺激强度 C.刺激时间不限,能引起组织大兴奋的小刺激强度

D.保持一定的刺激强度不变,能引起组织兴奋的适作用时间

E.保持一定的刺激时间和强度-时间变化率不变,引起组织发生兴奋的小刺激强度 114.决定细胞兴奋频率的是:

A.静息期 B.低常期 C.超常期 D.相对不应期 E.绝对不应期 115.肌细胞动作电位不会融合的原因是存在:

A.静息期 B.低常期 C.超常期 D.相对不应期 E.绝对不应期 116.神经细胞的静息电位负值(绝对值)加大时,其兴奋性:

A.不变 B.减小 C.增大 D.先减小后增大 E.先增大后减小 117.可兴奋组织产生兴奋的共同标志是:

A.肌肉收缩 B.腺体分泌 C.神经冲动 D.动作电位 E.局部电位 118.用直流电刺激神经干,通电时的兴奋是发生在:

A.阴极下方 B.阳极下方 C.阴极下方或阳极下方均可 D.阴极或阳极之间 E.阴极或阳极以外的地方

119.增加细胞外液K+的浓度,静息电位的绝对值将:

A.增大 B.减小 C.不变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120.细胞膜内电位负值(绝对值)增大,称为:

A.极化 B.去极化 C.反极化 D.复极化 E.超极化 121.与神经动作电位正后电位形成有关的是: 11

A.钠内流增多 B.钾外流增多 C.氯内流增多 D.钠泵活动 E.钙泵活动 122.阈电位是指:

A.细胞膜对K+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B.细胞膜对Na+通透性开始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C.细胞膜对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D.细胞膜对Na+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E.细胞膜对Na+、K+通透性突然增大的临界膜电位 123.具有“全或无”特征的电信号是:

A.终板电位 B.感受器电位 C.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D.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E.锋电位

124.神经细胞在产生动作电位时,去极相的变化方向是朝向下列哪种电位的变化方向? A.K+的平衡电位 B.Na+的平衡电位 C.Ca2+的平衡电位 D.Cl-的平衡电位 E.有机负离子的平衡电位

125.动作电位的“全或无”特性是指同一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

A.不受细胞外K+浓度的影响 B.不受细胞外Na+浓度的影响 C.与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无关 D.与静息电位无关 E.与Na+通道的状态无关

126.下列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刺激强度小于阈值时,出现低幅度的动作电位 B.动作电位的大小随着传导距离的增加而变小 C.动作电位一旦产生,可沿细胞膜作电紧张传播

D.刺激强度达到阈值时,再增加刺激强度,则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之增大 12

E.不同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度和持续时间可以不一样 127.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上升支是由于:

A.K+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Cl-外流 128.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下降支是由于:

A.K+内流 B.K+外流 C.Na+内流 D.Na+外流 E.Cl-外流 129.对于单根神经纤维来说,在阈强度的基础上将刺激强度增大一倍时,动作 电位的幅度有何变化?

A.增加一倍 B.减少一倍 C.增加二倍 D.减少二倍 E.保持不变

130.神经干动作电位幅度随刺激强度而变化的主要原因是各条神经纤维的: A.直径不同 B.阈电位不同 C.兴奋性不同 D.离子通道不同 E.静息电位水平不同

131.河豚毒可使神经纤维的动作电位:

A.幅度加大 B.不能产生 C.复极相延长 D.复极相缩短 E.后电位消失 132.增加细胞外液中Na+的浓度时,单根神经纤维动作电位幅度会:

A. 不变 B.减小 C. 增大 D.先增大后减小 E.先减小后增大 133.Na+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胺 E.六烃季铵 134.K+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胺 E.六烃季铵 135.Ca2+通道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河豚毒 C.美洲箭毒 D.四乙胺 E.异搏定 13

136.在神经细胞锋电位降支期间,大部分Na+通道处于:

A.失活状态 B.关闭状态 C.激活状态 D.复活过程 E.适应过程 137.关于神经纤维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下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加大细胞外Na+浓度,动作电位会减少 B.其除极过程是由于Na+内流形成的 C.其复极过程是由于K+外流形成的 D.膜电位除极到阈电位时,Na+通道迅速大量开放 E.该动作电位的形成与Ca2+无关

138.神经细胞动作电位的主要组成是:

A.阈电位 B.锋电位 C.负后电位 D.正后电位 E.局部电位 139.神经纤维中相邻两个锋电位的时间间隔至少应大于其:

