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发布更新时间 : 2025/1/6 16:32:45星期一 下面是文章的全部内容请认真阅读。
犯冒险主义和机会主义的错误,与其这样,不如干脆称之为假定,因为假定同样可以指导人们的实践,并且它可以更好地提醒人们对假定保持高度的警惕,从而能更好地避免错误。
(1)请你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原理来评述这段话。 9分
2、在去年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 请回答:
(1) 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 2分 (2) 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
复”? 3分
(3) 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4分
3、有人认为,“人的行为后果按对人对己、有利有害来区分,可以有四种组合,即利人利己、损人利己、损己利人和损人不利己。从道德评价来看,利人的行为都是合乎道德的,而损人的行为都是不道德的,但从社会整体来看损人利己未必不可取,只要损人很少而利己极大,此种行为就利于社会。因为自己也是社会中的一员,此种行为可使社会的总体利益得到增加。如果每个人都能找到一种损人极小而利己极大的方法,整个社会将因此而得益。但从道德评价来看,任何损人利己的行为都是不应该的,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到道德评价和利益评价会有背离的时候??利人利己是最有益于社会的,虽然从道德评价来看它不算高尚;损己利人是典型的道德行为,但从社会总体来看,每个人对自己来说是‘己’,对他人来说又是‘人’。同一件事对他本人而言是损己利人,而对别人而言又变成了损人利己。由此可见损己利人在逻辑上是不能成立的。此种原则不能成为一个社会的制度性原则??在制度设计中,处理具有平等对称地位的社会成员之间的利害关系时,公平是唯一合理可行的道德原则,损人利己和损己利人既不可取,又不可行。但在日常生活中,由于普遍存在着的人和人地位、条件和处境的不对称,舍己为人成为协调社会活动的高尚的而且是必要的道德原则。”
请你用所学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观和人生观的理论,分析本段话,并回答下列问题:
(1)你认为这个人对“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即损己利人的分析是否正确合理,为什么?4分
(2)在日常生活中,舍己为人应成为协调社会活动的高尚的而且是必要的道德
原则,为什么?5分
五、论述题(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做一题,两题全部作答,第1题的答卷有效。12分)
1、何谓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试论它们在认识论和唯物史观中的理论基础。
2、联系新生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试述世界社会主义的“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道路之所在。
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考试试题(A卷)参考答案和评分参考
一、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最符合题意的一项,并将代表正确选项的字
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
1.C 2.A 3.A 4.D 5.B 6.A 7.C 8.C 9.C
10.A 11.C 12.C 13.D 14.D 15.C 16.B 17.B 18.D 19.A 20.C
二、在下列各题的4个选项中,请选出2-4个最符合题意的选项,并将代表正确选
项的字母写在题干后面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多选、少选和错选均不得分
1.AC 2.ABCD 3.BCD 4.ABCD或
ABC 5.AC 6.ABCD 7.ABC 8.AC 9.ABCD 10.BCD
三、辨析题:(要求对所给出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观点正确,言之成理。
从以下8道题中选作6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答案要点:这命题不正确。
(1)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的对立统一关系。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 (2)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相对静止是事物存在的前提,是区分事物的前提,是事物分化的前提,是衡量运动的尺度。 2.答案要点:这命题不正确。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中,特殊性中包含着普遍性;两者相互区别,相互转化。它们要求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把普遍真理和具体实际相结合。
(2)从辩证法的角度讲,整体和部分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但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它一方面要求局部服从整体,反对个体主义和分散主义;另一方面要求考虑局部,反对绝对的整体主义。即统筹兼顾。
3.答案要点:正确。
(1)唯物辩证法认为,辩证的否定观认为事物的发展是通过事物的否定方
面战胜肯定方面来实现的,而不是外力作用的结果。当否定方面战胜肯定方面而占据主导方面时,事物就被否定而转化为其他事物。因此,否定是事物的自我否定,并通过这种否定而实现自我发展和自我完善。 (2)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
(此题可灵活地作正确或者错误的判断,但是必须说明是辩证的否定之下的自我否定。)
4.答案要点:正确。 (1)非理性因素是相对理性因素而言的,它主要指主体的性感、意志、欲望、动机等意识形式。
(2)认识的过程是理性因素和非理性因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
5.答案要点:正确。 主要表现在:
(1)科技作为生产力,通过生产关系影响上层建筑乃至整个社会制度。 (2)科学反对一切因循守旧的思想。
(3)科技对国家的政治实力和综合实力具有重大影响。 (4)科学主张平等,对民主政治建设有益。
6.答案要点:不正确。
(1)人的实践活动具有客观物质性特点、具有自觉能动性、具有历史性的社会性的特点。
(2)人在一定的程度和范围内具有主观选择性及自觉能动性,但不是不受客观条件限制的。人们只能在尊重规律和客观条件下才能成功,也才有真正的自由。
7.答案要点:正确。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具有反作用。反作用的大小要受客观历史条件及规律等的限制。
(2)人民群众是生产实践的主体,是他们创造了历史。但是这种创造作用的发挥要受人民群众自身的觉悟、客观历史条件等的制约。
8.答案要点:正确。
(1)必然和自由是对立统一的关系。自由是人的一种无拘无束的状态,必然是指制约人们实践活动的客观规律、客观条件等因素的总和。
(2)必然在人之外,当人们没有认识和把握它时,它就限制了人们的自由,当人们认识了它,并自觉运用它时,必然就成为自由的根据。 .