A.相对不应期 B.绝对不应期 C.超常期 D. 低常期 E.相对不应期和绝对不应期之和

140.神经细胞和心肌细胞动作电位传导机制的共同点是:

A.电紧张性扩布 B.局部电流作用 C.局部兴奋总和 D.缝隙连接 E.电突触直接传递

141.以电紧张形式扩布的是:

A.动作电位 B.静息电位 C.局部电位 D.局部电流 E.大复极电位 142.以下关于可兴奋细胞动作电位的描述,正确的是: A.动作电位是细胞受刺激时出现的快速而不可逆的电位变化 B.在动作电位的去极相,膜电位由内正外负变为内负外正 C.动作电位的大小不随刺激强度和传导距离而改变 14

D.动作电位的传导距离随刺激强度的大小而改变 E.不同的细胞,动作电位的幅值都相同 143.有髓神经纤维的传导特点是:

A.单向传导 B.传导速度慢 C.衰减性传导 D.跳跃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

144.从信息论的观点看,终板电位实现信息编码和整合的方式是: A.递减信号 B.模拟信号 C.数字信号 D.易干扰信号 E.高耗能信号 145.下列关于神经细胞兴奋传导的叙述,哪项是错误的?

A.动作电位可沿细胞膜传导到整个细胞 B.传导速度与温度有关

C.动作电位的幅度随传导距离增加而衰减 D.传导速度与神经纤维的直径有关 E.传导的方式是通过产生局部电流来刺激未兴奋部位,使之也出现动作电位 146.兴奋在神经纤维上呈不衰减式传导的原因是局部电流:

A.等于阈强度 B.远大于阈强度 C.消耗较多能量 D.呈跳跃式传导 E.具有双向传导

147.关于有髓神经纤维跳跃式传导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以相邻朗飞氏结间形成局部电流进行传导 B.传导速度比无髓神经纤维快得多

C.双向传导 D.不衰减传导 E.离子跨膜移动总数多、耗能多

148.用来解释神经冲动沿神经纤维传导原理的学说是:

A.全或无学说 B.局部电流学说 C.膜的离子流学说 D.局部兴奋学说 15

E.跳跃式传导学说

149.局部反应的产生是由于:

A.阈下刺激使细胞膜超极化 B.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 C.膜自身的去极化反应 D.阈下刺激激活大量Na+通道开放所致 E.阈下刺激直接使细胞膜去极化和膜自身的轻度去极化叠加的结果 150.安静时运动神经末梢:

A.不释放 ACh B.少量囊泡随机释放 ACh C.大量囊泡量子式释放 ACh D.大量囊泡交替释放 ACh E.大量合成及储存 ACh 151.关于微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表现“全或无”特性 B.有不应期

C.是个别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微小的电变化 D.是大量囊泡的自发释放在终板膜上引起的较大的电变化 E.是神经末梢单个动作电位引起的终板膜上的电变化 152.关于终板电位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只有去极化,不出现超极化 B.终板电位的大小与 ACh 的释放量无关

C.终板电位是由Ca2+内流产生的 D.有不应期 E.是全或无的 153.关于终板电位形成的叙述,错误的是: A.是指终板膜的去极化电位 B.是由Na+ 内流引起 C.是由许多微终板电位总和而成的

D.是由K+外流引起的 E.有关的离子通道为化学门控通道 154.骨骼肌发生收缩时,能保持长度不变的是: 16

A.明带 B.暗带 C.H 带 D.明带和 H 带 E.暗带和 H 带 155.安静时阻碍肌纤蛋白同横桥结合的物质是:

A.肌钙蛋白 B.肌凝蛋白 C.肌纤蛋白 D.钙调蛋白 E.原肌凝蛋白 156.有关横桥的叙述,错误的是:

A.属于粗肌丝的组成成分 B.具有 ATP 酶的作用 C.可分解 ATP 为肌肉收缩提供能源

D.可与肌纤蛋白结合并拖动细肌丝滑行,产生张力 E.横桥与细肌丝联结数目不影响收缩速度或张力 157.骨骼肌细胞中横管的功能是:

A.Ca2+的贮存库 B.Ca2+进出肌纤维的通道 C.营养物质进出肌细胞的通道 D.将电兴奋传向肌细胞内部 E.使Ca2+和肌钙蛋白结合

158.肌细胞中的三联管结构指的是: A.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肌节 B.每个横管及其两侧的终池

C.横管、纵管和肌质网

D.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横管 E.每个纵管及其两侧的肌节 159.兴奋通过神经-肌肉接头时,ACh 与受体结合使终板膜:

A.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B.对Na+、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C.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D.对Ca2+、K+通透性增加,发生去极化 E.对 ACh 通透性增加,发生超极化 160.触发神经末梢释放递质的是:

A.Na+ B. K+ C.Ca2+ D.Cl- E.ACh 17

161.神经-肌肉接头传递中,清除乙酰胆碱的酶是:

A.磷酸二脂酶 B.ATP 酶 C.腺苷酸环化酶 D.胆碱酯酶 E.胆碱乙酰化酶 162.有机磷农药中毒时,骨骼肌痉挛主要是由于:

A.ACh 释放减少 B.ACh 释放增加 C.胆碱酯酶活性降低 D.胆碱酯酶活性增强 E.终板膜上的ACh门控通道功能增强 163.关于骨骼肌的收缩机制,下列哪条是错误的:

A.引起兴奋-收缩耦联的离子是Ca2+ B.细肌丝向粗肌丝滑行 C.Ca2+与横桥结合 D.横桥与肌纤蛋白结合 E.肌节缩短 164.神经-肌肉接头处兴奋传递的阻断剂是:

A.阿托品 B.胆碱酯酶 C.六烃季铵 D.四乙胺 E.α-银环蛇毒 165.可抑制胆碱酯酶的是:

A.阿托品 B.新斯的明 C. 美洲箭毒 D. 哇巴因 E.α-银环蛇毒 166.美洲箭毒和α-银环蛇毒的相同作用是:

A.阻断接头前膜动作电位的发生 B.减少接头前膜递质的释放 C.破坏胆碱酯酶 D.水解神经递质 E.阻断递质与接头后膜受体结合 167.骨骼肌收缩时释放到肌浆中的钙离子被何处的钙泵转运? A.肌膜 B.横管 C.线粒体膜 D.肌浆网膜 E.粗面内质网 168.横纹肌收缩时胞质内增多的钙离子主要来自:

A.膜外 B.核内 C.线粒体内 D.胞质内 E.肌质网内 169.神经-骨骼肌接头处兴奋传递的特点不包括: 18

A.双向传递 B.时间延搁 C.1对1的关系 D.易受环境因素的影响 E.易受药物的影响

170.关于前负荷的描述,错误的是:

A.指肌肉收缩前已存在的负荷 B.使肌肉在收缩前就处于某种被拉长的状态 C.是影响骨骼肌收缩的重要因素 D.适前负荷使肌肉能产生大的张力 E.达到适前负荷后再增加负荷,肌肉收缩力不变 171.表示前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关系曲线是:

A.长度-能量曲线 B.长度-张力曲线 C.长度-速度曲线 D.张力-速度曲线 E.负荷-速度曲线 172.关于后负荷的描述,正确的是:

A.在肌肉开始收缩前遇到的负荷 B.能增加肌肉的初长度 C.不阻碍收缩时肌肉的缩短 D.适度后负荷作功佳 E.后负荷与肌肉缩短速度呈正比关系 173.后负荷超过肌肉收缩的大张力时出现: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停止收缩 E.缩短速度减慢 174.后负荷越小,骨骼肌收缩:

A.产生张力越大 B.单收缩越持久 C.缩短速度越大 D.做功越大 E.越易疲劳 175.表示后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关系曲线是:

A.长度-能量曲线 B.长度-张力曲线 C.长度-速度曲线 D.张力-速度曲线 E.负荷-速度曲线

176.在观察前负荷对肌肉收缩影响的实验中需要: 19

A.固定后负荷 B.采用连续刺激肌肉标本 C.将后负荷减小到零 D.使前负荷小于后负荷 E.使前负荷大于后负荷 177.在复合收缩时,肌肉的动作电位:

A.幅值变大 B.幅值变小 C.发生复合 D.独立存在 E.频率变低 178.肌张力大的收缩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79.骨骼肌做等张收缩时:

A.长度不变 B.张力逐渐增大 C.只发生在离体骨骼肌 D.不做功 E.可做功 180.参与维持姿势的骨骼肌收缩的主要形式是:

A.等长收缩 B.等张收缩 C.单收缩 D.不完全强直收缩 E.完全强直收缩 181.后一个刺激落在前一个刺激引起收缩的舒张期内,所引起的复合收缩称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