四、材料题(根据下列材料,回答问题,要求观点明确,论理充分。第1题必做,
第2、3题任选1道,共18分) 1.答案要点:
(1)任何真理都是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统一。一方面,绝对真理只能寓于相对真理之中;另一方面,相对真理必然包含并表现着绝对真理,否则绝对真理无从存在。
(2)相对真理表明真理有着自身的局限性,但不能就此夸大甚至完全否认真理的存在。
(3)本段话有否认真理的嫌疑。不过,它承认假定具有指导实践的作用,这也就变相承认了相对真理的存在。
(此题只要理由充分、正确,不论强调这种说法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或消极意义都可以酌情给分。) 2.答案要点:
(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的是人类实践活动中人与自然界的关系。这3个问题之间具有内在的联系,都直指人类自身。(2分)
(2)自然界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人类能够认识和遵循自然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达到自己的目的,但人类不能不顾自然规律,为所欲为。否则,最后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身。(3分)
(3)度是事物保持自己质的量的限度。度的辩证原理要求人们在实践活动中应当掌握“适度”原则。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但自然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可以而且应当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无节制地过度索取。只有这样才能保持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4分)
3.答案要点:
(1)这个分析有一定的道理。从社会总体看,从制度设计看,在具有平等对称地位的条件下,“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显然不能成为制度性原则。因为同一件事对他人而言是损己利人,而对别人而言又变成了损人利己。当然从道德上讲,损己利人是高尚的,而损人利己不可耻的。(此问只要讲出合理的理由,论据较充分,无论认为是作出有道理的层面或无道理的层面回答都可以酌情给分。)
(2)舍己为人应成为必要的道德原则。因为在现实生活中,常常存在人与人之间在地位、条件和处境等方面的不对等,因此,必须强调乐于助人,甚至舍己为人。这是由社会和个人之间的辩证关系决定的。也是形成良好社会风气的要求。
五、论述题:(从以下两道题中任选做一题,两题全部作答,第1题的答卷有效。
12分)
1. 答案要点: (1)群众观点是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群众路线是一切从群众中来,一切到群众中去。
(2)认识论基础:即认识的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原理,即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总过程要求的。
(3)唯物史观理论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2. 答案要点:
(1) 新生事物,是指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发展前
途的事物;
旧事物,则是指丧失了存在的必然性的日趋灭亡的事物。社会主义属于新生事物。
(2) 新生事物是不可战胜的。
①新事物符合历史规律,代表发展方向,具有强大生命力。
②新事物克服了旧事物中的消极因素,吸收了旧事物中的积极因素,并增
添了为旧事物所不容的具有强大生命力的内容,从而具有优越性。
③新事物代表了先进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符合广大群众的根本利益,能得
到大力支持。
(3) 新事物的道路是曲折的。
①有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完善的过程。 ②会遭到旧事物的打压。
但从长远看,新事物一定能战胜旧事物,社会主义一定以胜利。 (4)坚定社会主义必胜的信念,脚踏实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